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物聯網、雲計算與大數據的關係
ARM是微處理器行業的一家知名企業,設計了大量高性能、廉價、耗能低的RISC處理器、相關技術及軟件。技術具有性能高、成本低和能耗省的特點。適用於多種領域,比如嵌入控製、消費/教育類多媒體、DSP和移動式應用等。ARM公司是專門從事基於RISC技術芯片設計開發的公司,作為知識產權供應商,本身不直接從事芯片生產,而是轉讓設計許可,由合作公司生產各具特色的芯片。
物聯網是萬物互聯,基於互聯網為人們提供更便捷、快速服務,物聯網首先是基於互聯網,把最底層設備的數據采集上來,供人們分析、處理。雲服務是由於大數據的產品而逐漸形成的,當越來越多的行業通過物聯網技術落地和應用後,物聯網以數據為中心,總結物聯網中的各類數據及特性,更好的選擇不同的物聯網技術進行快速有效的實施。
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車聯網、手機、平板電腦、個人電腦以及遍布地球各個角落的種種傳感器,都是數據來源或者承載的方式,包括網絡日誌、無線射頻識別(RFID)、傳感器網絡、社會網絡、社會數據、互聯網文本和文件、互聯網搜索索引、唿叫詳細記錄、天文學、大氣科學、基因組學、生物地球化學、生物學、其他複雜或跨學科的科研、軍事偵察、醫療記錄、攝影檔案館視頻檔案、大規模電子商務等。
物聯網的物物相連有兩層意思:其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二,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物聯網是互聯網的延伸,實現信息化、遠程管理控製和智能化的網絡。它包括互聯網及互聯網上所有的資源,兼容互聯網所有的應用,但物聯網中所有的元素(設備、資源及通信等)都是個性化的和私有化的。物聯網是互聯網的應用拓展,與其說物聯網是網絡實體,不如說是業務和應用。
而雲計算,大數據與物聯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物聯網對應了互聯網的感覺和運動神經係統。雲計算是互聯網的核心硬件層和核心軟件層的集合,也是互聯網中樞神經係統萌芽。大數據代表了互聯網的信息層(數據海洋),是互聯網智慧和意識產生的基礎。包括物聯網,傳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在源源不斷的向互聯網大數據層匯聚數據和接受數據。雲計算與物聯網推動大數據發展。
雲計算相當於人的大腦,是物聯網的神經中樞。雲計算是基於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目前物聯網的服務器部署在雲端,通過雲計算提供應用層的各項服務。
大數據是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管理、分析方麵大大超出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能力範圍的數據集合,具有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和價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大數據分析常與雲計算聯係在一起,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於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於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即在於提高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從技術看,大數據與雲計算就像硬幣的正反麵。大數據必然無法用單台計算機進行處理,必須采用分布式雲結構,特色在於對海量數據進行分布式數據挖掘,但必須依托雲計算的分布式處理、分布式數據庫和雲存儲、虛擬化技術、數據挖掘電網、可擴展存儲係統等。如果將大數據比作一個產業,那麼這種產業實現盈利的關鍵在於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
大數據的特征經常被稱為4個“V”——volume,數據體量大;variety,數據類型繁多,包括提到的網絡日誌、視頻、圖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velocity,處理速度快,可從各種類型的數據中快速獲得高價值的信息;value,價值密度高,隻要合理利用數據並對其進行正確、準確的分析,將會帶來很高的價值回報。
物聯網的傳感器與雲計算的大數據相結合,一個提供感應,一個提供反應,在大數據的提供下進行便利的生活,辦公。隨著物聯網的不斷發展,運營商推進物聯網與雲計算的融合,為實現通信業的快速轉型和升級做到以物聯網、雲計算創新應用為載體,對人們的衣食住行和公共安全領域進行智能防護,遵循科學發展觀,順應自然發展規律,開發使用低碳環保新能源,使得現代水利、電力和商業等與公眾相關的產業變得智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以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深圳北航物聯網研究院(www.buaaiot.org)多年來一直從事物聯網相關項目的研究與研發工作,認為自2013年以來,傳感技術、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融合發展,全球物聯網應用已進入實質推進階段,中國也初步建立了“縱向一體”的物聯網政策體係,並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體係。我國已成為全球物聯網最大市場,並成為產生和積累數據量最大、數據類型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據預測,2017年物聯網產業規模預計將超過2萬億元。
最後更新:2017-07-26 12: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