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12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華為手機要做第一,這事有點難?

 近日,華為終端BG的首席執行官萬飆在接受英國《每日電訊報》采訪時稱,“你不能預測我們在5年後將發展到什麼地步,至少是前三,可能是第一。”華為手機要做第一的傳言由此得到了官方證實。
  在當下的手機市場,如果摩托羅拉、索尼或小米之流說要做第一,你大可以一笑了之,當成茶餘飯後的一個笑話去說,但對於華為,這事確實非同一般。


 

  華為在做通訊設備之初,不僅愛立信不把它當回事,思科也不曾當回事,但幾年過去後,華為做到了連思科都懼怕的勢頭。
  萬飆的這一表態,估計如果傳到李健熙的耳朵裏,可能他會很長時間睡不好覺。
  對於華為要做手機行業的N0.1這件事,中國媒體和輿論界很不以為然,畢竟前麵不僅有聯想手機要完爆iPhone“誓言”依然在耳,然市場依然讓聯想在二線品牌上掙紮,漢王“勇”砸蘋果,自己卻陷入了無米下鍋的狀態。
  要挑戰蘋果和三星,正如萬飆所言,雖然與三星比,華為沒有顯示屏的優勢,但有芯片和通訊技術的長處,其實至於蘋果,目前全球依然沒有能真正與之抗衡的廠家出現,三星不行,華為以後未必能行。
  然而回顧2012年,華為智能機出貨量達到了3200萬台,第四季度以1080萬台名列三甲,另有消息稱,在美國市場,華為手機已經成為非合約機市場的第三名。這一年的變化說明,華為基本具備了挑戰第一名的條件。
  但是,這僅僅是基本具備,與蘋果和三星比,華為至少還需要跨過品牌、產品和營銷的大轉變。
  這是人人都會說的屁話,但在當下的華為,確實是無法回避的問題。
  華為品牌,缺少了一個標誌性的事件
  2012年,華為智能機雖然出貨量達到了3200萬台,但長期在B2B領域耕耘的華為,在轉變為B2C以後,還沒有號準消費者的脈,國外的情況我不清楚,但至少在中國市場,華為仍然是一個低端的品牌形象。
  2012年的華為花了不少功夫去改變品牌形象,相繼在一線城市開設品牌形象店、涉足體育營銷,聘請全球頂尖廣告公司BBH塑造品牌形象,投入了大量資金,但這一切似乎是打到了棉花上了,沒有太多效果。
  高端品牌,真正的決定權不在廠家本身,而在廠家通過自己的產品表達和品牌推廣在用戶心中形成的地位。是不是高端品牌,廠家說了根本不算,產品是不是高端產品,廠家說了也不算,消費者認可才可能成立。
  華為似乎仍沉浸在中國企業普遍所處的誤區之中,自己認為是高端產品或品牌,就不停地去訴說。
  不管是白馬的廣告形象片不知所雲,還是“華為不僅僅是世界500強”的訴說,不管其出自什麼名家的手筆,但對於消費者而言,根本就留不下印象和打動他們的購買欲望。做手機的大佬們,誰又不是世界500強呢?這種祥林嫂式的訴說,可能帶來的更是不好的印象。
  回顧三星的成長之路,如果說三星從一個廉價廠商成為一高端品牌,最初的變化應該從2000年讚助悉尼奧動會開始,自後2004年、2008年三星都參與了奧運會Top計劃,至此,三星終於成為了世界級品牌。2012年,華為雖然讚助了馬德裏競技足球俱樂部,但這是一個蹩腳的模仿,一次性的讚助並不能對其品牌產生什麼影響力。
  當然奧運會Top計劃並不一定能造就一個品牌,宏碁從聯想手中接過奧運會Top計劃,卻並沒有幫助其成為世界級品牌。但這至少是一個方式,而這一方式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表現,對當下的華為而言,需要一個能產生巨大影響的事件,一次能讓世界集體性注目的環境。
  但這需要機遇,也需要華為在機遇麵前把握機遇的智慧。
  華為品牌,缺少了一個標誌性的事件。
  華為產品,缺少了一款代表性產品
  2012年,華為推出了Ascend P1,據稱總銷量100萬台,但時至今日,這款當初橫空出世的華為高端產品,目前的價格是1799元,價格的調整,也反映出了華為適應市場的能力和對高端產品的猶豫。
