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58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數據庫誕生40年,阿裏雲AWS用技術推動第三次變革

本文講的是數據庫誕生40年,阿裏雲AWS用技術推動第三次變革,數據庫誕生於上世紀50/60年代。1961年美國通用公司研發第一個數據庫係統DBMS誕生。1976年霍尼韋爾公司(Honeywell)開發第一個商用關係數據庫係統—Multics Relational Data Store。至此,數據庫就開始融入各行各業,改變人類對數據的管理和認知,發展到如今諸如登錄淘寶購物、社交軟件聊天,都離不開數據庫。

數據庫,無處不在

在2017杭州雲棲大會前夕的9月21日,阿裏雲發布全新一代雲數據庫產品POLARDB,采用第三代分布式共享存儲架構,實現計算節點和存儲節點分離,使計算引擎和存儲引擎均擁有快速擴展能力。它是首個國產的通用高性能自研數據庫。在高性能通用數據庫這塊高地上,第一次有了中國麵孔。


image
圖為阿裏雲POLARDB第三代分布式共享存儲架構

6倍於MySQL性能差,雲數據庫釋放性能潛力

與誕生於不同時代的Oracle、MySQL不同,雲數據庫誕生於雲計算蓬勃發展的年代。阿裏雲POLARDB與AWS Aurora均采用了相同的產品設計理念,以提供更好的數據庫能力以滿足企業用戶的雲上需求,使基於第三代雲計算框架下的雲數據庫解決了傳統數據庫性能、可擴展性等瓶頸。

產品架構上,POLARDB采用了節點間共享存儲架構,讓數據庫實現了真正的秒級水平擴展,通過重新設計的文件係統POLARSTORE,實現相同數據更新操作減少了50%的磁盤寫入量。並縮短了寫數據的路徑,使寫性能顯著提高,對讀事務實現了優化。

基於新的3DXpoint存儲介質、NVMe SSD和RDMA網卡等最新的軟硬件優化技術,實現了低成本與高性能的突破。在標準場景下,POLARDB性能是MySQL的6倍,單實例實現100T級存儲容量。而在雲數據庫廠商中,阿裏雲POLARDB則實現了AWS Aurora性能的1.2倍,成為世界級的雲數據庫引導者。


image
圖為阿裏雲POLARDB性能全景

企業傳統IT計算力急需重建和進化

在互聯網時代,大促及活動,每一個互聯網大型平台的波動,都會讓交易量變得無法預測,以雲計算為代表的互聯網技術架構成為支持這種業務形態的最佳平台。

根據調查,進入互聯網時代的人類社會,社會數據總量實現翻倍僅需9個月,而一個從十萬量級到千萬級用戶的互聯網獨角獸企業的成長,也僅需3個月,麵對互聯網海量數據暴漲,再次挑戰了傳統的數據庫架構。

回到傳統數據庫的最大應用場景:金融領域,最近餘額寶的交易金額突破了萬億規模,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貨幣基金,從2013年上線,業務在短短半個月增長了14倍,對底層技術架構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一方麵每天晚上清算的時間從最初的半小時、變成後麵的1小時、2小時、4小時……最後需要通宵達旦才能解決問題。
如果以傳統IT的視角來看這樣的擴容價格也是千萬級別的,費用超過了天弘基金曆年IT費用的總和。

傳統商業理論認為,市場在哪裏,先進的技術就將向哪裏轉移,在此背景下,以阿裏雲POLARDB與AWS Aurora為代表的雲數據庫應運而生。在性能和成本的雙重壓力之下,企業的傳統IT計算力將通過雲數據庫尋找突破之路。


image
圖為人類社會數據暴漲,總量翻倍僅需9個月

自研關係型雲數據庫占領雲計算技術高地

從使用數據庫到自研數據庫,相當於從開別人的車到造出一輛新車,是科技能力的集中體現。從行業上來看,大部分雲計算廠商具備支持客戶在雲上使用開源類以及部分商業數據庫的能力,但自研數據庫產品仍然處於空白期,阿裏雲發揮自身多年在硬件和數據庫源碼上的積累,實現當前最全主流數據庫的覆蓋同時實現商用關係型數據庫POLARDB的自研,和MySQL等其他數據庫一起滿足不同用戶需求。

也因此,在雲計算市場裏,也由此可以劃分為兩類廠商。一類是具備自研第三代架構數據庫能力的雲計算廠商,另一類是提供其他數據庫的雲計算廠商。


image
圖為阿裏雲數據庫建立新的行業標準

POLARDB通過計算與存儲分離的革命設計,既擁有分布式設計的低成本優勢,又具有集中式的易用性,從底層解決了海量數據擴容的問題。同時,通過分布式存儲技術,使數據庫的成本遠低於商用數據庫。正是有了這樣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數據庫產品,未來中國才會誕生越來越多的爆發式獨角獸,而無需擔心高昂的數據庫成本與擴容的問題,最大化地利用互聯網的能力、使IT基礎設施輕裝上陣,全麵雲化,用更低的成本、獲得了更好的IT處理能力,這才是未來企業的數字化答案。

就在不久之前,據媒體報道,眾安保險將以750億元的價格在香港上市,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眾安保險從誕生的第一天起,數據就在阿裏雲雲數據庫上。而在全國的各個城市,如火如荼的共享單車背後,雲數據庫支撐著OFO在三個月中從數萬用戶增長到千萬量級。

今天的雲數據市場,這樣的故事正在不斷發生著。然而不同的是,這樣的轉移並非自然發生,而是一群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中國工程師的努力。而在他們身後,阿裏雲上已經有超過10萬個數據庫實例,正在運行。

最後更新:2017-09-22 10:32:48

  上一篇:go  6倍性能差100TB容量,阿裏雲POLARDB如何實現?
  下一篇:go  曾鳴:互聯網的本質是什麼?| 內部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