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8你不滿意,但蘋果的AR平台你得看看
9月12日,蘋果將在新總部“喬布斯劇院”舉辦秋季發布會。
有分析人士認為,官方公布的邀請函上色塊邊界虛化的設計,以及“我們,家裏見(let's meet at our place)”的宣傳語,或暗示本次發布將與增強現實有關。
事實上,庫克已經多次在多個場合深切的表達過對AR的看好,蘋果也多次被爆組建專業團隊,研發和收購相關專利,布局或有七年之久。
今年6月的WWDC上,蘋果終於憋出了用於程序員開發的測試版平台ARkit(正式版將隨著iOS11麵見大眾)。
本文內容來自東興證券的增強現實行業報告,從蘋果發布的ARkit出發,盤點元器件、載體、內容應用、用戶量組成的AR生態,分析AR在C端落地的未來黃金五年。
為什麼說ARkit是蘋果新生態的第一步?
野心:全球最大的AR平台
根據研究機構Global Market Insights 的數據,到2024年AR 產品的市場規模將會達到1650 億美元,並以80%高速增長。
蘋果是世界上僅次於微軟的AR巨頭。
近七年,蘋果收購了大量AR公司,根據彭博社報道,蘋果組建了一支1500人左右的AR團隊,聚集各路硬軟件研發的專家。
而根據 Piper Jaffray 研究,2016 年蘋果公司總收入同比下降7%的情況下,在 AR、VR 等技術研究的資金卻同比增長 21%,達到 104 億美元。
*蘋果在AR領域的收購
2017年6月6日WWDC上,蘋果推出了第一個AR產品——ARkit(供開發人員使用的測試版)。
蘋果用戶更新係統到iOS11後就可以使用ARkit的AR功能。用蘋果官方的話說,ARkit是一項核心技術,一夜之間將成為全球最大的AR平台。
*AR流程
ARKit 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為 iOS 構建增強現實 App 算法框架,另一部分是一整套 SDK(軟件開發環境包)。
AR 算法編程是實現 AR 功能的基礎,SDK 是類似於橋梁,連接硬件和操作係統,也用於 AR 算法和硬件、操作係統的連接。
ARkit 含有蘋果研發、大量創新和成熟的AR 算法,也含有與整個硬件、操作係統契合度非常高的算法,以及一整套原生態SDK 。
技術:單攝SLAM+VIO環境追蹤
*AR原理
ARkit最大的優點是僅用單攝像頭+IMU(慣性測量單元,即手機中的陀螺儀加速計) 實現了效果非常好的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
一般來說,現今單攝像頭手機使用 AR 會麵臨無法獲取場景深度信息和缺乏圖像識別能力的問題,業內本來認為很難實現。
此外,ARkit利用一種稱為“ 視覺慣性測距”(VIO)的技術實現環境追蹤。
使用 iPhone 和iPad 的相機及動作傳感器,實現設備動作追蹤、相機場景捕獲和高級場景處理。
這個技術來自設備 IMU 的數據與相機可見的場景結合,來測算手機的位置並識別場景圖像中的主要平麵邊界等關鍵區域,找出最易顯示的表麵並將三維虛擬對象投放出來。
用戶移動裝置時,相機通過追蹤場景的平麵圖像在幀與幀之間位置的變化,來確定空間位置,保證位置對象位置的準確性。
相比之前的 相比之前的 AR 效果差,ARkit 提升了AR很多方麵的性能:
1、使用最新的計算機視覺技術能夠顯示高級複雜的 AR 內容,支持 360 度切換視;
2、AR 內容是基於現實環境投放的,與現實環境較好的融合;
3、快速穩定的運動定位、追蹤;
4、圖像跟蹤的效果很好,當你移動手機時保持追蹤,構造出的虛擬物體會被釘在原處,即便你把手機移開,當你再次對準原區域,虛擬物體仍然會在那裏;
5、周圍光照評估效果非常好;
6、係統較為穩定,對係統資源消耗小(經過實測,iPhone 6s Plus 能夠保持 60 fps的穩定刷新率,偶爾出現掉幀);
