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96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你的微信朋友圈變味了!

  互聯網固然“唯快不破”“一招鮮吃遍天”,但不能忘了為什麼出發。

  新媒體是一個需要大膽實踐、不斷探索的領域,充滿未知和變數,但有一點永遠不會變,那就是以人為本:以人的需求為核心,以人的體驗為關鍵,以人的發展為目標

  幾天前,微信宣布清理營銷賬戶,對部分通過大量添加好友從事商業營銷的個人微信號聯係人數量進行控製。這項旨在保護用戶體驗、淨化平台環境的行動,引來一片叫好聲。

  叫好的是那些深受營銷宣傳轟炸之苦的用戶。從海外代購童裝到泰國神奇減肥茶,從明星化妝品到私人蛋糕店……各種明的暗的廣告、軟文輪番上演,頻繁刷屏。當朋友圈淪為“生意圈”,那些最打動人心的溫情與暖意,也漸漸被稀釋消解。

  “微信朋友圈是由熟人關係鏈構成的小眾、私密的圈子,它不是營銷平台”,這是微信對朋友圈的定位,也是無數人為朋友圈著迷的原因所在。在人人網、開心網、QQ 空間、微博先後被各種商業營銷、養生指南、八卦秘聞占據之後,微信朋友圈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可以卸下戒備、輕鬆交流、放心傾吐的私人空間。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微信朋友圈也開始變味兒了。伴隨著五花八門的廣告推銷、真假難辨的尋人啟事、陳年腐月的心靈雞湯、檢驗朋友的集讚活動、熘須拍馬的企宣文案……朋友圈不純潔了。

  變味兒有因可循。

  僅僅3年多時間,微信從少數人手中的“時髦玩意兒”,變成了6億用戶熱衷的大眾平台。一方麵,微信已經不是那個單純的社交軟件了,越來越長的好友名單裏漸漸多了一麵之交的客戶、冷麵肅目的老板,甚至“搖一搖”來的陌生人。另一方麵,麵對如此炙手可熱的公共平台,無論是誰都想分一杯羹。企業商家自不必說,轉型焦慮中的傳統媒體、躍躍欲試的自媒體以及眾多尋找機會的個體,紛紛試水微信、搶占席位。魚龍混雜之中,難免泥沙俱下,甚至給假冒偽劣產品和坑蒙拐騙之徒以可乘之機,類似新聞屢見不鮮。

  造成變味兒的一個最重要原因,恐怕還是在於規則製定者——微信自身。從搖一搖到掃一掃,從語音聊天到視頻通話,從微支付到“O2O”(線上線下),從社交圈到自媒體,從私人生活到公眾服務,微信似乎無所不包、無所不能。在給用戶不斷帶來各種新奇體驗的同時,微信也成為了一個龐然大物。互聯網固然“唯快不破”“一招鮮吃遍天”,但不能忘了為什麼出發。正如微信不加規製地快速發展,勐回頭卻發現自身的生態圈已經環境堪憂。用戶體驗變差的下一步,也許就是用戶流失,沒了用戶,也就失了根本。

  慶幸的是,微信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在去年開始清理營銷類公眾賬號之後,微信現在又把矛頭指向了朋友圈裏的個人營銷賬號。

  當然,這也不能完全苛責微信。新媒體就是一個需要大膽實踐、不斷探索的領域,充滿未知和變數,需要一定時間甚至很長時間的觀察,才能看出端倪。但有一點永遠不會變,那就是以人為本:以人的需求為核心,以人的體驗為關鍵,以人的發展為目標。

  新媒體一日千裏,飛速向前,而成長為參天大樹,要陽光雨露、澆水施肥,也要記得時時修枝剪葉。新媒體的自我規製是一方麵,政府的監管引導是更重要的方麵。固然不能因噎廢食、誤傷繈褓,但應積極跟進,適時出台適應新情況的新法新規新策,堵住有損新媒體健康發展的製度漏洞,比如解決那些在微信上當受騙的維權困境。

  期待那個滿是溫情與暖意的朋友圈歸來。

最後更新:2017-04-03 08:26:19

  上一篇:go 動態規劃-hdoj-4832-百度之星2014初賽第二場
  下一篇:go Hue二次開發(一):創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