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12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我為什麼離開新浪微博部門

最近我因為離職的事情而弄得很揪心。

從新浪離職對於我而言是個痛苦的決定。這意味著,我半年來在新浪微博項目上所付出的努力全部白費,而且我還擔心,此舉動會給別人留下心浮氣躁的印象。

還記得剛進新浪的時候,我是一名開發工程師。當時,我給自己定的計劃是:先從開發著手熟悉業務,接下來的目標是做公司的底層係統研發。

後來有一天,我去朋友的一家小公司看了一圈,結果被他們的一名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一眼看中,一定要拉我過去做服務部門的技術人員。這讓我有一點心動。但就在此時,新浪微博被獨立出來成立一個新部門,我被安排做係統研發,這似乎又與我當初設想相符。兩條岔道在我麵前鋪開,等著我的抉擇。最後我再三考慮的結果是,離開新浪。

對薪水的不滿意,是我離開的首要原因。我覺得自己在新浪的項目組中已經有了足夠的分量,並不是冒然向上級漫天開價。但是我先後兩次提薪的請求都被回絕。後麵一次拒絕我的理由是,“你是很出色,沒錯,但是公司有薪資製度約束”.

但是,我不喜歡繼續呆在新浪還有別的原因。新浪微博項目在公司內部非常受重視,對技術人員來說,產品需求自上而下層出不窮,還要頻繁應對來自客戶的突發事件。讓我感覺很累。

產品需求一般是由微博項目總監S和微博項目產品經理M確定的,用戶、底層開發人員基本沒有發言權。於是,這中間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確定需求的S和M基本不關心技術架構,他們都是在需求確定之後才討論實現方案。所以,項目按照上級拍腦袋定下的時間表再往前推進。底層開發人員忙於新需求開發、現有的錯誤修正,基本是沒時間去考慮整體架構和流程的改進。在這樣一個以結果為導向的工作環境中,原本是做在前麵的“重構”工作,現在往往因為代碼改不下去了才開工,以至於平時代碼維護都有點困難。

2009年4月,公司高層拍板搞社區,最初設計了“SNS+微博”的組合構架,新浪總裁曹國偉試用以後認為“這麼複雜,我都不會用,怎麼能讓用戶接受”,最終隻保留了微博這一項。年前的時候,產品部的P總貌似還說過,微博上不會做“偷菜”,不會做遊戲平台,不過現在這些內容都已經上線了。對此,公司內部人員都在議論,新浪微博最後還是會演變成社區平台。現在微博功能已經相當繁雜,後台技術支持也混亂一團,很難想象以這種方式做到社區平台會是什麼樣子。

當然,上麵說的問題,是可以改進的。比如大家一起頭腦風暴,討論產品需求。盡量在項目前期明確一個大家都沒有任何意見的方案。雖說Facebook的產品人員是技術出身,但我覺得新浪還是應該加大一線技術人員在產品設計中的分量。

但我又覺得,新浪原本就不是一家做技術的公司。據我在前段時間得知,新浪兩年前還在用Windows係統的服務器,這顯然不太專業。新浪網是靠新聞起家的,公司有個很神秘的人物,微博上名叫“老沉”,真名是陳T,看互動百科上對他的介紹就知道新浪網是如何起家的,擅長做什麼,習慣怎麼做。新浪的運營部門權力相當大,博客項目改版之前,其運營頁麵由運營部門開發維護,跟個人微博頁麵完全是兩套模式。現在兩者頁麵統一了,新浪微博難以保證它在產品需求上的獨立性。這對技術支持而言是一個難點。

而且,互聯網公司都得麵對有關部門的審核問題。微博上信息傳遞性強,所以公司對後台審核係統的要求很高。我喜歡帶著自己的感情去工作,我喜歡做自己覺得很好、有必要的功能;而對於不喜歡做的功能,我下意識地把時間往後排或者跟產品人員討論。從職業道德上講,這是不敬業的行為。但是,新浪微博的審核功能確實加大了開發的工作量,甚至在設計係統架構時需要考慮審核需求。我很不喜歡這樣。

從去年8月開始內測到現在,將近1年的時間都過去了,盡管人氣迅速攀升,但新浪微博至今還不是一款正式上線的產品。聽說,公測將會無限期延長下去。2009年夏天,曾有某部門提出“微博產品的上線也應實行審批準入機製”.在相關管理辦法未出台前,後台審核隻能摸著石子過河,沒有參照標準,但一旦越界就會受到處罰。2009年10月開始,為了保護剛剛萌芽的微博產品,公司不惜采取最嚴厲的監管等級,技術人員的壓力非常大。

在新浪工作的半年,我最深刻的感觸是,技術完全為產品需求服務。很大程度上,這個現實熄滅了我對技術的追求,有悖我從事IT技術行業的初衷。所以我最終放棄了新浪。

最後更新:2017-04-04 07:03:20

  上一篇:go 2013年印度電信押注3G和數據服務
  下一篇:go 中國當不了拯救世界經濟的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