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22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無人零售掀起識別技術風潮,但它真的安全值得信賴嗎?

無人零售掀起識別技術風潮,但它真的安全值得信賴嗎?隨著無人零售消費模式的興起,生物識別技術似乎又迎來了一個新時代。但是,這一堪稱“將改變世界”的生物識別技術,真的足夠安全嗎?可以完全信賴嗎?

無人零售吹起新風口 生物識別防火牆漏洞重重

前不久,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的《加油!向未來》節目中,一台名叫“小加”的人臉識別機器人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

據了解,“小加”機器人是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金橋所在科研團隊一手打造。據王金橋介紹,在尋找走失兒童、老人等方麵,“小加”已經獲得了不少的成功案例。

其實,包括人臉識別在內的生物識別技術,已不僅僅是在電視電影中出現的遙不可及的高端科技,如今的生物識別技術已經深入到日常生活當中,與人們朝夕相對,並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比如去年開始大熱的亞馬遜AmazonGo和今年阿裏無人超市“淘咖啡”,掃碼入場、買完即走的無人零售消費新模式無疑掀起了生物識別技術應用的高潮。在“淘咖啡”,隻要顧客對著點餐機刷臉,即可被識別出支付寶賬號,一旦顧客下單,費用也就隨即支付完成。不需要營業員結賬,生物識別技術就可以完成這一消費過程。

實際上,在移動支付如此當下的今天,這樣的生物識別技術並不陌生,常見的支付寶就已經開通了刷臉登錄功能。而除了人臉識別之外,生物識別技術還細分出了許多領域,包括語音、指紋、聲紋、虹膜等,甚至是靜脈、基因都有望成為生物識別特征之一。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各種認證方式也推陳出新,生物識別技術也開始從理論走向現實,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實際場景當中,尤其在金融與安防領域更是備受寵愛。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相關數據預計,到2020年全球生物識別市場規模約為250億美元,中國生物識別行業的市場規模將突破300億元。

其中,指紋識別、虹膜識別、聲紋識別將在未來幾年內得到飛速發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生物識別技術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指紋辨識成長率為10.4%,在消費領域中占據91%;虹膜識別技術市場占有率將從原來的7%提升至2020年的16%;而聲紋辨識技術也將在2030年以前發展成熟。

但是,這一堪稱“將改變世界”的生物識別技術,真的夠安全嗎?

在今年的315晚會上,某APP的人臉識別竟驗證通過了主持人的“換臉”偽裝,無疑給了那些原本對生物識別技術深信不疑的人當頭一擊。

盡管未來市場空間巨大,前景光明一片,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目前的生物識別技術尚未成熟。它不僅有可能會成為個人信息泄露的“罪魁禍首”,也會對人類生理造成損害。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多名使用三星S8虹膜手機的用戶,在使用虹膜掃描後感到眼睛不適。對此,有專家分析,這可能與手機紅外線LED燈過亮有關,而且從科學角度來講,可見光譜呈紅色容易引起視覺疲勞。由此來看,虹膜識別技術或許並不那麼充滿“智慧”。

不過,諸如虹膜識別之類的生物技術對人體的影響較小,尚不會對生命造成傷害。相比而言,個人信息安全泄露問題顯得更為嚴重。比如指紋之別,手指在受傷或者泡水腫脹的情況下,會影響識別率,還有過度的化妝也會造成麵部識別的偏差。

而這些恰恰讓一些不法分子的有機可乘,“黑客”利用這些漏洞可以隨意入侵,獲取用戶的個人信息,盜取重要文件……針對種種安全漏洞,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努力尋找應對方法。因此,生物識別技術的普及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來源:傳感器

最後更新:2017-07-27 18:32:50

  上一篇:go  height:auto和height:100%的區別
  下一篇:go  從HTTP遷移至HTTPS需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