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物流提速 京东还有其他的护城河吗?
短短一周的时间,美股的投资人就对京东的表现投出了态度迥异的选票。这种差异是由京东的财报造成的。
截止8月8日也就是上周三的交易日,京东股价一度冲上了历史的新高。但到了8月14日也就是京东财报发布当日,随着市场预期逐步释放,京东的股价却出现了“地狱”的走势。接连数日以来,京东股价还在持续下跌,总市值已经跌破600亿美金。一度高调宣布将超越百度,甚至给自己准备好了JAB的帽子,但还没来得及戴上,京东的市值已经落后百度近170亿美元。
这是市场对京东的公允预期。与此同时,京东的主要竞争对手阿里巴巴却一骑绝尘,股价在势头向下的中概股当中大幅上涨。
京东挑战阿里的弹药库存还剩多少?
8月17日,阿里巴巴发布了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2018财年第一财季财报,阿里巴巴第一季营收为人民币501.84亿元(约合74.03亿美元),同比增长56%。其中天猫的交易额(GMV)增幅更是上涨49%,大象跳起了舞。
同时,在财报当天的交易日阿里股价持续上涨,收涨2.77%,报163.92美元,创收盘纪录新高,市值超过4173亿美元,盘中一度涨逾5%。而其竞争对手京东大跌6.53%,市值大幅缩水约40亿美元至578.8亿美元,自8月8日股价创新高以来已连跌7日。
在美股交易群内,有投资人坦言,京东交出的成绩虽然很好,但是在阿里更加亮眼的数据面前,投资人纷纷将票投给了阿里。
同时,在战略布局上,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也学起了阿里的模式,更是让资本市场愈加将支持票投给了阿里。
相反,强烈渴望挑战阿里的京东在上市以来,虽然曾有一次交出盈利的财报数据,但是熟悉财务数据的投资者清楚的知道,京东的盈利从目前来看没有办法形成规模。果然,京东10多年来,只按自己的财务口径盈利了一个季度,本季度又回到了亏损状态。
过去京东依赖讲一个“211”的物流故事,让自己的电商业务找到存在感。只是在如今社会化物流协同运作、技术手段不断介入的时代,京东的物流优势——曾经被认为是京东最后的护城河——已经开始被瓦解。
那么问题来了,京东接下来该讲什么故事呢?
新零售的话语权
亚马逊6月16日宣布以137亿美金收购美国生鲜品类的全食超市,让美国资本市场开始重新评估线上电商和线下电商的估值。
而在亚马逊并购之前,去年的12月马云就喊出了新零售的口号,短短半年时间,阿里的新零售业务已经从产业链端开始凸显价值。“盒马鲜生”,成为所有电商和传统零售企业不得不认真审视的新零售样本。
即使在传统销售类目,天猫的优势也足够震撼,其中时尚服饰、消费电子、快速消费品(FMCG)核心品类表现强劲,再度推升天猫在本季度的GMV增长和市场份额。而且在京东的传统强势类目——3C和电器方面,天猫的增幅已经远高于京东。这让京东在交易端的唯一故事变得苍白。
物流一度是京东最后的护城河,也是讲故事的主要题材。不置可否,获得沃尔玛注资、投资永辉超市,同时拥有近10万线下配送员的京东在线下布局上比阿里更重。但是在发展上,囿于庞大的地面配送团队,除了带来211这样的配送体验,更带来了京东在线下布局的踟躇。一家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转身之难可想而知。
首先,新零售的业态需要的是线上线下合作而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拿物流来说,京东的仓储规模的扩张更多是为了支持自己的自营业务的GMV增长,毕竟这是讲给投资人听的最重要的故事。
近期,京东在物流供应商方面剔除了天天快递和百世快递,更爆发了与行业的口水仗,如此举措对于京东的其他合作伙伴而言,无疑会感到唇亡齿寒。
另一面,京东物流在今年宣布开放,这被认为是京东降低物流成本的非常举措之一。但结果是京东物流开始抢合作伙伴的饭碗,毕竟要想让拥有十万人的物流团队,投资百亿规模的物流盈利,争夺更多的生意是唯一的方向,但这意味着抢走别人的饭碗。
其次,京东忽视了社会化物流的能力,京东的购物体验很大部分仰仗自建物流的管控。而随着社会化物流,通过数据、系统的连接,成为流畅的协同体,并且新技术大量进入,体验也在迅速升级。
电子面单、机器人仓储等技术升级带来的红利开始成为社会化物流平台的标配。商务部最近的一份报告表示,2016年中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率为14.9%,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比2012年下降3.1个百分点,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就是物流业进行了智慧升级,从过去的向设备、向人工要红利,升级成了向智能技术、向开放协同要红利。
天猫和平台上的商家、消费者都是这个红利的获益者。所以天猫也实现了当日达、次日达、超市类1小时达、盒马鲜生30分钟等极速的物流。京东211也仅仅是当日达和次日达,这样的物流故事很难再讲下去,
而且随着盒马鲜生的品类扩展和零售跨界尝鲜,天猫与菜鸟、易果、安鲜达等生鲜领域的发力都让天猫尝到了新零售的交易价值的提升。
反观京东,京东到家、京东便利店等业态的发展则更多是生硬的捆绑,简单的接入,没有融合的基因。“京东要合作100万家便利店”、“京东要开100万家线下店”这样的口号京东都喊过,但一直没有做出来。
投资?并购?京东该如何做选择题
沃尔玛注资、投资永辉超市,算是京东在线下零售生态上拿到的不错的牌。
通常,德州牌局中,手牌在先手的优势很明显,但是在亮出Flop之前京东并没有Perflop,京东措施了先发优势。相反,因为在自己的交易规模上刻意强调了GMV的增速,用GMV来对标阿里赢得资本市场的话语权,其实是用自己的短处打别人的长处。
电商的竞争是从头部向个性化长尾的竞争,同时平台的内容属性更是重中之重,京东过于强调价格的维度,在早期的交易规模上依靠巨额营销费用的支撑来获得增长,但是在着眼未来的战略上,京东却被老大哥甩开了身位。
如果从投资而言,京东十年最大的投资就是物流,但却无法从物流上面赚到钱。当京东意识到这个问题,去开放物流的时候,打开门却发现,外面对手林立。与顺丰、三通一达等企业相比,京东物流的承载能力,在中国物流企业里都排不进前十名。
同时,在对待社会化物流方面,京东该转换思路,京东物流过去价值是替代了传统物流无法提升的部分,这是野蛮生长的电商时代的价值,而在体验经济时代的物流,赋能才是正确的方向。
互联网电商平台借助开放的物流生态,除了给物流业务带去增量,更带去了技术和体验的升级,平台通过成熟的技术模型去支持社会化物流的整体提升才能提升全社会的物流效率。
京东忽略了社会化物流的进化能力,也忽略了开放的力量。那么问题来了,新零售这样的德州牌局,京东如果连最后的护城河都失去了,接下来该怎么出牌呢。
最后更新:2017-08-23 07:5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