7、接入移動端遊戲引擎 Unity,3D 渲染效果大幅提升。
吸引開發者:降低算法門檻
*ARkit解放內容開發者
ARkit 已經集成了大量成熟 AR 算法和與軟硬件契合的 SDK,開發者隻需要開發應用內容,而之前 AR 內容公司需要自己研發 AR 算法,SDK,或者使用市麵上低級的SDK。
開發難度大,研發成本高,投入風險大,AR 效果差,這也是之前 AR 不能發展起來的一個核心難點。
ARkit 推出後,大量公司都會湧入 AR 應用開發,AR 內容會快速增長。
*AR內容應用會快速增長
國內VR/AR 團隊已在緊密的開發期。
根據一級市場公司調研,整體 VR/AR 公司在ARkit 出來時都極為興奮,許多 VR/AR 公司均著手開發 AR 應用。
麵對新興市場和龐大的用戶量,傳統公司亦紛紛開展業務或者布局。
國外,第二季度 AR 內容公司數目提升 60% ,預示著第三季度消費者和企業級 APP快速增長。
根據矽穀風投公司 VR Fund 發布 2017 第二季度 AR 產業景觀圖,當中包含約 150 家 AR 初創公司。
第二季度專注內容開發的 AR 公司數目比第一季度上升了60%。
AR 行業在 Facebook、蘋果等科技巨頭的推動下進展明顯, 二季度設備和 SDK領域最為活躍,說明 AR 行業正處於進化階段,而這兩個領域的活動將下一季度繼續推動消費者級和企業級 app 的增長。
用戶:存量轉換 年底1.45億
*ARkit使用條件
ARkit 硬件要求是 A9 處理器以上,操作係統是iOS11(9 月份上線),也就是說支持的手機是蘋果 6S 以上,平板電腦是ipadPro、ipad2017 及其以上機型。
根據東興證券統計,2017年初支持 ARkit 的存量設備是 3.3 億台,2017 年蘋果大概會賣出 2.5 億台(含 0.4 億台ipad),到 2017 年底全球會有 5.8億台設備支持 ARkit,有效用戶轉化比例按照保守 25%估計,年底會與 1.45 億有效 AR 用戶。
*iPhone銷量統計和預測
未來四年蘋果 AR用戶規模將以超過 65%的平均複合增速快速增長,2020年達到11 億用戶,全部轉化。
隨著手機迭代跟新,支持 ARkit 的存量設備會不斷增加;隨著AR 內容應用的豐富,AR 有效用戶的轉化率也會不斷提高。
*未來五年移動AR蘋果用戶
體驗突破:通用+便捷
從軟件看,ARkit 出來之後 AR 功能就隻需要打開通用 APP,掃描任意平麵就能選擇使用任意 AR 功能展示,任意 AR 內容,與手機使用 APP 差別不大。
而ARkit 之前的 AR 模式是下載各種特定 APP,掃描特定的識別碼(比如掃福),才會出現特定單一的 AR 效果(比如掃福隻能出現紅包)。
ARkit 帶來的 AR 模式的變化具有了通用性,用戶體驗、便利性大幅提升。通用性是 C 端爆發的基礎要素之一。
從硬件上看,蘋果AR使用成本低,不需要額外的硬件 。
現有的蘋果手機、ipad 即可使用 AR 功能 。
一項技術能不能在 C 端爆發,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於設備使用是否便捷。VR 頭盔、一體機體驗效果很好,可其設備笨重、使用複雜很難在 C 端爆發。
之前穀歌推出的Tango手機AR功能強大,但需要魚眼攝像頭、紅外線傳感器等安裝在手機上,改變了手機原有形態,銷量慘淡。
黃金五年 生態初現
*AR發展演進
蘋果 ARkit 的推出,意味著AR在C端開始實質落地,相關應用行業如AR 遊戲、AR 營銷、AR 教育等將享受數年的技術紅利期,從之前的萌芽狀態到快速發展,擁有一片廣闊的藍海。
元器件迭代更新
1、單攝變雙攝:場景識別大幅提升
雙攝手機可以基於可見光(彩色+黑白攝像頭,如華為 P10),也可以基於紅外光的(主攝像頭+景深攝像頭 vivo Xplay6),類似人的左右眼的視覺原理,可以獲取空間對象的距離信息與場景深度信息,相比單攝手機,圖像識別能力和複雜場景應對能力有明顯提升。
