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的想象空間在哪裏?
多問“Why?”可以增加了解。多問 “Why not?”可能帶來突破。
瀏覽器的誕生為的是將世界互聯,於是需要有通用標準。所以有史以來,所有性本善的人,尤其是web前端開發,都極度厭惡不同瀏覽器之間的顯示差異,一堆無奈花在兼容上。
很顯然,消滅差異,世界才是美好的!
但人們沒有意識到,另一件我們習以為常的事,其實正是在製造差異,極大的差異:同一篇新聞網頁,在手機端,多餘的區域幹脆全都沒有了,隻剩新聞主體內容了。
由於這種差異製造本身契合了手機和PC的極大差異,這是基於用戶需求的創新。
與其說UC開創了手機瀏覽器,不如說這是另一種網頁數據的顯示模式。這裏所謂的顯示模式,指相同的數據模型M,不同的控製處理R和視圖顯示V。
那麼這裏就產生了一個可能從來沒有人想過的東西:為什麼PC瀏覽器,對同一個網頁,就不可以有更多的顯示模式?例如做類似乃至更進一步的優化?
1、比如一個視頻網頁,瀏覽器將flash窗口之外的多餘信息全部幹掉,然後取而代之以自家的功能模塊,類似影評、電視劇列表(可參看百度視頻瀏覽器、風行播放器),再美名其曰:視頻模式、影評模式。
2、比如一個新聞網頁,瀏覽器將主題內容之外的內容全部幹掉,取而代之以自家的邊欄推薦。再美名其曰:清爽模式。
(這看上去是反互聯網精神的,因為,它可能一舉顛覆掉了整個視頻市場、成為最大的媒體平台,掀起滔天大浪,引發無盡的口水和反彈……諸如添加一個黑名單啊,將這些大網站的頁麵優化掉,當然啦啦,還是要提供正常模式,尊重用戶的選擇權啦啦……跟當年的殺毒行業一樣,很多人瘋掉了……)
搜索中立、瀏覽器中立,這或許隻是一定階段的理想,所有的軟件都是為了信息到達用戶而生,任何一個必經的環節,都可能存在巨大的變化。信息在到達用戶之前,必然要經過搜索或推薦的傳送門跳轉,還要經過瀏覽器這種顯示容器來解析,既然可以被搜索截流,就一定可能被瀏覽器截流!
Web不死,得瀏覽器者,絕對可得天下!
最後更新:2017-04-04 07: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