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41 返回首页    go 阿里云 go 技术社区[云栖]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阴险毒辣的一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文潘哒桑

曹家的皇帝位置,原本看起来非常稳固,但不知不觉间竟岌岌可危起来,世事变幻无常,孰几可以叹息。曹操英武盖世,又深谙用人之道,在他手下夏侯家、曹家和外姓文武们齐心一致。到了曹丕时代,虽然才不如老爹,但依仗老爹留下的诸多文武贤良,仍一步步拉大着对吴、蜀的优势,曹家一统天下看起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等到曹丕死后,曹睿秉承了他们家祖传的多疑个性,对外姓防范重重,而曹操时代的旧臣已经大多去世,大权掌握在曹真、曹休两位曹家人手上。以真、休之才,仍可以匡扶社稷。但二人之后,曹家和夏侯家再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人物来支撑场面。

魏明帝曹睿,是曹丕和甄宓的儿子,聪慧过人,无奈耽于酒色,又无后嗣,过继了曹彰(他三叔)之孙曹芳为嗣。239年,年仅35岁的曹睿寿终,临终将朝政托与司马懿及自己的族弟,曹真之子曹爽。辅佐7岁小皇帝曹芳登基。

当时司马懿已经60岁,而曹爽还非常年轻。曹睿的如意算盘:曹爽年轻,必需依仗司马懿的才干,让他给曹家再打几年工。人生七十古来稀,等他老病之后,曹爽经过几年历练也会慢慢成熟起来,到时候顺利大权独揽,权力仍然掌握在曹家人手上。他以其这么花心思来防范司马懿,倒不如远离些酒色,自己多活几年,真是可悲。

司马懿的老辣无需过多介绍,曹家既想用人,又处心积虑提防人,这种心态叫两头通吃,一种很鸡贼的算盘。

大将军(最高武职)曹爽,在头几年还可以坚持贯彻曹睿临终的策略,他对司马懿礼让有加,以父礼事之,凡事不敢专行。司马懿也以礼相让,两人面上一团和气。曹真带兵体恤士卒,与士卒同苦,深得爱戴;执政则慰民疾苦,勤于用事;个人生活用度简朴,性行儒雅,有谦谦之风。曾经在岐山前线与蜀相诸葛亮书信往来,二人惺惺相惜,传为美谈。

曹爽刚开始时,身上还略见一丝乃父之风,然而年纪轻轻身居高位,身边渐渐聚了一群以迎逢为业之徒,不管他做什么,总是有一堆马屁精在一旁叫好,曹爽性行渐变。何晏、邓飏、李胜、丁谧、毕轨等一干巧进之士,魏明帝在世时因为这些人“浮华”,而不重用。如今却被曹爽视为心腹,把他们都安排在要职上。这些人向曹爽灌输“权重不能委于人”的道理,正投合了曹爽心意,一干人准备一步步架空司马懿。

244年,曹爽出兵伐蜀,但蜀国大将军费祎早有防范,结果曹爽徒劳无功,军队死伤惨重,徒耗民力,但曹爽伐蜀目的仅仅是要通过发动战争来控制兵权,这种赔上国家利益和士卒性命来换自己权势的做法,令有识之士非常不齿。但曹爽虽然吃了败仗,却越发骄纵。

对司马懿,曹爽采纳丁谧的意见,给司马懿的亲信们,都来明升暗降的把戏,从要职上腾挪开,然后把这些要职换上他的人。对司马懿本人更是尊为有名无实的高官——太傅。这时,曹爽已经脱离了魏明帝临终前的布局,魏明帝是要曹爽等待司马懿自然老去,恭恭敬敬地送司马懿告老还乡。但曹爽年少按奈不住性子,主动向司马懿发难。司马懿的应对策略是你步步进逼,我就步步退让,任凭自己一步步被架空,有任何小事都避着曹爽。后来干脆称病回家歇着去了。

曹爽一伙日益骄纵,不仅专权,而且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曹爽本人养着大群姬妾,把宫里的宫女甚至婕妤们都罗到自己府上,供自己淫乐。(反正小皇帝也用不着嘛,那些女人们大好青春的。)何晏等人骄横跋扈,不仅到处霸占官田、官产,看谁不顺眼,就先收了他印信,才上书罢他的官,真可谓作威作福。搞的朝中怨声载道,大家嘴上不敢说,暗地里都在盼着太傅司马懿出来收拾曹爽一伙。

