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家教也要择对时机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堂课”,可以说,家庭教育质量的好坏,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的性格、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代家长当然深愔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说,每个家长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都是下了一番苦工和心思的。但很多家长对家教仍存在误区,认为家教就是孩子的事事都要管,孩子的行动应该无时无刻受到家长的指导……其实,家庭教育是非常讲求时机的,好的时机做出恰当的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地领悟,也让孩子更好地配合,有助于孩子学习和改掉错误的行为或习惯。那么,哪些时机去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呢?在恰当的时间点,又该以怎样的口吻和方式教育孩子呢?
当孩子遭遇失败或面对困难的时候,你可以主动询问孩子是否需要帮助
在孩子开始要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们总是信心满满,希望能够在做的事情上获得愉悦的心情和成就感,如果这个时候,家长插手或告诉孩子怎么做才正确的话,孩子不仅听不进去,还会觉得家长特别啰嗦。显然,在孩子信心满满开始之前就“介入”孩子的世界进行教育,是家长在做无用功,这样的教育不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适得其反,会被孩子所反感。当孩子在完成事情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他们很可能会寻求家长的帮助,这个时候,你再将正确的做法按照操作步骤一一告知,并且提问孩子,你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这个时候的教育,并不是插手去帮助孩子收拾残局,而是通过沟通,试图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并且通过互动,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问题出在了哪里。这样,既没有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又在实践的过程中给孩子上了重要的一课。
在孩子感兴趣/好奇的事物面前
很多时候,家庭教育更像是单方面的“絮叨”,家长无时无刻地在教育孩子,而孩子呢,由于家长话太多,早就听得麻木,基本上是左耳听右耳出。这种无效的教育让家长做了大量的无用功。其实,为孩子传授生活常识、科学知识、为人道理非常讲求时机。首先,家长在准备教育孩子之前,要看看孩子心情如何,如果明显感觉到孩子对某件事物充满好奇,针对孩子的兴趣点,对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讲解,孩子不仅喜欢听,而且还会主动问很多相关的问题,家长则有机会和孩子一起探索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得到了很多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要比家长无时无刻的说教管用多了。
孩子犯了错误,教育方式也有讲究
人,孰能无过?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都会犯错,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悔改。在犯错的孩子面前,家长的教育方式也要有所放矢。有些孩子,天生内向,他们在犯错误之后,能够明显察觉自己闯了大祸,因此,会表现出恐惧、羞愧甚至会逃避错误。
家长对待内向孩子的教育,不要显得过于严厉。首先,教育孩子的语气要严肃而温和,避免大声的喊叫和责骂。第二,让孩子能够主动承认错误,并给孩子足够的解释机会,第三,针对孩子的错误和孩子解释错误的内容进行教育,明确告诉孩子,想法是否有错、行为是否有错,因为有些时候,孩子的初衷是好的,然而行为却是错误的,所以要在孩子犯错误后,能够更加清楚地明辨是非。最后,可以和孩子一起完善“初衷”,告诉他正确的处理方式的行为和方法。让孩子不仅知道错在哪里,还可以给孩子补救错误的机会。
而外向的孩子,由于性格使然,可能会“拒不认错”,所以,如果孩子有扯谎或者拒绝认错的行为,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惩罚,在惩罚和认错并妥善解决之间,让孩子自己进行选择。惩罚的内容可以和孩子做错的事情相关,让他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事后,当家长和孩子的心情都比较平静的时候,可以再把问题拿出来聊一聊,很可能在相对平静的心情里,孩子更容易吐露心声,也更容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哪个孩子天性是顽劣的,对于活泼好动容易闯祸的孩子,家长要给予耐心和信任,有些时候,孩子故意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也只是为了引起家长的关注,那么家长就需要在关注孩子的同时给出正确的指引。
教育孩子,不要高高在上
如果家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是否也不喜欢被说教,是不是也讨厌自己的家长在耳边“絮叨”,如果是这样,那么自己的孩子同样不会喜欢。家长很容易因为年龄的差距而高高在上,对孩子的问题颐指气使,让孩子感到自己并没有被尊重,家长的批评让自己很没面子。所以,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也要选对“身份”,你能不能和孩子做朋友,在探索新事物的时候,你们是好的合作伙伴,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你能不能做为智慧的长者,为他指明正确的方向,当孩子失落的时候,你能不能作为他的依靠着和倾听者……家长,并不只是家长这个角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也要在孩子的路上扮演不同角色,让孩子觉得家长精彩,才会取得孩子的信任,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孩子会信任家长,求助家长,在这种良性循环里,孩子将更加健康、快乐、开放地成长。
最后更新:2017-01-01 16: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