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人員談管理之WBS詳解
1.WBS定義
PMI把WBS定義為:工作分解結構。他們是由3個關鍵元素構成的名詞:工作–可以產生有形結果的工作任務;分解–是一種逐步細分和分類的層級結構;結構–按照一定的模式組織各部分(pratice standard for WBS,PMI)。
什麼是WBS?WBS是英文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結構)的縮寫。單從字麵上進行理解,
W—Work:為克服障礙、實現某種目標而通過身體或頭腦付出努力或施展才能;
B—Breakdown:劃分成部件或分類;分離成基本物質;經受分解;
S—Structure:事物在明確的組織形式下的排列。
2.WBS分解的步驟:
1.先明確並識別出項目的各主要組成部分,即明確項目的主要可交付成果。一般來講,項目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項目的可交付成果和項目管理的本身。在進行這一步時需要解答的問題是:要實現項目的目標需要完成哪些主要工作?(一般情況下,項目的主要工作是指貫穿項目始終的工作,它在項目分解結構中主要被列在第二層。)
2.第二步的工作是:確定每個可交付成果的詳細程度是否已經達到了足以編製恰當的成本和曆時估算。“恰當”的含義可能會隨著項目的進程而發生一定的變化,因為對於將來產生的一項可交付成果進行分解也許是不大可能的。對每個可交付成果,如果已經足夠詳細,則進入到第四步,否則接著進入第三步——這意味著不同的可交付成果可能有不同的分解層次。
3.確定可交付成果的組成元素。組成元素應當用切實的、可驗證的結果來描述,以便於進行績效測量。與主要元素一樣,組成元素的定義應該根據項目工作實際上是如何組織和完成的。切實、可驗證的結果既可包括產品,又可包括服務。這一步要解決的問題是:要完成上述各組成部分,有哪些更具體的工作要做。對於各組成部分的更小的構成部分,應該說明需要取得哪些可以核實的結果以及完成這些更小組成部分的先後順序。
4.核實分解的正確性。即需要回答下列問題:(1)最底層項對項目分解來說是否是必需而且充分的呢?如果不是,則必須修改組成元素(添加、刪除或重新定義);(2)每項的定義是否清晰完整?如果不完整,描述則需要修改或擴展;(3)每項是否都能夠恰當地編製進度和預算?是否能夠分配到接受職責並能夠圓滿完成這項工作的具體組織單元(例如部門、項目隊伍或個人)?如果不能,需要做必要的修改,以便於提供合適的管理控製。
最後更新:2017-04-04 07: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