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67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淺談物聯網用戶體驗目標的變化

雲棲TechDay39期,阿裏雲IoT體驗設計專家陳寧帶來淺談物聯網用戶體驗目標的變化的演講。本文主要從物聯網用戶體驗開始談起,接著通過智能家電進一步舉例說明,著重分析了全屋智能、語音,最後分享了設計語言與期望值。

 

設計師是對設計事物的人的一種泛稱,TA以視覺傳達的方式來表現TA的工作或作品。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湧現,設計師學習和實踐的不僅僅是設計技能,還有運營技能、產品技能,更要有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技能。

本文主要從物聯網用戶體驗開始談起,接著通過智能家電進一步舉例說明,著重分析了全屋智能、語音,最後分享了設計語言與期望值。一起來了解下

 

什麼是物聯網用戶體驗?

基於物聯網可以不斷衍生出各個領域的商業產品,移動端產品,實體產品,商品住宅,商業空間,工業製造,農林水電,城市係統各個方麵,可以說物聯網沒有邊界,我們認為人的感知在進入物聯網時代之後,已經開始變成了一個無限放大的狀態。簡單可以理解為現實世界的增強體驗。

當我們使用接觸的萬物,其實已經超出我們現在所認知所觸達的方式,它變得更自然也更高效、更安全,這種體驗的感知已經逐漸滲透到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去了,各大研究機構也給出了一些數據,預計到2020年,全球即將會有超過240億個IOT設備安裝使用,所以麵對這樣的趨勢我們很興奮,但是在進行物聯網產品設計的時候,我們到底應該從哪些維度思考產品或者服務,去預期用戶參與使用的感受,也就是我們說的體驗目標是什麼呢?

 

從哪些維度思考物聯網的用戶體驗

c9feef74d173cf2693ef37613a1a7f024fac0b3e

這張圖已經非常清楚表明了參與IOT項目的幾層思考維度,主要還是在消費級別的產品解釋,從隱性部分到顯性部分,從平台設計最底層到最頂層的視覺表現,這裏其實覆蓋了用研或者是數據分析的前後期環節,我們也會對一些產品或者業務的品牌進行塑造。

對於IoT的UX設計不僅僅是關於視覺層和交互層的。它還要求設計師充分考慮可用性,工業設計,服務設計,概念模型,產品化和平台設計。它是綜合的多層次設計思維。

 

智能家電

從智能家電領域說起,智能家電其實包含了兩個層麵的體驗,設備實體操作部分,以及基於端的智能體驗。實際上我們在通過一些移動端使用APP,其實最終依然在於去使用設備本身,隻不過在這當中多了一層我們所說的APP,或者說跟手機部分的交互,它是現在智能家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45130f7b12dbe8ec7a62b51204430dddb7c4ceb8

比如洗衣機,我們看到洗衣機在使用的時候會先有選擇模式選項,選擇到一個模式當中,你可以對該模式下一些參數進行設定,然後開始運作,直到完成,洗衣機工作就結束了。

d0c673b2473352f54097221c9a4b9fe30165ef93

空調基本上是遙控器,先啟動空調,如果需要調整,我們會對空調進行相關參數或者運行模式的調節,然後這項功能就會持續運行,直到我們要它關閉的時候它才會關閉。

還有燈或者水壺、插線板,一般都是電源操作就可以使用,家電基本會有哪些運作的模式呢?比如說水池與冰箱、電動窗簾,這些設備通常是不會關閉的,也就是說它需要我們在使用的時候,它的能力是隨傳隨到。比如類似烤箱、洗衣機、 豆漿機、電飯煲,這些設備其實是在執行一些任務,執行任務其實就是滿足大家一些特定的功能。

bac52f0cd40c3e47926b78c2771b0e6d5bb55915

每個設備其實都是有操作麵板的,操作麵板也是界麵類型,很早的時候就給它定義叫做HMI,有幾種交互形式,旋鈕式的、有觸碰的,也會混合的,隨著家電功能越來越多樣複雜,功能的操作從最初的簡單開關,到現在的觸控界麵,再到兩者的結合,設備控製的方式以一種人機界麵的方式不斷交融演進。   

