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裏雲:用AI讓中國“製造”變“智造”|Xtecher特寫
4月26日,阿裏雲雲棲大會・南京峰會召開,大會以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為核心,重點探討了技術在工業製造方麵的應用。
早在3月29日的深圳峰會上,阿裏雲就宣布推出了ET工業大腦,它為江蘇協鑫提升了將近1%的良品率。
由阿裏雲天池平台、揚中高新區政府、大航集團聯合舉辦的大航杯“智造揚中”電力AI大賽也正式啟動。
ET工業大腦、天池電力AI大賽,阿裏雲的夢想是把中國科技界的使命感提升到戰略的高度。1%,以終為始,讓中國“製造”變“智造”。
早在2017年3月29日,阿裏雲在雲棲大會・深圳峰會就已經推出了ET工業大腦。
為什麼要向工業領域進軍?
簡單點的答案是經濟拐點新常態。2010年中國的製造業世界第一,可10年前在紐約時報上就常有專家說這樣一句話:中國製造可以更便宜。在世界工廠的概念上,中國有強大的人力成本的優勢,但在過去的10年內,中國的人口紅利逐步消失。製造業的成本上去了,阿裏雲開始思考,未來的出路在哪裏?
“一個手扶拖拉機綁上了ipad,它還是一個拖拉機,不是特斯拉。”阿裏雲人工智能科學家閔萬裏博士打趣地說。中國的工業製造要提升,不能忽視對核心的改造。
ET工業大腦通過分析工業生產中收集到的數據,讓機器能夠感知、傳遞和自我診斷問題。它通過並不昂貴的傳感器、智能算法和強大的計算能力,優化機器的產出、減少廢品成本。由此,ET工業大腦可以解決製造業的一係列核心問題。
中國“製造”變“智造”
這年頭最不缺的就是概念,好在阿裏雲已經手握成果。
江蘇協鑫是一家光伏太陽能板的生產企業,提供了約全球30%的太陽能切片,是全球能源製造業排名第二的公司,一年的產值將近200多億人民幣。2016年4月20日,阿裏雲第一次拿到協鑫的數據,並把這些數據匯集到ET工業大腦上實時上傳。經過ET工業大腦充分挖掘數據之後,通過人工智能的算法找到了數據當中最核心的規律。最後,它為江蘇協鑫提升了將近1%的良品率。
協鑫一年的產值將近200多億人民幣,提升了1%就代表著節省了2個億人民幣。
現在的江蘇協鑫,達到了兩個效果:
第一,整個生產流程的數據狀態實時化,可以在線預警。基於雲端ET工業大腦,實現了核心零件劣化監控,通過可視化大屏直接觀察。
第二,每個相關環節保持串聯。以往工人是崗位負責製,隻負責自己的環節,但第3個環節和第10個環節可能有高度串聯,所以孤島式的行動會造成鏈條的崩潰,現在通過ET工業大腦可以利用雲計算助理進行多變量的分析,同時讓企業生產管理更加精細化。
除了江蘇協鑫,半年前,阿裏雲與江蘇省的徐工集團也展開了合作。通過ET工業大腦,阿裏雲在徐工的整個生產鏈路收集了越來越多的數據,通過分析去提升它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讓徐工的製造更加智能。
成長於互聯網時代的電子商務企業――科沃斯,絕大多數的訂單是來自於淘寶天貓。每一台科沃斯的設備所產生的數據能被ET工業大腦進一步集聚,今天的科沃斯已經用整體的數據打通了供應鏈管理、生產鏈以及售後的相關服務。以銷定產、柔性化生產,不論是掃地機器人還是普通的機器人,科沃斯都不再需要囤積太多的庫存。庫存壓力降低,產業的效率也隨之提高。
以生產羽絨服而聞名的波司登,是季節性變化很大的一家傳統服裝生產企業。供應鏈如何得到進一步的優化?要圍繞消費者提供哪些與羽絨服相關的產品?這是波司登最核心的改變需求。ET工業大腦把波司登生產鏈過程進行了重整,通過收集到的數據,讓波司登更了解它的消費者要什麼。通過ET工業大腦,波司登可以直接觸達消費者運營和營銷,實現了從消費者影響製造業。
江蘇新智造:“1+30+300”合作戰略
作為一次在南京舉辦的峰會,江蘇省與阿裏雲合作的新進展――江蘇“1+30+300”合作戰略同樣耀眼。
這三個數字背後含義是:推動實現1個雲,30個服務商,300家大型標杆企業。通過培訓賦能、市場合作、平台助力、雲上資源等,助力江蘇製造業雲上轉型升級。
