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信還能飛起來嗎?
最近騰訊和運營商之間的關係火藥味十足。兩會期間傳出三大運營商準備聯合向微信收費一事鬧得沸沸揚揚,不過馬化騰卻繼續保持著自己一貫低調的為人處世作風,多次在公開場合辟謠稱運營商向微信收費一事純屬子虛烏有,騰訊和運營商之間還是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起走的好朋友。
那麼飛信還能否飛起來逆襲微信?這個問題還真值得聊聊。
飛信比微信大了將近四歲,從2007年就已經出現在市場上,不可否認,這個可以通過電腦向手機發短信又不要錢的軟件出現之後還是相當受歡迎的。但是隨著智能手機出貨量迅速增長,移動互聯網的大潮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湧進了中國,但是中國移動基本是沒有對這一潮流和趨勢做出及時的應對的。
而微信等一批語音IM工具的出現,離不開一個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移動網絡溝通需求與運營商死皮賴臉不給優惠又不開發新產品之間的矛盾,雖然後來微信也開發了手機客戶端,但是其發送語音還要每分鍾收取1毛5到2毛5的費用,在外地還得收取漫遊費,隻這一項,就注定其在與微信的競爭中必須輸。
記得飛信比較火的時候,當通過飛信給手機用戶發信息是免費的,但是手機用戶回複卻要收取0.1元的短信費,在這種不公平的溝通之下,相信有不少人都是非常厭惡飛信的。
另外,飛信還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曾經隻局限於中國移動的用戶之內,不能向電信、聯通的用戶發送信息,這曾經讓很多人怨恨不已。雖然在2012年7月飛信向其他兩大運營商開放注冊,但是為時已晚,微信已經養肥了。
綜上幾點,飛信的失敗其實也怪不得微信,而是來自於共和國長子的傲慢--中國移動根本不懂“用戶體驗”是神馬玩意兒,讓用戶用著不爽的東西,早晚要淘汰。
飛信如果想重新騰飛,不經曆一次鳳凰涅槃的痛苦是不行的。最關鍵的,就是中國移動能否用一種開放的心態參與到市場競爭中來。
提升用戶體驗是首要的,發送、文字、語音、視頻等功能不可或缺,與聯通、電信之間的隔閡必須打通。至關重要的一點,即傳送語音和發送彩信收費這一條款必須廢除,若不廢除,就是飛信的一道枷鎖。
中國移動有8億用戶,如果飛信能將這些人調動起來,馬化騰就該失眠了。
不過,如果飛信發送文字語音也用寬帶流量了,那麼就如同微信造成運營商的短信和電話數量下滑一樣,涅槃之後的飛信首先要傷害的就是三大運營商的傳統業務,造成短信、電話方麵的營收進一步下滑。中國移動會同意嗎?即便中國移動具有了自我顛覆的魄力,那聯通和電信又會同意嗎?麵對著洶湧的移動互聯網大潮和即將到來的4G時代,三大運營商必須要做一次艱難的抉擇。
最後更新:2017-04-03 21: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