現在我們會追求一些比較情感的操作界麵,而不單單進行一些觸感操作。

4739f77a472f35d2a8367625a951e103156514fd

還有無線端的麵板設計原則,基本上會有兩個方麵:

一方麵遵從一致化,既設計需與設備操作麵板信息對稱,層級扁平,直觀有預期;

一方麵好的家電設計同時設計了優秀的操作控製體驗,遠程控製而設計的GUI界麵應當與之相輔相成,在設備本體操作體驗之上,做設備能力智的延伸。

我們做的一些空調產品,會有一些智能的算法在當中,提供一些在夜間或者在屏幕做一些節能、智能控製的操作。

物聯網不管是智能設備還是APP端,我們更期望它隻是一種延伸或者說它是一種偏向於情感的表達,更豐富於我們現在產品的一種體驗,未來肯定是一種常態。用戶與設備的交互過程實際上是完成了一整套的流程,而對於用戶來說,這應當是無感的。我們在用手機交互的時候,不是直接在跟設備交互,而是通過設備到雲,然後再到設備影子,它是起到一個緩衝的作用。如果有一些操作,它是被拋棄掉或者是錯誤的信息,通過影子設備可以很好的過濾,用戶在使用的時候是一點沒有感知的。

 

全屋智能

當擴展到住宅或者是全部範疇的時候,會牽扯到一個更加多維度的考量,也就是說我們裏麵會有時間、空間、位置、人、物、習慣,以及各方麵的細節問題。   

我們會提到共生關係的理念。共生關係的理念主要出現在設計心理學書當中,它的核心是人與物的協作,人與物的融合,它的一種協作程度,一種非常自然的互動。對工具越嫻熟意味著器物關係會越密切,程度關係會越高。這個時候我們看到意識、行為和本能三個層次,它都是處於單純的單向支配地位。

c385b140efc2a504ac6e82cf4f3a278e2a1a4054

圖中是馬騎手概念圖,這是在現階段解釋智能體驗非常合適的,人駕馭了馬的奔跑能力之後,同時也利用馬的本能感官,人和馬兩者都是智慧體驗,通過騎手的各種肢體語言,把幸福細膩的信息傳遞給馬匹,夾緊或者任何細微的手勢是可以向馬去傳遞一些信息的,那訓練有術的騎手與馬之間是構成一種信任關係,這是兩種感知係統之間的一種互動,它是雙向的,但是在這個當中,人占據意識主體,我們不希望馬匹在當中有意識的部分,這個意識部分可能會造成一些不安全因素。

aabcbe1349fba17ca318405104ff6b9d6384709c

當然,AI技術也使得人和車的關係越來越趨於雙向的共生。特斯拉的Model3的最高配可以去選擇全自動駕駛,當傳感器在感知層麵的能力越來越大,結合本地車輛的主控電腦也好,還是在雲端的豐富運算能力也好,駕駛者終將會被車本身的能力所取代,然後形成真正的有意識、行為和本能這三個層次,起到一個支配地位的一種工具。也就是說未來人可能不需要去支配車,在這兩者關係裏麵,車是一個起支配地位的主導體,這是很有趣的概念。

當我們的用戶體驗UX團隊接手智能全屋項目的時候,產品的需求其實是做APP的,但是我們很快意識到APP是端應用,而人與住宅或者說家是一種在共生環境之外,它是相對非智能而言的一種生活習慣的改變。這就會有一個過程的變化,初期使用的時候是一種輕度體驗,長期使用肯定是一種重度依賴。

接著我們對於整體的全屋智能做了體驗的定義,智能家居改變人們使用家的習慣,在日常不斷重複的生活習慣中形成共生關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習慣,這些生活習慣構成了各自不同的規律,軌跡,而其中的大多數人工作日每天兩點一線,全屋智能為用戶提供更舒適,便利,安全的家,APP是人與家(住宅)溝通的介質,是家的能力外延。人在家中的行為是一種最自然的狀態,不需要過多的思考和反複練習。   

