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頻:歸 來——記黃石市勞模張今朝的扶貧事跡
作者簡介:陳曉頻,男,1976年生,茗山人,畢業於四川師大。作品散見於《延河》《火花》《散文百家》《散文選刊》《文學界》《湖北作家》等刊,曾獲首屆黃石市文藝獎、“法潤黃石•五個一批”法治文化作品創作比賽文學類一等獎等獎項。
歸 來
——記黃石市勞模張今朝的扶貧事跡
文/陳曉頻
第一章登高望遠
2015年12月2日傍晚,張今朝爬上了大茗山之巔。這是黃石市境內的第三高峰,名氣卻比第一高峰大。對這座山,他再熟悉不過了。他的老家就在山上,灣子叫石頭紅。他在這裏出生,在這裏長大,從這裏出發,走向城市……
許多年前,他還是個懵懂無知的少年,還不懂學習的重要性。他的父親帶他來到山頂,問他最遠能看到哪裏。他說看見了靈鄉鎮和陳貴鎮。
父親給他講了一個傳說。雞鳴時分,人站在這裏,可以看見武漢三鎮的燈火。張今朝果真起了個早床,看見了天邊寥落的晨星,並沒有望見武漢三鎮的燈火。
父親哈哈大笑,說,何止可以看見武漢三鎮!還應該望見更遠的北京!大茗山是一塊風水寶地,傳說“山前三閣老,山後五狀元”。父親說,這八個人不光看到了武漢的燈火,還看見了北京的燈火。張今朝恍然大悟,原來父親是在激勵他。
沒過多久,張今朝離開了大茗山,走進了大冶市城區。走得不算遠,但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也絕非易事。緊接著,全家搬走了,還有很多鄰居先後搬走了。到2015年12月,灣子裏隻留下四個人:三個老人、一個小孩。
進城後,他極少回老家,可夢裏常回到大茗山,嘴裏常提起大茗山。那是他魂牽夢繞的地方,那是他引以自豪的所在!
大茗山位於大冶市西南,距離城區25公裏,是綿延於湘鄂贛三省邊境的幕阜山脈的一支。大茗山山脈南北延伸,綿亙數十裏,其間奇峰峻嶺,景點密布,秀色可餐。主峰海拔383.5米,形似筍,穿雲破霧,尖如錐,插向天庭。
在黃石市境內,就海拔高度而言,大茗山比不過七峰山,也不及太婆尖,但一直被譽為“人才高地”。據清代同治版《大冶縣誌》記載,隋唐至清代,大冶共33人考中進士,40%左右出生在大茗山周邊。新中國成立以來,大茗山下更是人才輩出。中央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中央候補委員、軍工專家劉石泉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從大茗山走向遠方的俊傑,成為激勵後生砥礪奮進的榜樣。可更多的茗山人沒能走出大茗山,其中不少人生活困難。世界那麼大,太陽不可能照到每個角落。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黨和政府卻不讓一個人掉隊。
2015年8月12日,大冶市委、大冶市政府召開全市提前脫貧率先小康誓師大會,打響了新一輪扶貧攻堅戰。大冶市政府金融辦副主任張今朝主動請纓,組織上考慮到他是金融辦的業務骨幹,正忙於協助幾家企業上市,所以沒有批準他的請求。
張今朝加班加點提速完成了手頭的工作,再次申請回到家鄉扶貧。由於人事變動,扶貧工作隊出現空缺,大冶市政府辦公室批準了他的請求。2015年12月2日,他被派往大茗山北麓的黃灣村,那是一個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
就在這一天,他和石細明、李銳三人進駐黃灣村。村支部書記黃開春介紹了全村的概況,隨後帶著他們查看了村委會。下午,張今朝又一一走訪了貧困戶。走訪結束後,黃開春搖著頭,一連說了三個字:難、難、難……
貧困群眾的愁容在眼前揮之不去,張今朝內心五味雜陳,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從小就知道家鄉貧困,但絕沒想到黃灣村如此貧困;他也知道部分鄉親生活困難,但沒料到窮到如此地步。
“怎麼辦呢?”石細明問張今朝。
“怎麼辦呢?”李銳也這樣問張今朝。
“登高可以望遠,咱們上山去吧!”張今朝說。
三人站在大茗山之巔,傍晚的冬風寒意陣陣。
張今朝講述了大茗山的傳說,石細明和李銳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張今朝問,你們兩人最遠能看到哪裏?
