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清華刷新計算性能紀錄,領跑ASC13超算總決賽
4月17日,2013亞洲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ASC13)完成了HPL、GROMACS、OPENCFD前三輪比賽,清華大學取得HPL、OPENCFD兩個單項第一,中山大學奪得GROMACS單項第一,從總成績看,大陸清華大學暫時領先,台灣清華大學名列第二位。
清華大學的HPL比賽成績為7.579TFlop,在3000W功耗限製下實現了超過每秒7.5萬億次的計算性能,這個成績刷新了去年11月份在美國鹽湖城SC超算大賽上由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隊創造的計算性能紀錄並有翻倍提升。上海交通大學取得7.430TFlops的成績以微弱差距位列該項第二名。
HPL基準測試是國際上最主流和成熟的超級計算機浮點性能的評價係統,參賽隊伍要取得更好的測試成績,需要完成對超算係統體係結構、多級存儲一致性、高速網絡、算法優化等方麵全方位的綜合研究,在混合架構、單一架構等方案之間比較選擇,並結合性能功耗比加以反複優化和測試。
中山大學奪得了第二項GROMACS應用優化的最高成績。Gromacs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分子動力學的模擬軟件,在模擬大量分子係統的牛頓運動方麵具有極大的優勢;第三項OPENCFD最好成績仍為清華大學奪得,OpenCFD是由中國科學家自主開發的高精度流體力學計算軟件,這兩款軟件在新材料、生命科學、汽車設計、海洋環境等前沿科研與工業生產領域有著廣泛應用。
已經完成的兩項應用優化比賽,重點考量參賽隊伍立體化使用該軟件的能力,參賽隊伍需要使用各種方法對硬件平台、測試軟件進行優化。比賽鼓勵各隊從算法及代碼角度的深入分析算例,使算例能夠在特定的硬件平台上獲得最快的測試成績。
據大賽組委會人員介紹,各個參賽隊伍各具特色,采用的係統方案差異很大,本次大賽中各高校在3000W總功耗約束下所構建的超級計算機方案,規模最大的采用了10個節點,最小的采用了6個節點,既有傳統型的純CPU集群,也有采用CPU+GPU的混合集群,也有高校全部采用最新的MIC加速集群,展示出了參賽學生對超級計算機相關基礎知識、技能的全麵掌握和頗為深入的應用理解。
從目前的比賽結果看,清華大學暫居總分第一,但是冠軍花落誰家仍難下定論。根據大賽規則,總成績為100分,其中5個應用優化總分滿分為90分,最終呈現環節占10分。17日決出的3個應用滿分54分,18號將進行WRF、BSDE兩項應用優化比賽滿分36分,18號也將是決定各隊比賽總成績走向的關鍵一天,值得期待。
據了解,ASC是與美國SC、德國ISC大學生超算大賽並駕齊驅的全球三大超算賽事之一,該賽事由中國倡議成立,日本、俄羅斯、韓國、新加坡、泰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等國家及地區的專家和機構聯合發起和組織,由浪潮集團主辦。大賽旨在推動亞洲國家及地區間超算青年人才交流和培養,提升超算應用水平和研發能力,發揮超算的科技驅動力,促進亞洲科技與產業創新。進入本次總決賽的10隻隊伍分別是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台灣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大學(沙特阿拉伯王國)、聖彼得堡大學(俄羅斯)、蔚山科學技術大學(韓國)。
最後更新:2017-04-03 20: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