  雖然三星Galaxy現在非常火熱,但回顧一下Galaxy的曆史,其實不難發現,在Galaxy S3之前,三星一直是在模仿蘋果,甚至一度從外形上看與蘋果產品無二,這也是三星與蘋果官司最多的原因之一。而且,其高端產品銷量並不如人意,哪個人又會買外形和蘋果差不多,體驗卻比蘋果差,而價格又相差無幾的產品呢?
  然而Galaxy S3的四角圓形倒角,徹底擺脫了與蘋果的雷同,而Galaxy S3的個性化設計加上4.8寸的大屏,熱銷其實並不意外。
  同樣的產品設計的案例還有很多,HTC在模仿蘋果的過程,眾多產品用了不可思議的同一曲線的邊框,而這個設計放在蘋果產品上很時尚,但放在HTC的產品上,卻那樣的山寨。直到前不久,HTC發布HTC one M7後,這一情況才得以改變,更多的人認為M7很像蘋果,但實際上,從外形上看,M7與蘋果外形相差很遠,HTC終於學到了蘋果的精神而不是表象。
  對於華為而言,現在擁有世界一流的設計團隊,但這個團隊至少從Ascend P1、Ascend D1等產品上根本無法看到他們的才華,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華為榮耀改良而來的一個接近於公模的產品形象,要真正成為手機業的No.1,這種設計根本擺不上台麵。
  在安卓係統下,產品性能和配置已接近同質化,唯一讓用戶感到個性化的,是產品設計這一個層麵。安卓係產品,如果沒有個性化產品設計,就無法與蘋果和三星同台競爭。
  當下的華為,缺少的是一款真正的能代表華高端形象的產品,是需要廣大消費者認可的高端產品,而不是華為自說自話般定義為高端的產品,如同Ascend P1一樣的產品,注定不會成為高端的。同樣就Ascend D2就產品工藝設計而言,至多就像上一代三星或索尼的某一款產品設計,而不會成為華為代表性的產品,至少目前如此。
  產品營銷,缺少了一個開拓性團隊
  華為的營銷能力,在B2B領域所向無敵,然而在以B2C為基礎的消費電子領域卻無法讓消費者滿意。華為手機的營銷似乎仍然遵循著“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的原則,3200萬台的銷量本應該說成績不錯,但在用戶心中卻沒有形成印象。
  電信運營商買誰的產品,不喜歡讓人知道,然而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電話除去通話的功能外,還有許多附加的價值。在80後的眼裏,iPhone被稱為“腎器”,其意思是指即使賣腎都要擁有的產品,這有些不理智能甚至殘酷,但也說明了在年輕一代的用戶裏,對電子產品時尚、個性化追求的瘋狂。
  從這裏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蘋果每次的新品發布會會搞成像電影大片的感覺,而其廣告更多的依靠傳統媒體,特別是電視推廣的手段,因為這些,都為用戶提供了產品以外的價值。
  餘承東給華為帶了很多的變化,其新浪微博的粉絲已過200萬,其影響力已進入微博名人行列,而他在互聯網上的言論,也廣為流傳。但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餘承東“一個人在戰鬥”,華為營銷無法通過互聯網等媒體把企業的產品價值傳遞到用戶層麵,那就無法給用戶帶來產品以外的價值,而這正是一個高端品牌所必須具備的。
  華為手機的營銷,必須從“悄悄進村”狀態變化為高舉高打的方式,通過營銷活動,讓用戶更多的認識到華為手機在產品以外的價值,而這一轉變,可能要涉及到華為長久以來的營銷思想和營銷團隊的基因。
  跨過了品牌、產品和營銷門檻後的華為,試想一下,離第一還會遠嗎?

最後更新:2017-04-03 22:31:04

  上一篇:go 微軟覺悟:決定下調Windows 8 OEM版售價
  下一篇:go 六大開源搜索引擎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