兩個人反問張今朝,那你呢?
張今朝沒有回答。
其實,張今朝看到了十八洞村。
第二章挺直脊梁
在黃灣村民的印象裏,曾有兩支扶貧工作隊來過,他們熱衷於送油送米,具體送過多少,沒有人記得清楚。倒是給黃灣村取的兩個綽號,他們記憶猶新。一個是“四無村”,是說山上無樹木、水裏無魚蝦、地麵無企業、地下無礦藏。還一個綽號叫“西伯利亞”,村民起初不懂,後來知道了,荒涼地區的意思。村民們笑笑,對張今朝說,誰讓咱們村窮呢?
黃灣村處境困難,壓得村幹部挺不直脊梁。村民各顧各,一門心思外出務工,沒人願當村幹部。現任村支書黃開春,與其說他是全票當選,不如說他是“趕鴨子上架”。他是個典型的“光杆子司令”,一同當選的其他幹部忙於自家的事,對他安排的工作能推則推,能拖則拖。
前幾年,村裏有一戶人家蓋新房,建築材料運不進去。黃開春趕過去協調,希望左鄰右舍讓出一點地皮,修一條窄路,車輛能進出就行了。好話說了三年,竟沒有一家同意。
一天中午,暴雨驟降。一車水泥,眼看就要報廢了。黃開春無可奈何,冒著瓢潑大雨幫人家抬水泥。黃開春累得病倒了,可也沒感動哪一家人!民風如此,黃開春感到無法可想,順勢做起了“老好人”。
“單打獨鬥難成事!眾人拾柴火焰高!”張今朝對黃開春說,“首要任務是抓好黨建,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帶動群眾自己動手建家園。”
黃開春告訴張今朝,黃灣村6個灣子,共有黨員18人,個個過得硬,群眾也信得過他們,但一直沒有組織起來……
黃灣村按照“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的思路,通過獨建和聯建的形式,建立了三個黨小組。
張今朝主持“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各黨小組深入學習中央、省、市各級強農惠農政策和扶貧開發政策。18名黨員每人結對幫扶一戶貧困戶,每周入戶幫做家務,拉家常,了解貧困群眾的生活情況,拉近了黨員與貧困群眾的距離。張今朝見時機成熟了,帶領扶貧幹部、村幹部、黨小組成員分組行動,合力開展強大的扶貧宣傳攻勢。
田間地頭,村裏村外,村民議論紛紛,這輪扶貧還真跟以往不一樣哩,看樣子動真格了咯!
市委書記李修武來到黃灣村,走進19戶貧困戶,與貧困群眾促膝談心,側麵了解到黨建工作的新氣象。李修武高度讚揚了扶貧工作隊,並表態將黃灣村納入全市黨建創新試點村,鼓勵張今朝把黨建工作抓好,抓出實實在在地成效。
為了擴大黨建成果,進一步凝聚人心,張今朝趁熱打鐵,組建村莊理事會。按照“因地製宜、有利發展、群眾自願、便於組織、尊重習慣、規模適度”的原則,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通過“一戶一票”的方式,成功組建了六個村莊理事會,匯聚了一批群眾基礎好、帶富能力強的老幹部、老教師、老黨員等優秀農村人才,明確了“服務黨建、助力發展、村莊整治、調解維權、科技服務、文明創建”等六項職能。
黃灣村在村莊理事會的大力支持下,精準扶貧工作的觸角進一步延伸到各家各戶,將能人和富人吸引到扶貧工作當中,構建了“一戶貧困三戶幫”的強大幫扶團隊,形成了“黨建引領、全民出力”的扶貧工作新格局。
對於黃灣村出現的新氣象,村民強烈地感受到了。不少人打電話告訴在外打工的親人,很多人特意回來瞧一瞧。賣太陽能熱水器的黃紅歸回來了,他說,果真變了啊!我捐款7萬元,把廣場搞起來吧!黃誌武也知道了,廣場上總要有點體育器材才好,我出3萬吧,夠用不?
