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54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三生三世十裏桃花》撲街!楊洋不哭,畢竟哭也沒用!

《三生三世十裏桃花》撲街!楊洋不哭,畢竟哭也沒用!

最近有很多熱門電影,《戰狼》自然不用多說,但是還有一部備受期待的電影,即《三生三世十裏桃花》。

《三生三世》是楊洋出演的第一部男主電影,對於楊洋而言,可是他在大熒幕上的重要轉折點。《三生三世》未播先火,話題熱度一直居高不下。不過劇版珠玉在前,影版自帶壓力。都說楊冪之後再無白淺,可是白淺扮演者是女神劉亦菲,大家也就又是滿懷期待了!可上映以來,不論是票房,還是口碑、評分,《三生三世》都可以說是整體撲街。

前段時間曝出,在上海路演的楊洋在鏡頭下忍不住哭起來。先不討論他是因為電影本身哭,還是為他個人人氣哭。但,哭就是哭了,可,哭又有什麼用?雖然說,影片上映,演員承受壓力較大,演技會被討論,生活也會因電影和個人的熱門程度受到不同程度的曝光。但這不是“既定公理”麼?

楊洋哭過之後,網絡上開始熱烈討論,《三生三世》撲街究竟是誰的責任?

有網友說,演員演技太僵硬、表現過火,演員本身要被問責,但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問題所在。當演員自身因為閱曆及演技問題達不到預期標準時,就應該監視器背後的人的責任了。而導演則是一部電影的靈魂所在,首先他要知道自己要什麼,其次他要知道自己怎麼指導別人演出自己所要的東西。

聽起來,這話,是要將責任推給導演及其他幕後工作者啊?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

甚至有網友例舉,18歲的周冬雨能演好《山楂樹之戀》,21 歲的張慧雯能演好《歸來》,來幫助演員甩鍋給導演和製片人!

對此,我想借用高曉鬆的話說就是:我有幾個“不成熟”的小問題:

1、如果,影版《三生三世》火了,風頭蓋過劇版,誰是最大受益者?

其實,演員既然是公眾人物,那麼功過被誇張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若如果說,作品火了,演員人氣大火、名聲大噪就是理所當然?而作品反響一般,被吐槽甚至詬罵時,就要說一部作品的好壞,關鍵不在於演員?那我特別想知道,當演員們站在領獎台上,那一句感謝幕後團隊是有多少真誠?輕描淡寫多一點吧?

2、如果,作品風評較差,而主演口碑一般甚至不好,又是誰來背鍋?

《三生三世》主演是許多觀眾眼裏的男神女神,所以,當作品較差的時候,就會有許多粉絲也好,觀眾也好的人群站出來為演員說話,指責製作團隊,甚至是劇本本身。若如果,主演是新人,或者口碑不是很好的演員的時候,還有人指責製作團隊麼?應該又是一輪對於演員演技甚至人品的瘋狂罵戰了吧?

3、好片和爛片之間究竟怎麼回事?

隨著時代發展,娛樂可選擇空間增大,我們對於影視作品的需求和依賴性減少,但是從業者卻在劇增,在比例失衡的情況下,爛片橫空就不足為奇了。然而娛樂影視市場膨脹,作品數量劇增,質量把關自然會鬆懈。有人說,假設以前,一年產出100部優秀作品,現在可以產出200部優秀作品,是不是我們在進步?不是。因為,作品數量也在劇增,而優秀作品的占比毫無疑問的在下滑。

一部作品的好壞,決定權不在任何一個環節手裏,而是包括但不限於導演、場記、道具、策劃等所有台前幕後工作人員的共同成果。但是,我們總是習慣將功勞歸於活躍在公眾視野的藝人身上,而忽略了幕後工作人員的辛勞。如果說,《三生三世》撲街,問責到幕後人員,那麼,如果《三生三世》又火了,更光鮮亮麗的還是演員們吧?

所以,既然,我們選擇了讓演員們享受好作品帶來的榮耀,那麼當出現爛作品的時候,不要急著幫演員甩鍋。畢竟,你想承受功名,就要扛得住壓力

哭,沒有用。

與其傷心落淚,不如修煉自己。

我記得之前的《使徒行者》劇版現行,後來才有的電影版,影版口碑遠不如劇版,恰如本次《三生三世》。但是為什麼,影版《使徒行者》沒有掀起問責討論呢?為什麼同是《三生三世》主演,劉亦菲並未在公眾麵前落淚呢?

楊洋一路走來,作品頗多,人氣也高,可是會不會正是飆升的成績讓他輸不起?同時也讓他受不住這一次的“失敗”呢?

我相信所有的成就都應該是厚積薄發,突如其來的東西,來得快去的也快。

不過,《三生三世》撲街,主演、幕後不好過,投資方更不好過吧?

與其在作品數量上拚命,不如發揮匠人精神,精雕細琢,呈現好作品吧!

最後更新:2017-08-20 22:13:43

  上一篇:go 被問鄧超李晨掉水裏先救誰,鹿晗的回答被讚重情義!
  下一篇:go 《春風十裏》周冬雨迷上的獸哥哥,竟然是阿杜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