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前半生是廚神,45歲卻決定加入阿裏巴巴
阿裏有個同事叫蓋睿,加入阿裏前,做了三十年廚師。別人說,他是上海有名的“廚神”。
現在,他脫掉廚師服,放下炒勺,每天夾著電腦,穿梭在寫字樓裏,和一群年輕的程序員討論代碼。
如果人生是一場電影,他的前半生,演的是周星馳的《食神》;後半生,演的是紮克伯格的《社交網絡》。
我17歲開始做廚師,做了三十年,做到萬豪酒店的第一位本土行政總廚,已經算是廚師圈內認可的高手了。
沒想到,居然加入了阿裏巴巴,整天和一群戴眼鏡比我年輕20歲的小夥子們混在一起。
放在兩年前,我絕對想不明白,阿裏為什麼要招我呢?我完全不懂互聯網,最多就上網看看新聞打打遊戲啊。
來盒馬麵試,是15年的夏天。
當時盒馬還沒有辦公室,麵試是臨時借了一間很小很簡陋的會議室,燈光很暗,地毯很髒,桌子一按就晃,空調冷氣一直打不足。
但是一群人講的眉飛色舞,眼睛裏放光。他們想做一個改造傳統線下商業的創業項目,先從飲食做起。後來,我才知道,這叫”新零售”。
麵試隻花了40分鍾,盒馬創始人、CEO老菜挺滿意:你越快過來越好,我們馬上要開餐廳。
——好,餐廳開了嗎?
——沒有。
——地址在哪兒?
——也沒有。
——那總有菜單吧?
——等你來了之後再定。
當時我心裏就打鼓了,這不會是家皮包公司吧?
不光是我不信。後來盒馬的第一家門店裝修,裝修老板對我們這幫人也半信半疑:“你說是阿裏巴巴的,誰知道你們是不是騙子?”
1987年,我17歲,去了上海寶隆賓館做學徒,跟師傅學做烤鴨。
八十年代,想進廚師行當,要循古製,做學徒,跟學相聲學唱戲一樣。師傅先冷眼旁觀,看你真的有心了,才肯教一點。
我給師傅打下手,每隻鴨子打足氣,摸到鴨子肋下,挖一五指寬的小洞,彎腰慢慢伸進兩根手指,把鴨子的內髒掏出來,還不能碰到皮。
這道程序極難,就算再有耐心,也難免會被鴨子體內的碎骨頭劃傷。每天要處理100隻鴨子,有段時間我手指劃得傷痕累累,感染得跟胡蘿卜似的。我咬緊牙關,一聲不吭。
最後終於感動了師傅,才把所有烤鴨的秘訣悉數教我。
做廚師苦嗎?
很苦。
在盒馬,我做的第一件事,是盒馬外賣。
外賣是盒馬最初的方向,我們計劃打透白領市場。我是盒馬外賣的leader,某天去一個朋友的廚藝工作室,拿起炒勺做了八道上海家常菜。送到辦公室,同事們一試,個個豎大拇指:從沒吃過這麼好吃的外賣!
2015年7月7日,盒馬第一家店開在上海八佰伴。我記得很清楚,為了這次開業,我們50多個小時沒睡覺。
那真是一段打了雞血的日子。每天早上六點鍾,馬路上一片寂靜,但推開餐廳的門,燈光敞亮,嘈雜但有秩序。所有人熱火朝天,洗菜,備菜,眼神裏藏不住的亢奮。
插一句,前幾天,盒馬兩周年的時候,我們又去了那家店,熬夜守了個歲。幾個人在狹小的辦公室裏,喝了點啤酒,恍如昨日。
蓋睿和同事在廚房試菜
當時,開業第一天,外賣賣了200份,第二天是300份、400份,每天都上一個台階。數目蹭蹭蹭上漲,我們越做越有信心。
過了幾天,就有競爭對手裝成客人悄悄來打探,又有一天,有個中年男人買了個盒飯,問我們:你們需要風投嗎?
那時候,盒馬的外賣已經做出了口碑,但是公司綜合考慮,決定業務調整,停掉外賣業務,重點轉向鮮生門店。
阿裏有句話:擁抱變化,我很認同。這是一個快速變動的世界,創業團隊,如果不及時根據市場調整方向,那反而容易一條路走到黑。
但看著跟我一起打拚的兄弟們一個個離開了我,去了其他團隊,說不難過,那是假的。那天晚上,我回到家,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哭了。
盒馬的會議室,以各地的特色小吃命名
有人說,阿裏是一個邊開飛機邊換引擎的團隊。相比廚師行業,互聯網世界變化太快了。作為創業項目,我們這幫人得不斷嚐試,快速調整,重點打透。
外賣業務結束之後,我帶著一群技術人員,上手做了一個新的項目:盒馬工坊。
我們做的是現售的熟食產品、方便菜和新鮮的點心,比如小餛飩和月餅。這其實背後瞄準普通上班族的痛點:希望回家能吃個家常菜,既新鮮、又好吃。
我帶著一幫研發人員,研發各種新菜。這幫人裏,很多人都有廚師背景,大家都是真心愛這行。有時候時間長了,我也想廚房,老想換上衣服,試試菜。
盡管現在已經不需要我來下廚,但是這麼多年了,有癮。
某種意義上,這份工作,和阿裏其他崗位沒什麼兩樣。程序員上班抓bug,我們也抓bug——小餛飩粘在一起了、口味鹹了淡了、水分多了少了,都得一次次調試。
我們還做了麻辣小龍蝦月餅,現在中秋節還沒到,已經賣出了100多萬,成了網紅。
月餅滿大街都在賣,但要做好很難。我們每隻月餅,必須是18層酥皮,裏麵必須三隻小龍蝦,每隻個頭必須在9錢以上。最難的是麻和辣的比例,為了做到麻不嗆口,辣不刺激,我們這幫人,在廚房裏試驗了30多次。
韓劇《我叫金三順》裏有個情節,一個姑娘到餐廳吃飯,隻吃了一點點,就不要了。大廚看到了就忍不住跑來問:是我做的不好嗎?
對方說:不,是我不想吃。
大廚就發脾氣了:你不能這樣不敬畏食物。
這片子我印象非常深,我做廚師三十年,一直很有幸能做這一行,你不能不敬畏食物。我喜歡“吃”這個東西,這是人與人關係很好的粘合劑。吃裏有人、情、味。
來盒馬之前,老婆勸過我,就算跳槽,也應該找一個安穩的工作。
當時我45歲,年紀其實很大了,白頭發也不少了。
但是,在這個年代,能做一個眾人皆知的產品,能讓大家享受“吃”這個過程,於我來說,實在有幸。
當時,我對她說了一句話,這句話我一直記著,現在也還是這麼想的:“我就把阿裏,當做我這輩子的最後一份工。”
蓋睿熱愛“吃”這個行業
所以選擇冒險
選擇一條很苦但又很酷的路
你有沒有想過,你內心真正熱愛的是什麼?
來源:阿裏味兒
原文鏈接
最後更新:2017-08-13 22: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