周邊的村莊有人半信半疑,也有人完全不相信。有一天,黃灣村正在栽油茶樹。均畈村汪某衝過來,氣勢洶洶地嚷,這是我家的山坡,不準栽樹。黃開春走上前去評理,汪某哪裏肯聽?他擼起袖子要打架。黃開春脫下衣服扔到地上,擺開打架的架勢,你有種就過來!黃灣村村民拉住兩人,七嘴八舌數落汪某,汪某囂張的氣焰逐漸萎靡下去。事後,汪某對人說,連“老好人”也敢打架,看來黃灣村真的變了!怎麼說變就變了呢?
第三章舊貌煥彩
第一次看到村委會時,張今朝著實感到無比震驚,心頭像是遭遇寒流突然襲擊。那是一座養豬場,一共兩層樓,廢棄了好幾年。院子裏雜草叢生,都有半人高了,在陰風中瑟瑟發抖。
張今朝抬腿準備走進去。
黃開春說,隻能從後門進去!
一行人從彎道繞到村委會後麵,上山坡,過小橋,進入養豬場二樓。
屋頂上的瓦片殘缺,亮光透進來,照見地上雨滴鑿出的水氹。斑駁的牆上坑坑窪窪,寒風陣陣吹過,石灰粉撒下來,紛紛揚揚。經年的桌椅油漆剝落,黯淡無光,人坐上去吱呀作響……
麵對這種光景,張今朝搖搖頭,苦笑一聲。
黃開春麵現難色,歎口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村集體沒有收入!”
其他公共設施又如何呢?
沒有文化廣場。
沒有醫療中心。
沒有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
各個灣子的情況又如何呢?
黃開春上任之初編過一個順口熘:種田靠瓢澆,運輸靠肩挑,用水靠手搖,煮飯靠柴燒,嫁女靠舅抱,糾紛靠爭吵……
田地承包到戶以前,楊橋水庫的水途經北幹渠灌溉全村農田,完全可以滿足了農業生產需求。由於渠道長期無人護砌清淤,北幹渠嚴重淤塞,流進村的水量嚴重不足,根本無法滿足農業生產需求。
唯一一條通村公路路基狹窄,溝壑縱橫。晴天黃土飛揚,雨天泥巴四濺。黃開春外出求援,總算鋪上了水泥,但錢不夠用,留下一處“斷頭路”。久雨之後,車輛難以通行。進村貨物卸下來,靠人工挑進村。
不少村民習慣於把雜物扔到池塘裏,池塘早就是死水一潭。夏季水臭,蚊蠅肆虐,連水牛也不肯喝那裏的水。家家戶戶在房前屋後挖掘水井,生活用水從水井裏搖上來。
村裏僅有一台50千瓦的變壓器,用電高峰期電壓不穩,電流不足。炎熱的夏季,空調吹出來的風是熱的。平時,電飯煲煮不熟飯,村民錯峰做飯。這家吃完了,那家開始煮飯。等不及的人家,隻能燒柴做飯。
山重灣地形狀如葫蘆,葫蘆口是車輛進出的唯一通道。葫蘆口建了幾座廁所後,車子就再也進不去了。哪家嫁女兒了,婚車就在葫蘆口等待。按照風俗,新娘由舅舅抱到婚車裏。有一位舅舅氣力不足,中途抱不動外甥女,引得圍觀的人哈哈大笑。
村裏有了矛盾糾紛,有時要爭吵好幾天。村支書黃開春勸了東家勸西家,苦不堪言……
村裏若要興辦公共事業、建設基礎設施,資金全靠黃開春外出求援,不足部分讓村民集資,那就難於上青天了。黃開春對張今朝說,隻有兩種事容易籌錢,印刷家族宗譜和修建祠堂廟宇。上灣祠堂裏至今保存著一塊石碑,記載清代嘉慶年間修建祠堂盛事,一長串捐資名單。兩百年過去了,村民依然視若珍寶。
張今朝計劃以爭創“湖北省綠色示範村”為抓手,整合多方力量,全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質量提檔、村莊環境整治、文明新風培育。他召集扶貧工作隊、黨小組、理事會的成員和優秀村民代表,群策群力精心謀劃了一個星期,描繪出一幅新農村建設藍圖,製定了詳細的工作措施和推進路線圖。
破解資金瓶頸是脫貧工作的重中之重,張今朝不辭勞苦,帶領團隊四方奔走,通過爭取政策資金、遊說企業家支持、吸納社會資金、發動村民自籌、整合專業種植合作社成員入股資金等多種渠道,為黃灣村籌措扶貧資金230萬元,並接受價值69萬元的捐贈物質。