曹爽身边只有两个人还有头脑,一个是大司农桓范,另一个是他弟弟曹羲。桓范对曹氏很忠诚,为人又敏锐、有见地,号称“智囊”,但后来曹爽很少听得进他的意见,专权来得太顺,和桓范的忠告相比,何晏他们那帮人的吹嘘之词更加顺耳。而曹羲则比较软弱,只能写文章以劝诫诸弟的口吻,拐弯抹角劝诫哥哥不要骄奢,其必腐坏然后败亡。言辞非常诚恳动人,但曹爽读了,知道弟弟的意思,非但听不进还很不高兴,弟弟只能暗地里啼哭。

司马懿已经称病回家,唯一能对他的权势有点制约的,是文帝曹丕的妻子,甄宓的情敌郭太后,郭女王。曹爽干脆连郭太后也从皇宫迁走,不让她接近皇帝,从此完全专权。这时桓范嗅到了不安的气息,劝曹爽说:你们兄弟俩掌管着禁军,一定至少要留一个在洛阳,不要一齐外出。曹爽不屑一顾地认为:现在谁还能再威胁到我呢?

248年,曹爽让李胜去拜望司马懿,司马懿故意装出一副老病衰弱,脑子糊涂的样子。李胜很高兴地回来禀报,曹爽更加掉以轻心。

次年,正月初六,换算成阳历是249年2月5日。曹爽三兄弟及十七岁的皇帝曹芳,前往高平陵扫祭魏明帝曹睿。

这一天,司马懿突然出现,率兵发动政变,先占据武器库,再屯兵洛水浮桥。同时,司马懿在郭女王那里,讨要到一份以郭太后名义发布的懿旨:罗列曹爽罪名,罢了曹爽、曹羲兄弟兵权,“以侯就第”(意思是回家老老实实呆着不准乱动,但侯爷爵位仍然保留),勒令他们不得逗留,速来归案。

这干劲之神速,哪里像是个病入膏肓的老人?!

曹爽听到消息,一时愣住,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时,桓范冒死从洛阳逃出来见曹爽。司马懿知道桓范跑了,毫不慌张,说:“是桓范的话,曹爽必不会用他的计。”司马懿之老辣,识人断事之准,恐怕曹爽十倍子都学不到他一点皮毛。桓范劝曹爽,挟持天子前往许昌,招“外兵”(和禁军相对的地方兵马),他随身带着大司农印信,可以调动天下粮草,不怕和司马懿长时间对峙。曹爽觉得即便失去权势,还可以保富贵在身,不敢去赌博。桓范又去劝曹羲:“现在你们一门连求贫贱都不可能了!匹夫为了活命还会去劫持人质,何况现在天子在你们手上,谁敢不听!”但曹羲也是没主意之人。桓范大哭:“曹子丹(曹真)智而有信,竟然生了你们这群猪猡、牲口一样的儿子,现在要被你们连累灭族了!”

次日,曹爽一伙往洛阳投案来了。

司马懿称免他们兄弟无罪,让他们回府各自歇着。这三兄弟以为事就算完了。司马懿可没闲着,他抓住当初把宫女弄给曹爽当姬妾的皮条客张当,说张当和宫女有奸,要治张当的罪。吓得张当三魂七魄,说什么他招认什么,供称曹爽和何宴“阴谋反逆”,偷偷练兵,准备三个月后起事。然后再抓了何晏,何宴又招供曹爽一伙“图谋神器”(天子才能用的礼器),桓范一党为同谋。

于是将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李胜、丁谧、毕轨、桓范、张当一伙,一网打尽,皆屠灭三族。

到后来,又用曹家的一个远房子侄曹熙,袭了曹真的新昌亭侯之位,做曹真的香火后嗣。

这便是三国历史上着名的高平陵之变,这场政变,司马懿真正的对手并不是曹爽,也不是桓范,而是已经死去的魏明帝曹睿。曹睿想借曹爽限制司马懿,使他渐渐失去成就野心的机会。而司马懿则借曹爽使曹氏彻底失去人心,自己谋定而后动。曹睿虽然聪明过人,司马懿却在老辣上更胜一筹。再说,一个死者,就算布下一个再完美的局,也不可能适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而活着的人却可以审时度势。

从此,曹氏式微,司马氏当权。司马代曹,只是时间问题了。

最后更新:2017-08-20 10:41:33

  上一篇:go 林更新日常微博画风,奇葩又接地气!
  下一篇:go 白百何再曝出轨照做实?当街与小鲜肉摸臀杀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