2、前置3D攝像:深度人臉建模
iPhone8 極大可能加載前置 3D 攝像頭,前置3D 通過發射紅外不可見光對麵部 3D 模型深度信息進行識別和處理,能夠對人臉建模,適用於 AR 化妝、AR 自拍。
3、後置3D攝像:獲取精準景深
後置雙攝加激光發射器,用於幫助攝像頭進行更快速準確的對焦,對於 AR 這種實時獲取圖像的應用場景可以提升使用體驗。
同時激光對焦單元能比雙攝像頭更為準確便捷的獲取場景深度數據,提升 ARkit 的定位準確度。
4、GPU芯片:渲染能力暴增
2015 年後世麵上才出現了優良的芯片,能夠較好的滿足了 AR 的需求。
現如今,蘋果在單獨為 AR 研發 GPU,未來 GPU 提升帶來的 AR 效果提升是大概率事件;以高通為代表的芯片廠商開始專門為 AR 優化芯片,未來隨著芯片的發展,AR 效果會不斷提升。
5、AI+:模式識別開拓萬千可能
總的來看,AR興起會直接帶動圖像識別、手勢識別、語音識別的需求。
蘋果推出的 ARkit 暫時未支持圖像識別,應該是考慮到 C 端億萬台用戶使用圖像識別功能對計算能力的考驗。未來隨著5G落地和雲計算的發展,AR在C端使用物理圖像識別勢在必行。
6、傳感器技術路線成熟
加速度計、陀螺儀、磁力計等 加速度計、陀螺儀、磁力計等 IMU (慣性傳感器)可以感知設備的移動趨勢,是 AR術 領域的基礎性技術。
AR 設備中最關鍵的空間定位技術就是需要依賴 IMU 傳感器的數據,如今IMU技術路線已較為成熟,未來主要集中在於工藝提升帶來集成度的提升和降低成本上。
7、光學模組:近眼光學or波導成像
AR 眼鏡成像技術多樣,最常見的為近眼光學技術和波導成像技術,兩個技術都需要微小的棱鏡來製作鏡片。
目前 AR 一般使用的是多透鏡組, 但未來在重量和體積上占有優勢波導元件大有望成為 AR光學器件主流的趨勢,全視波導技術也逐漸成為了 AR 進一步發展的首選。
產品形態的三個階段
*AR載體三步走
從AR載體來看,主流的解決方案包括手機和眼鏡。其中,AR眼鏡是最為理想的形態,但仍有光學、整機、算法等難點有待克服。
行業認為AR載體將執行三步走。
1、手機AR時代:生態圈初具規模
ARkit 是蘋果AR的開始,目的在於用ARkit 刺激一直未能真正啟動的 AR 市場,吸引大量蘋果設備用戶嚐鮮 AR,讓大量相關從業人員轉投統一的 ARkit 的懷抱, 做到把 AR 更多的融入到消費者日常生活 。
2、手機與眼鏡共存:滿足需求分化
蘋果會推出麵向B端的AR重型眼鏡和麵向C端的AR輕型眼鏡。
B端AR眼鏡打造專用處理器單元,犧牲續航和用戶體驗,提高性能滿足B端需求,如工業、軍事、醫療需求。
C 端 AR 眼鏡則和手機協同,AR 眼鏡為輕度眼鏡,承載照相、傳感器和屏幕展示,手機則負責計算。二階段讓 C 端用戶體驗又上升一個台階,同時在B端市場發力。
3、獨立AR眼鏡:下一代計算中心
隨著半導體製程、電池技術和光學組件工藝的逐漸突破,AR 智能眼鏡將成為獨立的設備,取代手機。
通過手勢識別,語音識別,眼球追蹤等多種交互方式,配合強勁的性能 AR 眼鏡給予用戶更好的的體驗,一個就在身邊功能強大的小型智能計算中心。
蘋果的生態優勢
失敗過(穀歌眼鏡)的穀歌最近也發布了針對 Android 平台開發的 ARCore 平台,也能夠測距和進行位置追蹤並進行渲染,賦能開發者,但目前僅支持運行Android 7.0 (Nougat) Google Pixel 和三星Galaxy S8。
東興證券認為,比之穀歌,蘋果有以下三點優勢。
1、基本統一的操作係統
蘋果 AR 操作係統是即將推出的iOS11,使得iOS 的 AR 開發者不用考慮不同係統之間的兼容性。
蘋果用戶係統更新較為及時統一,蘋果開發者網站數據顯示,截至 2017 年 7 月 28日,采用iOS10係統的設備占據所有iOS設備的87%,iOS9係統份額則為10%。
