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69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雲存儲的成本到底省在哪兒# 終於搞明白,存儲TCO原來是這樣算的......

隨著業務的進展到一個新的階段以及數據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後,老板開始關注成本。老板一關注成本就開始悄悄的打聽各種服務器、硬件啥的價格了,然後突然有一天老板叫來開發運維狗小明:

“小明啊,你用的阿裏雲存儲啥價格啊?“
小明頓時抖了一個機靈,心中暗暗一喜:“老板,我用的是阿裏雲的300TB三年存儲包,折算下來才0.068元/GB/月,相當於打了46折呢。”
“你回去再研究一下,我在網上拚拚湊湊,自己搭個存儲集群,算下來才不到X分/GB/月。成本相差這麼多,我們是不是可以自己搞存儲?”
老板說完就走了。小明心頭一緊,立馬動手研究存儲成本組成,發誓一定要把存儲的成本組成摸清楚。

小明通過一頓學習鑽研、泡論壇和找大V終於搞明白存儲有個TCO (Total Cost of Ownership) 總擁有成本的概念,包括前期采購、中期使用和後期維護等整個過程的總費用。絕對不是幾台物理服務器加幾塊磁盤就算出來X分/GB/月的存儲單價。存儲成本考慮的因數多的去了:
image

  • 物理服務器的因素:包括服務器的價格,服務器的盤位數,服務器3年的折舊率。
  • 磁盤的因素:單盤的容量(磁盤一般按1000的整數倍算容量,而雲存儲一般是1024的倍數),磁盤的格式化損失率。另外,還需要控製磁盤的水位,不能把每塊磁盤都寫滿,甚至還需要給OS和日誌係統留出專門的空間。
  • 數據中心托管的費用:服務器一般按每U或者每機櫃收托管費,集群內網的網絡設備費用,還要考慮機櫃的供電功率。
  • 開發運維費用:及時部署一套開源的分布式存儲係統,也需要開發工程師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功能和性能的優化,上線後還需要運維同學進行運維保障。對於一套複雜的分布式存儲係統,其開發的時間成本和試錯成本也是非常大的支出。
  • 數據的冗餘、恢複設計:為了服務的可用性和數據的持久性,一般會選用3副本機製。是用物理的三副本還是通過Erasure Code實現三副本的能力?大部分的同學可能會選擇物理三副本,因為Erasure Code是大規模存儲的核心算法,玩的順熘還是比較難的。
  • 公網帶寬成本,對於一個能對外提供服務的存儲集群,公網上下行能力至關重要,當然,優秀的網絡帶寬成本高昂。比如類似阿裏雲OSS默認提供最優質的BGP公網帶寬。 整理出這麼多道道,小明決定按300TB規模做一張表格對比阿裏雲和自建存儲集群的TCO,然後再給老板匯報,就一目了然啦。

表一:300TB自建存儲物理服務器台數
表一:300TB自建存儲物理服務器台數

通過表一的計算,可以得出要滿足300TB的存儲量,需要大約購置19台物理服務器。而這些服務器和其他的費用具體計算見表二:

1
表二、300TB自建存儲TCO和阿裏雲OSSTCO對比(不含公網帶寬)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啊,原來阿裏雲的商業化雲存儲產品OSS對比自己的存儲集群,有這麼大的價格優勢,還免運維,直接由應用開發工程師調用即可實現隨時隨地按需使用。怪不得數據上雲是大勢所趨,這是即省成本又省事啊。小明趕緊拿著表格給老板匯報,在強有力的數據說服下,老板直誇小明幹的漂亮。也更堅定了小明擁抱雲計算的信心。最後還是老板總結的好:"我們還是應該把所有的精力投在快速的產品業務迭代,提高用戶體驗上,保持我們自己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這些基礎的存儲啥的髒活、累活,都丟給阿裏雲吧!"

最後更新:2017-06-14 01:31:56

  上一篇:go  “程序猿”的大學回爐重造記
  下一篇:go  感謝現實殘酷,才讓我勇敢選擇遠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