 

語音

1e6d3db0b5907a39bd53576f34b5331b676f4ddd

語音技術現在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各種行業的領域,在IOT領域真正能夠解放雙手的自然式、互動式的對話形式技術已經成為大多數大公司想要去實現的一個目標,其實這種體驗它會是一種既熟悉又新奇的,充滿驚喜的體驗模式。想象一下,當你回到家裏麵,你通過指紋的方式打開你家的門鎖,那你的家肯定就會知道是誰回來了,是媽媽還是爸爸,它會知道你的角色,然後給你一些親切的問候,拿出它能夠完成你要求的任何語音要求操作之外,它可能會在一小時之前提醒你一小時後將會下雨,你可能需要先去把門窗或者衣物收好,那這就是非常有趣的一種互動關係,人工智能算法會把複雜的包括時間、地理、信息、人物的屬性環境各種複雜的數據去進行計算,它會以一種近似於管家的形態出現在我們麵前,我們希望塑造出來最後的語音產品它不是輸入輸出設備,我們希望它是一種有情感的可以溝通的東西。

我可以參與語音產品設計嗎?

設計師參與設計大多都要經曆這樣的過程,接觸業務——自我學習——向大牛學習——在業務中實踐驗證——不斷沉澱。

c89340a546b4f43e2db41926f25a5208eb21c0ce

在用戶體驗設計上,在任何領域去解決設計或者商業上問題的時候,都會要去按照一定的邏輯思考,語音環節也是一樣,GUI的交互方式更加體現一種規則性,它是一個一個流程往下走的,但是到了VUI,也就是我們說的語音交互環節,它更像是在一種很混亂的信息情況下,去達到一擊即中的設計目標,很像我們希望在互聯網應用中,或者說在任何的端應用中,我們希望能做到最小的路徑。

所以,語音在某種程度上是先天具備這種特質的。我覺得需要在已有的業務當中,很快的找到一些比較有價值的點去在整個語音浪潮當中去追逐。   

 

設計語言與期望值

設計語言與期望值是一個影響用戶目標的非常重要的維度,在我們去設計我們產品的時候,需要有一些設計語言的表達,它會形成一種跟用戶之間的對話,如果你的業務當中是可以從工藝設計開始到體驗層的全鏈路設計,作為一個單品,你在不斷迭代的過程當中,一定會沉澱出一些東西,這是可以去考慮到整個物聯網產品設計當中去的因素。

最後要談的是物聯網體驗的一個量化指標,包括PV點擊率、UV、CTI,或者DAU日活轉化率等,我認為對於未來的一個方向,它是不斷在變化的,那以全屋智能舉例,假如我們期望用戶更多的在使用設備本身,那我們可能就會關注設備直接操作的使用率,但是如果作為APP它是智能體驗的一個主體,我們也會期望APP的使用率或者日活率,包括APP本身也會延伸出很多其他業務相關的數據指標,所以當我們再去進行數據分析的時候,也會發現隨著自動化或者說智能場景使用率的提高,反而設備直接操作的使用率會降低,因為我們不用再去進行一些控製,我們很自然的去通過一些場景或者說通過一些更快捷的方式去完成操作任務,這其實就是物聯網體驗目標裏麵量化時候非常有序的方向,我們期望在某種程度上產品的訪問深度,頁麵的訪問深度越低越好,然後不需要很長的路徑,所以在物聯網體驗上,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考量範疇,我認為設計師在參與過程當中,帶著在傳統領域的一些思維跟想法,無論在發展的哪一個階段裏麵都可以去做很多的事情,會產生出很大的共性和價值。

 

最後更新:2017-08-31 17:32:46

  上一篇:go  APX515 三星S6與筆記本聲卡對比
  下一篇:go  收集Java麵試題知識點(Java基礎部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