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脸!二季度净亏损2.87亿 京东股东收益再变负值
8月14日晚,中国电商巨头京东集团发布了2017年第二季度财报。其中显示本季度京东持续经营业务净收入达9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6%。
然而,如果按照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京东的净利润却从14亿元人民币下降到9.765亿元,反而出现了接近4亿元的下跌。受此影响,美股盘前京东一度大跌超7.6%。
今年二季度,京东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为2.870亿元人民币(约4230万美元),去年同期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1.276亿元人民币。
公司盈利能力才是决定投资者选择的核心指标。4个月前京东发布今年第一季度盈利的财报时,京东的股价在两个交易日内京东股价上升了近8%。
从京东财报可看出,二季度京东经营业务净收入同比涨幅超过四成,但利润却狂跌,这背后的原因在哪里?
首当其冲便是成本大增,财报显示,京东第二季度成本为80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61亿元增长44%。
京东方面给出的解释是由于今年第一季度的利润超出了预期,京东决定将超出预期的利润用于更多的促销活动,这导致今年第二季度京东的营收部分非常强劲。
强劲促销录得营收大增,同时也需要带来因销量增加而带来的利润总额的上涨。可数据却显示,京东第二季度的毛利为126亿元,毛利率为13.5%,京东的毛利率低于上年同期的15%,也低于上一季度的16.1%。
今年第二季度,京东提出了第四次零售革命的理念,意图通过布局零售基础设施,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打破传统零售在空间、品类和供应链上的组织形式,重构零售的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打造无界零售的新业态,与整个产业链及消费者共同创造和分享价值。
但事实证明,京东的业务除了传统电商板块规模的上涨,其余还都需要很长时间的培育和积累,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2015财年京东电商业务收入占比99.8%;今年一季度,这一比例依然高达98.5%。
通过梳理之后就不难发现,从2015年Q1到2017年Q2,京东毛利润率始终在12.2%到15.1%范围内波动,暂时看不出向上突破的迹象,所谓平台规模收割期,规模成本递减也没有显露出苗头。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第三方”业务的贡献约占京东毛利润的40%,但是第三方卖家销售额占比已经没有多少提高空间。
而在成本压缩领域,2015年Q1以来,京东市场、研发、行政三项费用合计占营收的比例在7.1%到8.2%之间,可见其进一步压缩的空间比较有限。
在电商战略分析师李成东看来,京东想保持盈利状态依然有一定挑战,新业务需要投入的也不少,从短期来看,京东不会实现大规模盈利。
现如今摆在京东面前的难题时,如何在盈利持续性和业务扩张性上找到平衡点。如果新业务不能及时顶上,单一凭借电商平台,竞争力必然会边际效应递减。这恐怕也是股东用脚投票,股价在二季度财报公布后便下挫的内在原因了。
最后更新:2017-08-20 01: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