截至2016年底,黃灣村拓寬了通村主幹道,維修了大橋,並硬化“斷頭路” 775米,新建繞村通組公路1600米、旅遊公路900米,交通條件大為改觀。新建黨員群眾服務中心、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村衛生室、文化活動中心廣場係列工程,主要公共設施配備齊全。完成電網改造,新增變壓器4台,新栽電線杆50根,安裝太陽能路燈65盞,更換弱電線路,安裝視頻監控探頭5個,公共服務設施實現提檔升級。完成池塘清淤護砌工程,清淤200噸,綜合利用建築垃圾50噸,清理生活垃圾10噸,護砌池塘圍欄500餘米,綠化公共綠地3萬平方米,栽種道旁樹3公裏,村莊實現了淨化、綠化、亮化、美化。
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的精神麵貌也在悄然變化。張今朝指導村莊理事會製定了《村規民約》,對村莊的紅白喜事、矛盾糾紛、遵紀守法等方麵作出詳細的規定。村民若有矛盾糾紛,村莊理事會出麵協調,逐步解決長期存在的“政府管不到、幹部管不了、社會無人管”的老大難問題。同時,啟動鄉風文明建設,建成文化活動廣場6個、文化禮堂3個、農家書屋1家、長28米高2.80米的文化牆1麵;吸納30餘名音樂愛好者,組建了一支鄉村鑼鼓隊。
第四章播種希望
列夫·托爾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2015年,黃灣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9戶,貧困人口32人。黃朝勇患有間歇性精神病,與年過七旬的老父親相依為命;黃幼民年老體衰,老伴長年臥床不起,夫妻倆膝下無子;餘望心上有重病纏身的婆婆,下有未成年的子女,丈夫患有鼻癌;黃朝兵終身未娶,現年87歲……
每次走進貧困戶家庭,張今朝都感到一陣陣揪心。這些可親的父老鄉親,常年生活在貧困之中,頭上頂著濃重的陰霾,眼神中滿是對生活的無奈。他們喪失或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甚至常年疾病纏身,憑借自身的條件,解決溫飽尚且困難重重,何曾有致富奔小康的奢望?
這是一個久已喪失春天的弱勢群體!心靈荒蕪一如隆冬的土地,等待春風化雨,等待點播春天,等待希望萌動……
精準扶貧工作伊始,李修武走進了黃朝福的家。張今朝向黃朝福介紹道,這是市委書記李修武同誌。市委書記?李修武緊握著黃朝福的手,他還半信半疑,真是市委書記嗎?
許多年前,黃朝福騎摩托車撞到樹上,造成顱內粉碎性骨折,慶幸的是保住了性命,但基本喪失勞動能力。妻子貿然離去,對他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兩間土坯房曆經30多年的風雨,早就破敗不堪,如今搖搖欲墜。
李修武要求扶貧工作隊加班加點,爭取讓黃朝福在2016年元旦搬進新居。張今朝帶領扶貧工作隊奔走數日,為他爭取到“三改”資金3.6萬元,第一時間著手新建房屋、廚房、廁所。政策資金隻夠買建築材料,人工工資沒有著落,張今朝帶領工作隊員、村幹部、黨員代表義務當建築工人。
2016年元旦,黃朝福喬遷新居。李修武掏錢為他買了電視機和飲水機,扶貧工作隊送去了日常用品。黃祖福笑得合不攏嘴,一口氣把所有房門打開,向前來祝賀的鄰居展示他的新家。農具、彩電、飲水機、電飯煲、煤氣罐等生產生活用品基本齊全,衛生間裏還裝上了抽水式馬桶。
“以前住土坯房……總擔心……會倒塌。”黃祖福高興起來,說話有點結巴,“現在有了新房,生活好了,感謝黨啊!”
黃朝福掰著手指頭,眉飛色舞地“曬”他的幸福:駐村工作隊為他申請到低保和殘疾人補貼,村委會安排他做村保潔員,專業種植合作社接納了他的旱地和山場,全國種糧大戶黃朝盛流轉了他的水田,並聘請他做季節工……
黃朝福請村支書幫他寫一副對聯。黃開春觸景生情,揮毫潑墨,一揮而就:三萬活動棟宇生輝,精準扶貧百姓溫暖;橫批:永遠跟黨走。黃朝福笑眯眯地看了又看,連聲說:“寫得好!寫得好!寫到我心裏去了!”
