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17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互聯網醫療大潮下 上門醫療網絡根本問題待解

不知不覺間,令人感到遙遠的上門醫療逐漸進入不少普通老百姓的家庭。

上門醫療在商業領域的主要模式,就是O2O(線上到線下——記者注)平台提供的上門醫療服務。在搭建好網絡平台後,可以讓一些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利用空餘時間,為患者提供上門醫療服務,這也被認為是一種分享經濟模式。

不過,記者調查發現,對於上門醫療這一模式,醫患雙方都感到存在一定風險。

在互聯網大潮下,醫療行業儼然成為一個新風口。繼醫療機構推出預約上門服務後,社會資本也蜂擁進入上門醫療市場,各種上門醫療網絡平台開始出現。這種新興的醫療模式市場如何?是否存在醫療風險?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

網上注冊預約有些麻煩

張女士的兒子腳踝受傷,需要定時換藥,經人介紹知道了一個專門提供上門醫療服務的App,但是對於張女士來說,這款App的使用感受並不盡如人意。

“孩子腳踝受傷,走路不方便,每次去醫院換藥都費好大勁。知道有平台可以提供上門換藥服務,我就想試一試。先是進行注冊,然後按照要求輸入詳細地址、預約時間、患者詳細信息包括年齡、身份證號、疾病類型等,再選擇套餐,最後寫了一段詳情描述。這居然還沒完,係統提示還必須上傳處方、藥品、病曆及家庭環境照片,經醫療機構審核通過後才能正式開始預約護士。這實在是太麻煩了,透露個人信息不說而且浪費時間。”張女士說。

張女士最後放棄了上門換藥的念頭,把孩子送到了附近的社區醫院換藥。

“我們去社區醫院,從掛號到換藥整個過程大約需要15分鍾左右,花了幾十元,不過可以走醫保報銷。”張女士說。

張女士告訴記者,這種互聯網上門醫療的前期準備工作包括注冊、上傳照片等程序,過於繁瑣,並且收費頗高。

“如果住家附近有醫療機構提供上門服務,通過平台預約是129元/次,還可通過上傳醫保消費憑證進行退款。但是我們家附近的醫療機構都不支持網上預約,所以隻能選擇平台的護士,最低價格是189元/次,此外還有一些隱藏的收費,像醫療工具等。如果通過這個App給我兒子換一次藥,全程可能需要200元左右。”張女士說。

患者使用後認為有風險

孫先生曾為母親在網絡平台上約過上門輸液服務。

“母親身體不太好,換季的時候需要輸營養性的藥品,年齡大腿腳沒那麼方便,所以嚐試了一次互聯網上門輸液服務。網上預約的程序很正規,發出訂單後大概10多分鍾就有護士接單。我們接通電話後簡單說了一些情況。護士準時到了家裏,給我們出示了專業資格證和執業資格證,並簽了一個平台提供的小協議。護士在操作時雖然戴了一次性手套,但是整個過程既沒穿護士服也沒戴口罩。最關鍵的是,我覺得上門護士的操作手法比較生疏,尤其是配藥過程有明顯的遲疑,這弄得我有點緊張。好在最後紮針還比較順利,一下子就把血管找到了。”孫先生說。

孫先生預約的是239元/次基礎款套餐,紮針後護士看護20分鍾,期間沒有異常即可離開。

孫先生告訴記者,“我們聊了一會,這名護士22歲,在衛生防疫站工作,入行一年半。平時在單位主要負責采血方麵的工作,所以對於輸液配藥不太熟悉。我這一單是她入駐平台的第三單,脫離醫院環境到病人家裏輸液,她說自己還是有點緊張”。

記者問孫先生以後是否還會在網上預約上門醫療服務,孫先生回答是否定的,並說了幾點理由:首先是衛生方麵。在家雖然舒服,但無論是整體環境還是護士操作都達不到醫院的標準。其次還存在一定危險性。基礎套餐是239元/次,護士隻陪護20分鍾,但是輸液過程大約需要兩小時左右。陪護期間一旦出現問題,護士可能沒有能力做到緊急判斷和救治,再者如果護士離開後出現一些不良反應,也沒法及時處置。最後,平台的收費比公立醫院高出很多,並且不能報銷,普通家庭無法負擔。

林女士也曾經使用過上門醫療服務。

“我通過App找了一個護士,每天定時來給我打針。我的藥都是在醫院開好的,護士來了直接紮針就行。”林女士說,“這個護士說她在醫院上班,給我輸液的時間剛好是她換班的時間,所以不會耽誤事。而且,App上有她上傳的護士證,她第一天來的時候也帶了護士證。這個護士技術挺熟練,所以我相信她。好像還可以讓她給帶藥,但是我覺得藥還是自己準備好比較合適,一是怕搞錯了,二是怕拿來假藥。”<餘下全文<

最後更新:2017-04-27 18:00:37

  上一篇:go PHP靈活用isset替換count
  下一篇:go Vue實例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