2、統一的硬件配置
與安卓體係不同,手機硬件牢牢掌握在蘋果手中,保證了同代產品硬件統一,迭代產品硬件更新有序。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之前已經在硬件上為 AR 做了準備,近幾年推出手機產品已采取了與大多數手機單 IMU(慣性加速計單元)不同的雙 IMU,而且不同產品中的雙 IMU 是完全一致。
IMU 用於 AR 空間定位,配合強大計算能力和圖形能力的處理器,提供了實現 AR 的硬件基礎。
此外蘋果還具備甚至正在為 AR 打造專門的硬件、元件如自主研發處理器、圖形處理器、ISP 等。
3、軟硬協調, 構建最優底層
首先是硬件和操作係統本身協調,統一規劃;其次是蘋果推出的環境開發包 ARkit 完美適配了蘋果操作係統和硬件體係。
這意味著 AR 能達到最佳效果,同時為開發者節省大量時間與技術成本。
不過,2B端,穀歌和微軟似乎都走在蘋果之前:穀歌Glass EE可供醫生、倉庫經理等專業人士使用,幫助他們解放雙手;微軟HoloLens直接走混合現實路線,並配以全息係統開發平台 Windows Holographic。
此外,國內也有較多 AR 眼鏡廠商(影創科技、亮風台等),均已推出各自產品,互有優勢。
工業級 AR 眼鏡主要應用於航空、能源、高端製造、醫療等行業,在操作繁瑣、流程長、安全性要求高的環節,頭戴式 AR 設備能帶來諸多便利。
各大企業共赴AR內容盛宴
應用豐富、創新發展, 應用豐富、創新發展,AR 內容會在未來五年呈穩定上揚趨勢。
內容會在未來五年呈穩定上揚趨勢。
蘋果,當之無愧的全球最大的 AR 平台。除此之外,眾多互聯網企業不會缺席 AR 盛宴,尤其是 AR 內容應用。
1、百度: 從地圖、營銷切入
2016 年 8 月 3 日,百度正式宣布啟動智能營銷實驗室,將重點利用 AR 和 AI 技術加速廣告營銷智能化。
2017 年 1 月 16 日成立了百度增強現實實驗室,是繼百度矽穀人工智能實驗室、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和百度大數據實驗室之後,百度成立的第四個人工智能實驗室。2016 年 9 月用 AR 複原了北京朝陽門。
2、騰訊:社交+遊戲
除了之前春節期間的 AR 紅包大戰,騰訊在 QQ 上推出了 AR 火炬,最近則推出了 QQ-AR,先後與《速度與激情 8》、《變形金剛 5》、《神偷奶爸 3》、《權利的遊戲》展開全麵合作,技術不斷升級、玩法愈發完善。
2017 年8 月 10 號和深圳大學合作推出了全國首個 AR 校徽,用戶隻需掃下深圳大學的校徽就會產生深圳大學全景視頻。推出了《部落衝突-皇室戰爭》AR 手 Q 紅包版。
根據 Digi-Capital 的報告,預計到 2021 年 AR 遊戲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 70 億美元。
*AR遊戲發展的三個階段
此外還有眾多中小互聯網企業,以及傳統企業進入AR 領域,將 AR 與自身業務融合,不斷創新豐富 AR 內容生態。
整體上看,與移動互聯網相似,AR 內容會是不斷創新、不斷豐富的過程。
虛擬現實(VR/AR/MR)被成為下一個計算平台由來已久,但VR現在要煳不煳的情況下,蘋果喊出創辦第一AR平台的口號,倒是給產業來了一針強心劑。
如果ARkit的3D景深傳感技術能用於iPhone8,光是現實物體數字化就夠果粉玩一年了。
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視覺效果(感知技術)將是主要落點,要實現無縫的人與機、虛擬與現實交互,可能還需要等AI、5G、雲等技術和產業的成長。
附:AR產業全景
最後更新:2017-09-06 21: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