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醫療儀器設備走入千家萬戶 安全引擔憂
隨著更多的醫療級技術朝向消費級穿戴裝置發展,為了提高對於用戶的吸引力,這一類預防醫療儀器除了增加醫療保健功能,還衍生出協助用戶解讀數據的第三方服務模式,醫療器材的功能也不斷提升,加上物聯網(IoT)概念的風行,由專業的醫療數據服務團隊在遠程提供數據的解讀、分析與反饋。
為了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居家看護也越來越在高齡化時代受到重視,一些更專業的醫療電子設備甚至已開始滲透到一般民眾的家中。但這些智能化的專業或消費性醫療電子器材真的能夠幫助到病人,保證病人在使用時的安全嗎?
根據美國病人安全組織ECRI的調查,2017年病人10大議題問題中,電子病曆的外流、準確且迅速的判定病灶、臨床決策支持係統(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CDS)的正確使用、病患身分識別、藥物使用的正確性、錯誤的預防方式等,都會嚴重威脅病人的生命安全。
現在的醫療電子器材如何在各種功能或是偵測精準度不斷進展,以及透過醫療平台分析相關數據,給予病人相關建議的同時,提供最保障的安全性,真正發揮其效用,都將是半導體業者與醫療器材製造商,甚至醫療單位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智能化的醫療電子勢必得內建連網技術,以便與用戶的行動裝置或是雲端鏈接。不過,既然牽涉到連網技術,數據和控製安全對於醫療設備極其重要,那麼用戶的數據安全,就得相當受到重視。
為了解決醫療電子安全性的問題,半導體業者也開始根據現階段醫療電子的發展,而提出相對應的新方案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對醫療設備本身進行保護以使其免遭入侵和控製已成為設計人員密切關注的問題,對於醫療設備設計人員而言,使用整合有硬件加密引擎的微控製器(MCU)、獨立加密/身份驗證產品,以及可為醫療設備及其數據提供保護的軟件鏈接庫相當重要。目前的微控製器內建了不同程度的加密方式,如隨機數生成器、硬件/軟件加密引擎等,以提供符合產品設計時所需的安全等級。但隨著新的醫療電子逐漸不再需要透過第三方——即行動裝置或個人計算機,而是直接連上雲端控製中心,就得提升裝置的安全性。
朗銳慧康(www.lrioh.com)認為,未來,穿戴式醫療電子將越來越走進千家萬戶的生活,對於這些醫療設備的安全性,如何做到讓使用者可以百分之百的信任,其實關鍵掌握在產品研發業者與組件供貨商身上。消費者對醫療電子安全性的需求是永無止盡的,加上黑客的能力也不斷在提升,因此未來會看到一些醫療電子儀器會額外在內建一顆安全芯片。
最後更新:2017-09-08 11: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