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入職阿裏的那些外國人,後來怎麼樣了?
9月8日,在阿裏巴巴慶祝18歲成人禮的時候,我們迎來了一群特殊的校友:他們是阿裏最早的一批外籍員工,入職時間大都在1999年到2000年之間。
聽說今年阿裏巴巴要開18周年年會的消息後,校友們激動地寫來了一封信。信中回憶了他們剛加入阿裏時的情景,以及和馬雲之間的一些趣事。
“第一次去印度,剛下飛機,路上出現了一頭牛,馬雲很興奮地叫,有牛,有牛!在印度,牛很特殊。”
回首往事,他們相約一起回來,看看阿裏這些年的變化。“雖然離開了這麼多年,但我們還是阿裏人。”
David Oliver,是最早加入阿裏的外國人之一。
1999年11月15日,踏進公司的那一瞬間,他震驚了,這麼多人擠在一間公寓裏辦公,還有人幹脆就睡在了辦公室。
那時阿裏巴巴剛邁出全球化的腳步,公司網站上已經有不少中國供應商,卻沒有買家。David的工作就是去歐洲,尋找外國買家。
回想和馬雲一起出差到歐洲的情景,David至今還曆曆在目:在倫敦,馬雲走在前麵,戴著阿裏巴巴的帽子,他對周圍的一切都很感興趣,他希望了解外部世界。有意思的是,他可以像西方人一樣思考,但他不喜歡西餐。
2000年左右,David離開了阿裏,現在是一個投資歐洲初創科技公司的基金創始人。他說,很多投資的公司和當年的阿裏很像。看著這些年輕的創始人,經常會想起馬雲那時候常對他們說的一句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後天的太陽。
作為最早的一批員工,他們手中保留了很多珍貴的記憶。
這一張阿裏巴巴1周年的照片
000年時候的一個日記本
(3月22日午飯後,Peter帶馬雲逛了倫敦市區)
這件襯衫的主人叫 Mark Yong,現在某NGO組織就職,2000年時在阿裏香港辦公室工作。某一天大概起風了有點冷,馬雲過來借走了他掛在椅子上的襯衫。沒想到,後來馬雲就穿著這件襯衫接受了《福布斯》記者的采訪,並拍攝了封麵照片。
Mark在離開阿裏後,一直收藏著一張馬雲的簽名照片,以及這件襯衫。他說,在阿裏的日子雖然短暫,但足以改變他的人生。
這一次有幸被邀請來參加阿裏巴巴18周年晚會,他特意帶著這件衣服。讓他意外的是,馬雲來和這群外國校友們共進午餐,而他也圓了多年的一個夢:親手把這件衣服送給馬雲作為紀念。
18年前,他們還是一群20來歲的年輕人,從矽穀、新加坡、香港等地方,加入一個杭州居民樓裏創辦的公司。這在旁人看來,無疑是一群“瘋子”的舉動。
18年後,看著站在舞台中央的馬雲對所有人說:“阿裏巴巴可以失去一切,但不能失去理想主義。” 他們仿佛看到了18年前的馬雲,那樣的充滿激情,為世界的美好明天而堅持理想。他們仿佛也看到了當年的自己,那樣的熱血澎湃,希望用自己的力量給世界帶去微小而美好的改變。
活動後,校友們紛紛留言表示,晚會節目非常精彩,他們被阿裏人的精神而打動,被馬雲的那一番演講而打動。大概因為他們還是當年那群堅持理想的“瘋子”吧。
出走半生,歸來還是阿裏人。
來源:阿裏味兒
原文鏈接
最後更新:2017-09-19 1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