閱讀424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馬雲逼退80歲老人?百麗資本市場熘一圈在新零售前倒下

阿裏為什麼市值今年飆升到4000億美元,昔日鞋王百麗卻黯然退市。馬雲今年喊出的新零售擲地有聲,對於百麗卻仿佛成了咒語。百麗成為新零售崛起時最先倒下的巨頭。

(百麗店鋪,圖片來源:中國基金報)

那什麼是新零售? 新零售和百麗的失敗又有什麼關係呢?馬雲是不是應該背了所有的鍋?

(廣州街頭一即將倒閉的小鞋店 圖片來源:中國基金報)

我們先看看什麼是新零售。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給了個特學術的定義,如下:以互聯網為依托,通過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基於線上+線下+物流數據打通,其核心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會員、支付、庫存、服務等數據的全麵共享,從而實現線上線下深層次融合,對商品的生產、流通、展示、銷售、售後等全過程進行升級,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

翻譯過來就是,數據是基礎人是核心。基於數據的存儲處理分析,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形成新的銷售形態,購物時間、渠道都不是問題,如何圍著消費者轉,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立體化服務才是核心。因此,爆款和定製未來都會火,都會火,都會火!

那對比之下,百麗犯什麼錯了?一句話概括就是,傳統思維,尾大難掉。

具體說說,就是下麵幾個方麵吧。

首先,傳統方式造就的百麗的輝煌,也使他們對外界的大環境的變化反應遲鈍。零售業有句老話:得渠道者得天下。這句話背後反應的思維邏輯是這樣的:傳統購物時間與貨架空間有限,商家隻要銷售最受主流大眾歡迎的有限貨物,然後把這幾款貨物的銷售量盡可能做大,讓這有限的幾款商品盡可能占據所有主要渠道,最後用20%的選擇占領80%的市場就好。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並不重要。而滿足小眾市場的獨立品牌一般也做不大。

百麗為了迅速做大,瘋狂在百貨商場開店,款式平庸主流就好。2011年,百麗最為瘋狂,平均不到兩天便會開設一家新店。2013年,百麗的市值一度超過1500億港元,成為中國最大鞋履零售商。同年,電子商務徹底爆發,這種商業渠道,改變了傳統商業的線下單渠道模式!線下零售業受此影響,傳統賣貨為主的百貨商場凋零,以餐飲,娛樂等體驗式消費為主的商業綜合體興起。而大麵積占領百貨商場的百麗也遭遇挫折:單店麵積利潤微薄,瘋狂開店變為快速關店。2015年,當年業績相比上年出現斷崖式下跌。2015年百麗在全國鞋類的平均單店業績153.6萬,鞋類利潤姑且按3%計算,利潤僅3833元/月。據財報顯示,2015財年,百麗國際鞋類業務同店銷售下降超過10%,鞋類業務銷售規模同比上年下降8.5%,也是在這一年,一向強調開店數量的百麗國際,鞋類零售網點減少了366家(大陸地區)。之後公司雖積極轉型,但仍未能改變關店、業績下滑的頹勢。今年5月,百麗發布了退市前最後一份年報,截至2017年2月28日,百麗集團營收為417.07億元,淨利潤為24.03億元,同比下降18.1%。鞋類業務銷售規模同比下跌10%,內地鞋類零售網點減少700家。

(百麗國際從2006年-2016年贏收及利潤走勢 圖片來源:格隆匯)

在這些年裏,百麗並沒有在合適的時間裏積極布局京東,天貓等主要電商平台,他們做的僅僅是開了個自營電商網站,賣賣尾貨清清庫存。

百麗失敗的第二點具體原因,就是沒有洞察消費者口味變化。百麗最擅長賣的是正裝皮鞋。而這些年,時尚圈吹的確實運動休閑風。最明顯一點就是,時髦妹子腳下的標配不再是一雙精致的正裝小皮鞋,而是各種風靡全世界小白鞋,板鞋等變種。而百麗顯然沒有及時洞悉到這一市場變化,仍延續老思路來設計產品。

最後,我們推測,這些問題可能和領導人年齡不無關係。根據天眼查商業關係圖(下圖),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鄧耀83歲,首席執行官盛百椒已經65歲,盛百椒也表示,自己已經不能給集團帶來新的價值觀,退市後將再工作兩三年完成管理權的交接工作。按照私有化計劃,則鄧耀與鄧偉林堂兄弟以及盛百椒將退出百麗盛放、於武與其他公司高管將通過智者創業持有百麗31.13%的股份,從而完成新老交替。

我們希望退市後的百麗集團能夠大刀闊斧地改革擁抱新零售,開拓線上線下多重渠道,快速應變市場變化,適應新的消費者口味變化節奏。

看高清關注天眼查

最後更新:2017-08-20 12:17:36

  上一篇:go 蔣欣出席活動,拚命搞怪變表情包,不打針整容能做出這表情?
  下一篇:go 範冰冰拍吻戲起生理反應一臉的享受,劉詩詩卻一臉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