在村民眼裏,陳細菊也是一個苦命人。2015年,丈夫因患白血病去世,丟下她和三個未成年的孩子。為了給丈夫治病,家裏欠下十幾萬元的債務。她一度失去生活信心,準備一走了之。可孩子們怎麼辦呢?
就在陳細菊日夜煎熬,苦苦支撐的時候,扶貧工作組駐村了。張今朝見她有空就與她談心,有時端著飯碗就過了。通過細致的思想工作,她的思想逐漸穩定下來,人也開朗了許多。按照扶貧相關政策,將其低保戶補助提高到每年4680元,為她的三個孩子爭取到助學金,並用政策資金幫助她改廚改廁。
為了解決陳細菊全家的生計問題,張今朝推薦她到附近的雨潤集團打工,優先安排她到香蓮基地做季節工。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她家屋頂上建起了一座3000瓦的小型光伏發電站,每年增收4000元。張今朝見她家房前屋後空地較大,幫她種上了果樹,並贈送了一群小雞。水果和養雞收入,預計每年可達3000元。
2017年春節,市長王剛到黃灣村慰問。了解到陳細菊的家庭情況後,當即為她捐款一萬元,勉勵她勇敢挑戰困難,好好培養三個孩子,阻止貧困代際相傳。陳細菊激動不已:“在政府、工作組和村裏的幫助下,現在的情況比之前好多了。”
與奶奶相依為命的黃素華正在讀高中,她最大的願望是找到父親,而不是考上大學。
她的父親黃子橋性格極為內向,曾奪得全鄉中考狀元。他本想讀高中,考大學,但父母堅持讓他讀中專。中專畢業後,他工作不如意,整天念叨著要讀大學,逐漸變得不太正常。2004年春節期間,黃子橋離家出走,從此杳無音訊。
張今朝對黃素華說,上大學是你父親的夢想,也是他長期解不開的心結。一個人沒有實現的願望,往往會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你父親一定惦記著你,盼望你考上大學。等你考上了大學,他一定會回來的!
張今朝為她申請了助學金,鼓勵她克服困難好好學習,答應幫她找回父親。黃素華相信父親沒有走遠,他一定在附近默默地關注著女兒,也許就在附近哪座廟裏出家。他出走前無意中說過,我不會走遠的……
張今朝聯係過中央電視台,希望通過《等著我》欄目找到黃子橋。他又把黃子橋的照片和有關情況發到群裏,請同學和朋友幫忙尋找。
2016年夏天,一個朋友告訴張今朝,黃子橋的身份證出現在黃石市黃金山開發區。張今朝立馬趕過去,身份證確實是黃子橋的,但持證人不是他。
2016年,黃素華考上長江大學。
2016年底,通過產業發展、就業安置、政策兜底、醫療救助、教育培訓等措施,黃灣村19戶貧困戶32人全部脫貧。
春去春又回,又是一年春好景。
2017年元月,扶貧工作隊更名為競進小康工作隊,肩負起鞏固扶貧成果、提升扶貧檔次的光榮使命。
第五章駛向遠方
扶貧的關鍵在發展產業,得下一番“繡花”的功夫。張今朝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黃灣村現有耕地麵積864畝,林地120畝, 水麵麵積20畝。
自然資源如此貧乏,如何發展壯大產業呢?
張今朝每天都在琢磨這個問題。
按照“市場+公司+基地+農戶”的思路,張今朝帶著他的團隊著手發展脫貧產業。他做夢都想籌建一家公司,把公司打造成駛向春天的列車,帶領貧困群眾駛向美好的未來。
黃灣村利用旱地發展水果基地、林地發展油茶基地、水田發展香蓮基地。大冶市林業局總工程師陳炳國接受了張今朝的聘請,擔任黃灣村技術顧問,精心指導村民見縫插針,不讓一寸土地浪費掉。
黃灣村可利用的資源實在太少了,難以支撐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公司。張今朝又走遍了周邊村莊,動員各村聯合起來實現雙贏。大魯村首先加入了進來,均畈村也加入了進來,京南村、中門村也樂意搭便車。
春回大地,萬象更新。
黃灣村綠樹婆娑,與周邊村莊連成一片,成為綠色的海洋。
夏天到來,萬物葳蕤。
2100畝香蓮基地裏,荷葉亭亭玉立,荷花恣意開放,空氣中氤氳著淡雅的清香。
張今朝徜徉在荷花的世界裏,沉醉不知歸路……
張今朝提出要辦荷花節,群眾拍手叫好!
