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這些醫療差距在哪裏?
放眼望去,醫院永遠排著一條又一條的長隊。無數患者為了獲取優質的醫療資源擠破頭,從所在的偏遠縣城,連夜趕車來到大醫院,還沒得到診治,就已經身心俱疲,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專家號更是一票難求。目前中國的醫療情況不容樂觀,我國醫療和國外醫療確實存在著差距,由此有些有條件的病人會選擇出國就醫。
在美國克利夫蘭醫院,每年要接待四五千名從國外就醫的病人,他們當中有很多來自歐洲,中東,南美,病人來這裏主要尋求心髒病的外科治療。這是為什麼呢?正是因為和世界上任何其他的醫療機構相比,這裏心髒手術的風險要低很多,可以低到有些機構的1/10。此外,有一些特殊手術,其他地方的外科醫生一輩子隻能做四五例,而這裏的大夫可能一年就要做一二百例,因為世界各地的病人都到這裏來,醫生診治疑難病的經驗就豐富。
那麼,中美醫療差距在哪裏?還是以我熟悉的心髒外科來說,同樣是心髒搭橋手術,為什麼克利夫蘭醫院做出來的手術效果就完全不一樣?術後並發症要低很多?實際上,原因不僅僅在於手術這個環節,還在於包括術前,術中的支持和術後的恢複整個過程。
在這裏,所有的術前檢查都在門診做,除非有特殊原因,,病人都在手術當天住院,沒有人術前住在醫院裏。這樣的話,病人住院天數短,也節省了費用。術前準備由一套規範的術前教育來解決,病人通過看視頻或聽護士講解,自己按照程序參與做術前準備。
例如;醫生會告訴病人在術前幾天停什麼藥;手術前一天晚上需要用抗菌殺菌的特殊肥皂洗澡,洗兩次,要用什麼漱口,所有的這些都通過規範的程序有條不紊的進行。還有一個病案管理員為病人詳細的計劃出院以後應如何按照康複過程,比如,病人出院直接回家的話,家裏的住房要上幾節台階,住房的房間離廁所有多遠?這些情況都要問清楚,因為理療師根據病人的情況,計劃好這個病人在術後能走多少路,能不能上下樓梯,如果病人回家後需要上下樓梯的話在其出院之前就要有人幫他練習,醫院不會在病人安全方麵沒做好準備就讓其出院,而是將病人轉到一個級別較低的康複中心,待其恢複到許可的情況下再出院回家。
其實中美醫療差距更重要的是,臨床診治的過程有係統地對每一位參與者進行嚴格的訓練。所以,美國醫療水平之高,很大程度上是團隊合作的非常好,置身其中,可以說是令人驚歎的。它的每一個過程都非常細節化,非常個性化,這一點,中國在目前確實還做不到,所以說國內在醫院建設方麵要和國際接軌。
本文由朗銳慧康編輯整理(https://www.lrioh.com)(https://www.lrist.com),轉載請注明出處。
最後更新:2017-08-13 2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