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963 返回首页    go 阿里云 go 技术社区[云栖]


2013年东城区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埋怨mán       孱头càn      卑鄙bǐ     苌弘化碧cháng

  B.延宕 dàng      自诩xǔ       专横hèng   咄咄逼人duō

  C.汗涔涔cén      涟漪yī       离间jiàn     前合后偃yǎn

  D.蹩进 biè        脑髓suǐ      刹那chà     繁文缛节r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蝇头小利  杯盘狼籍 厮守     B.枯燥 辨认 礼上往来 如法炮制

  C.盘据 陨落 甜言蜜语 略见一般 D.坚贞 暮霭 按部就班 杳无音信

  (2)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地方官员对报道事实真相的记者进行打击报复,这种行为实际是欲盖弥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B、画家韩美林在创作组成员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最终完成了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

  C、作为农民艺术家,他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百姓的生活中搜集素材,反映农村生活。

  D、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产品的自主品牌日益增多,这对增加出口,提升国际竞争力是不言而喻的。

  4、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代表着他戏剧艺术的顶峰。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是东汉的班固。

  C.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柳永、李清照等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D.关汉卿是金末元初人,元杂剧的奠基人,与郑光祖、马致远、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黄梅时节,忽阴忽晴,原野间绿荫沉沉,                         ,给摇曳的小草挡住,就生出几缕与波纹直交的浪痕,相互交错着。

  ① 萎黄的叶尖成行成列地散点在水面上     ② 有的尚未插秧      ③ 田里面积水盈盈                             ④ 微风吹过,波纹如绉         ⑤ 看去白茫茫的一片,只偶然有几根草露出水面

  ⑥ 有的刚刚插下了秧

  A.④②⑤⑥①③     B.③⑥①②⑤④

  B.③②①⑥⑤④     D.⑤②⑥①③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武 技 (蒲松龄)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甚得。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以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B. 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要:求取

  C.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轻视

  D. 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适:适逢、恰逢

  7、下列四组句子中,黑体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李以掌致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B. 馆之客舍,丰其给。               数十伶人困之

  C. 诩栩然交叉而立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D. 尼古诘之,乃以僧告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中黑体字用法相同的是(    )

  例句:然以其文弱,易之

  A. 尼骈五指下削其股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⑤僧笑,命李试其技                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 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然后对他进行教育,数日后,僧辞去。

  B. 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与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C. 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表面上描写和尚和尼僧对李超武技的指导,实际上写的是他们对李超德行的指导。

  D. 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艺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三、诗词鉴赏及名句默写(18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8分)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南京清凉山。昔为六朝都城。

  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11 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或下片作简要赏析(4分)

  12.作者在此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4分)

  13.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司马祠

  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而对韩城心仪已久。在这次的游览的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廓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汉武帝喜得瑞药,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唐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缘于不易更改,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无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这条险峻的山嵴,是后人垫沟筑起的,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用意取之于《易经》中的释义,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义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

  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司马迁之侍妾,叫随清娱,迁遇难后忧伤而死,褚遂作此墓志铭。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岗上的。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宇轩昂,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墓顶一柏分为五指,人称五子登科,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

  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牌坊和山门,再读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汉武帝之所以与司马迁结缘,是因为在太史公的故乡挖到了投其所好的灵芝草。

  B.作者在文章中叙写韩城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凸显的是史圣家乡的人杰地灵。

  C.在作者看来,受了宫刑的司马迁死后不能埋入祖茔,这构成了史圣最大的悲哀。

  D.类似于褚遂良的梦,本文的行文也呈现出一种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写作风格。

  E.文章融历史想象与现实感怀为一体,为这篇游记增添了几分厚重感与文化内涵。

  15.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16.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6分)

  17.文章第四段开头提到“高山仰止”一句出于《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司马迁曾在《史记·孔子世家》中专门以此赞美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无论是孔子还是司马迁都是我们心中的伟人,请你结合读完本文对司马迁的感受,谈谈你心中的其他伟人。不少于200字。(10分)

  五、作文(40分)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意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

  (责任编辑:马黎)

最后更新:2017-01-01 16:50:26

  上一篇:go 颍河中学10~11高一期中生物试题文科
  下一篇:go 高一化学:氧族元素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