2016年7月13日,茗山鄉黃灣村首屆荷花節盛大開幕。一望無涯的蓮葉、鋪天蓋地的蓮花、豐富多彩的表演,吸引萬名來自四麵八方的遊客。
火熱的夏天!
火熱的人氣!
荷花節為期半個月,給村民帶來了歡悅:幾家農家樂生意爆棚,出現了客人爭搶座位的盛況;花生、綠豆等農副產品銷售一空,泥鰍、鱔魚等名優水產隻剩下種苗,蓮蓬、藕帶等土特產一掃而光……
張今朝又有了新思路:建一條登山步道,對接楚天香穀,搭上大冶市旅遊業的“高鐵”。楚天香穀位於大茗山西南,是在建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規劃麵積320公頃,總投資20億元,已建成玫瑰花基地1.2萬畝。
2016年冬,張今朝帶領團隊登山勘測線路,申報立項。2017年春節前夕動工,春節期間栽種櫻花樹4萬餘株……
小打小鬧,難成氣候。
分散經營的專業種植合作社不易壯大,抗風險能力也不強,一旦市場疲軟、經營不善,農戶的收益沒有保障,入股的貧困戶極有可能一夜返貧。
必須整合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2017年6月初,茗欣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注冊成功,執行董事長黃開學。
44歲的黃開學是黃灣村公認的能人和正派人,擔任這一職務是眾望所歸。
20歲那年,黃開學走出黃灣村,遠走沿海打拚。他闖蕩過20多個大中城市,成就了一番事業,帶動數百人發家致富。2016年2月,他和張今朝合作,成功組織黃月明、黃軍、黃光明、黃鋒等10名青年赴沙特務工……
四處闖蕩20餘年時間裏,黃開學感覺自己就是一隻風箏。鄉愁是一根線,一頭連著他,一頭連著老母親。
接到父老鄉親的盛情邀請,黃開學立即趕回家,毅然決然挑起了茗欣公司執行董事長的重擔,帶領鄉親踏上新的征程……
第六章再上高峰
張今朝又一次登上了大茗山,他曾站在這裏遠望武漢三鎮,也曾在這裏仰望古聖先賢。
先哲對理想社會的描繪,他至今記憶猶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先賢立身處世的名言,他也沒有忘記。“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他這次回來參與扶貧工作,原想以仁愛之心,為父老鄉親做點實事,並沒料到市委、市政府對他寄予厚望。
他清楚地記得,市委書記李修武對他說,群眾不能脫貧,我們愧對曆史!
那是個晴朗的日子,市委書記李修武率市委組織部、宣傳部、市政府辦公室等部門負責人深入茗山鄉黃灣村,實地調研精準扶貧工作情況。
李修武沿著修建平整的水泥路,一一察看專業種植基地、基礎設施、登山步道,然後深入貧困戶促膝談心,了解情況。黃灣村的華麗蝶變,貧困群眾生活的快速改善,都給李修武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李修武分外高興,對隨行人員說:“第一次來這裏,村子一窮二白,村內環境髒亂差。如今再走一圈,都快認不出來了。黃灣村過去的貧困情況在全市具有普遍性,如今的變化就是全市精準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要進一步研究總結和大力推廣黃灣村精準脫貧成功經驗。”
2016年7月23日,大冶市精準扶貧工作現場會在黃灣村召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臨會場指導工作,來自全市55個貧困村的扶貧工作隊、村幹部、黨員代表參加會議。會上,村支書黃開春作了典型發言,介紹扶貧工作隊的工作經驗。
