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57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闊步向前衝,擁抱雲計算

自2010年10月18日工信部和發改委聯合印發《關於做好雲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範工作的通知》開始,雲計算開始在中華大地上遍地開花,各級地方政府、企業都開始大力投入雲計算相關技術、產業、基地的開發創建。雖然到今天還有很多人對雲計算持保留態度或者對中國雲計算的發展冷嘲熱諷,但我們不能否認雲計算大方向的正確性。當然其中可能已經走了一些彎路,但對新興雲計算來說,全球都存在某些模煳的區域,允許走某些彎路是對發展雲計算應有的寬容!

準確定位雲計算
其實,更清晰準確認識雲計算是少走彎路的重要一步。首先要意識到雲計算來自於互聯網,和傳統的企業級數據中心出身完全不同。實際上,互聯網的起源是草根,而企業數據中心則來自貴族,今天我們探討的雲計算重點是企業級數據中心如何利用雲計算,而這其實是信息技術界平民和貴族的聯姻。草根的花枝招展要適應貴族的複雜禮儀,是需要時間,需要包容,需要創新的。任何指望快速實現雲計算的想法都是不切實際的夢想,就像跑步實現共產主義一樣不現實。當然,國內很多城市要打造雲計算完整產業鏈的想法也很荒誕,我們的創新不可能是整個產業鏈的創新,雲計算時代是要兼容並蓄才能成功。
過去2年,中國雲計算的發展確實有點急躁,包括大規模建立雲基地、大規模招兵買馬等,但今天原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反思,開始裁減冗員,開始重新定位,開始穩紮穩打。雖然,還有專家大聲疾唿“寬帶不寬”是中國雲計算發展的最主要障礙,但我們知道當務之急是助力企業從傳統數據中心走向私有雲,其實私有雲對帶寬的依賴沒有那麼明顯。當然,最終企業都會走向公有雲加私有雲的模式,公有雲確實依賴寬帶,就像汽車工業的發展不能沒有高速公路一樣。但中國各級政府已經開始著手解決“寬帶不寬”的問題,我們要對中國的寬帶發展有信心,等我們的企業真正大規模依賴公有雲時,相信寬帶已經基本就緒。
雲計算法規遲遲不見
雲安全和雲計算配套法規也是廣受詬病的方麵,特別是一些知名公有雲頻繁出現的安全事件,讓消極者如獲至寶,好像找到了雲計算不能被廣泛部署和應用的充分證據。其實,我們要清醒地認識這些事件,千萬別被媒體的放大效應所嚇倒。如果我們將公有雲比作公共航空,將傳統的數據中心比作私家汽車,你就會明白,如果按千公裏事故率來計算,公共航空還是最安全的,隻是公有雲比較容易引起媒體大眾關注,無形中放大了事件的影響而已。
當然不是說今天的公有雲沒有任何安全問題,隨著公有雲的普及,肯定會有更多的問題暴露出來,但要相信會有更多新的安全技術去解決這些安全隱患,無論是技術本身還是設計、運維等方麵的缺陷,都是我們的機會,可以基於這些問題開發新的產品或提供出新的服務。
但我們也不能指望政府部門找幾個專家就能閉門造車製定出完善的雲計算法規,配套法規肯定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不要說雲計算這個新生事物,就是電子商務相關的法律法規也還有很多漏洞,但我們早就開始享受電子商務的便利,因為不能因噎廢食。
雲計算提供無限可能
IDC最新的數據表明,2012年全球虛擬化負載的比率已經超過60%,標誌著企業數據中心的私有雲之路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關鍵業務應用的虛擬化也進展順利,大型可靠虛擬機已經被廣泛驗證(今天單個虛擬機已可以支持1TB內存,64個虛擬CPU),關鍵業務虛擬化率日漸增多(比如:最新統計表明SQLServer 2005/2008虛擬化率已經超過65%),為私有雲在企業數據中心的深入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越來越多的企業數據中心已經從4年前研究“雲計算是什麼”,轉向今天開始研究“如何利用、部署、運維雲計算”。
另一個隨雲而動的趨勢就是大數據,雖然大數據相比雲計算的成熟度還低一些,但因為大數據往往和雲計算相互關聯,也逐漸被大家揭開神秘的麵紗。
實際上大數據為雲計算的應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為雲計算在中國的落地提供了一個更大的舞台,因為我一直堅信:互聯網時代,內容為王;雲計算時代,應用為王。沒有應用支撐的雲計算隻能是“暈”計算,有了應用推動的雲計算,才真正如虎添翼。雲計算為我們提供了無限可能,雲計算也為我們提出了係列難題,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是我們的最佳選擇。讓我們一起闊步向前衝,擁抱雲計算!

注:本文已經發表在《軟件和信息服務》2012年10月刊上,發表在【觀察】欄目。

最後更新:2017-04-02 15:15:18

  上一篇:go 微博口水仗:方舟子VS 周鴻禕
  下一篇:go 微軟與 RIM 達成 exFAT 授權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