通過阿裏巴巴平台的數據顯示,江蘇是全國重要的製造業大省。阿裏雲將會把互聯網架構、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能力賦予到30家軟件服務外包企業,讓這30家企業服務好中國的300家大型製造業企業,從而帶動江蘇的製造業向“智造+智能”升級。
閔萬裏向Xtecher表示,“阿裏雲的力量是有限的,施工的人就這麼多。通過這個合作戰略,可以壓縮時間,喚醒更多的企業和阿裏雲一起做這個事情。”積累好數據,使用好數據。在企業跑得越來越快的時候,阿裏雲希望技術不再成為瓶頸。
大航杯“智造揚中”電力AI大賽
此次在雲棲大會・南京峰會上,數據眾智賽事平台阿裏雲天池平台聯合揚中高新區政府、大航集團,啟動首個電力AI大賽――大航杯“智造揚中”電力AI大賽。希望借助參賽工程師的智能算法,去提升電力預測調度能力。
“用電之痛”向來是全國千萬用電及售電企業的大難題。據Xtecher了解,2016年全社會用電量是59198億千瓦,其中的3.5%因電力預測的偏差而白白消耗。自去年11月國家售電製改革以來,華東等區域的大用戶直接交易率先實行多1罰1.1,少1罰1.1的政策,就是為了緩解用電預測偏差、用電異常問題。可見,電力的預測及調度,迫在眉睫。
天池電力AI大賽應運而生,幫助電力調度快速應變,促進電力能源的智能使用。此次大賽將提供揚中市高新區經過脫敏後的1000多家企業的曆史用電量、天氣及企業規模及業務等數據,選手將通過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算法,預測企業下一個月每天的用電量,以及做用電異常的行為分析。
“人工智能在電力預測的試水,據我所知是全國首次嚐試。”大航集團副總裁孫偉表示,“傳統的預測模式多為‘拍腦袋’決定,它們需要變得更加靈活、更加高效。政府也正在推動電力行業的轉型。”
據悉,AI精準的電量預測將使得配售電的建設投資與電網網架結構布局更為合理。一來,為企業節省預算;二來,多能互補,實現智能能源。
閔萬裏表示:“電力大賽難點在於不可控因素較多,除了受季節、溫度和天氣影響外,銷戶和新增用戶直接影響用電總量變化。對選手有了很高的要求。”、
此次大賽第一賽季總獎金池共33萬,天池官網將於4月26日開放報名。冠軍團隊除了能得到獎金,算法結果還有望在實際電力預測中得到應用。此次結果將成為揚中高新區配售電業務開展的重要依據。
據Xtecher了解,2017年我國電力生產行業資產規模將達到86852億元。阿裏雲已經在這一市場展開布局。去年12月,阿裏雲人工智能ET團隊為蘇州高新能源技術公司――固德威進行光伏發電預測,實現提前24小時的電量及功率預測,精確率達85%。
大航集團副總裁孫偉做了大膽的期許:“天池平台為電力行業轉型開啟了一個新的裏程碑。等到2020年,也許我們就能用AI預測到每一秒的用電量了。”
1%的征程
在這次大會上,阿裏雲著重強調了之前提出的“中國智造1%”概念。
培養一個行業專家,這個行業專家要上大學、拜師、學藝、上崗,到成才時至少是28-30歲。但從協鑫到中策橡膠的跨行業複製,阿裏雲隻用了28天。閔萬裏向Xtecher表示,“當中有60%的東西是可以複製的。”
有的人或許會對機器感到恐懼,但不可逆轉的改變已經來到我們眼前。
八年前,王堅博士創建阿裏雲的時候把阿裏雲的夢想定義為飛天,那時阿裏雲就希望能把中國科技界的使命感提升到戰略的高度。
在工業革命4.0的時代,如何運用好數據,為智能製造創造出價值?
閔萬裏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雲計算是我們的翅膀,人工智能是我們的發動機與核心燃料。”在工業生產線上,每一分鍾、每一秒鍾產生的數據量都是巨大的,阿裏雲找準1%的支點,從最核心的調控上著手,落實到垂直行業當中,就是1%的良品率。
從1%的支點到1%的終點,阿裏雲以終為始,讓中國“製造”變“智造”。
原文轉自 Xtecher
最後更新:2017-05-09 12: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