黃開春說,扶貧工作隊駐村八個月,創造了扶貧攻堅的“黃灣速度”,摸索出特色鮮明的“黃灣模式”:“2:3:5的土地三權配置模式”、“光伏+庭院經濟+打工經濟的貧困戶脫貧模式”、“觀光農業帶動的鄉村旅遊模式”……
著名詩人冰心寫道:
成功的花兒,
人們隻驚羨她現時的明豔。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鬥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成績來之不易!榮耀的背後,張今朝付出了多少汗水與心血!開辟油茶基地時,有人借口林地產權不明,揚言找他打架;修建通村公路時,有人搬條凳子坐在路上,胡攪蠻纏阻止施工;拆除廁所時,有人躲進廁所不讓拆,對張今朝淋成“落湯雞”視而不見;幫貧困戶建新房時,貧困戶的親弟弟不肯出力,竟然說扶貧是共產黨的事;建香蓮基地時,有人寧可讓水田荒廢,也不肯流轉出去;電路改造時,有人不準在房前屋後栽電線杆,說那是一炷香;聯合周邊村莊發展時,有人說出兩村始於明代的血海深仇,每年六月六曬血衣的傳統……
張今朝一心撲在工作上,把家庭拋在了腦後。他覺得愧對家屬,特別是愧對疼愛他的三奶。
2015年12月15日下午,黃灣村修建文化廣場。張今朝的手機響了好多次,都是三奶的唿叫。三奶住在老家,手機信號微弱。張今朝接了5次,都沒聽見三奶說話,信號就斷了,後來幹脆就不接了。
第12次唿叫的時候,黃開春提醒他,頻繁唿叫你,肯定有重要的事!你還是回去一趟吧!
張今朝摸黑回到老家,三奶已經離開了人世。
想到老家隻住著4個人,三奶的晚年多麼孤獨,張今朝的淚水湧了出來。三奶臨走前12次唿叫他,多麼想見他一麵!
張今朝擦幹眼淚,又回到黃灣村。
他測量了混凝土的厚度,隻有15厘米厚,合同約定厚度22厘米。
事實麵前,施工隊隻得認錯。
張今朝一夜沒睡,督促施工隊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張今朝和他的團隊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黨和人民充分肯定了他們的努力成果。
2016年,黃灣村被評為“湖北省綠色示範村”、“黃石市科技示範村”。
2017年5月1日,張今朝被評為黃石市勞動模範,受到黃石市市委書記馬旭明的親切接見。
榮譽和讚美麵前,張今朝沒有止步!他說:“麵對群眾期待的眼神,我不敢有稍微懈怠;在競進小康的路上,我和我的團隊要再立新功。”
站在大茗山巔極目遠眺,天高地闊,遠山蒼茫。
往事曆曆在目,張今朝心潮翻滾……
他依然記得,工作隊駐村伊始就來過這裏,他在這裏看見了十八洞村……
他還記得,他曾帶侄兒張友誼來到山巔,滿懷深情地講述大茗山的傳說。張友誼很懂事,也很上進。2007年,張友誼以627分的成績奪得湖北省高考文科狀元,在北京大學完成本科學業後赴美留學。
還記得,駐村扶貧期間,他在這裏打開QQ,給遠在異國他鄉的侄兒留言:梁園雖好,終非吾鄉!半個月後,收到侄兒的回複:歸去來兮!
侄兒果真回來了!
侄兒入職國務院扶貧辦。
最後更新:2017-08-28 15:49:26
上一篇:
楊洋疑似公布戀情,網友覺得她比鄭爽更合適!
下一篇:
陳曉頻小說:玉米稈上開玫瑰(1)
汪涵介紹潘粵明,卻遭沈夢辰搶話宣傳新電影,汪涵直接懟她毫不留情
韓雪怒噴攜程,沒想到恰到好處,親子園事件再次發酵!
周星馳成為票房冠軍喜劇之王的秘訣隻有兩個字,卻被諷刺人品差貪財
馬雲一出手網宿科技遭遇5年來大潰敗 高管掀起減持比賽
馬雲越南煲雞湯;搜狗昨晚紐交所上市;攜程給家長兩周帶薪假
謝娜張傑深夜與友人聚會,娜姐孕期未改愛玩天性,準媽媽過渡期太過煎熬
與金馬獎影後搭戲 吳昕評價他“有一顆老人的心” 如今終於火了
除了高曉鬆這些明星也曬早餐,吳昕爺們陳赫接地氣最後一位才叫奢侈
謝娜懷孕3個月出門逛街,網友:和賈玲有的一拚!
就在剛才,馬雲哽咽了,今年這個雙十一,估計他的夢想要破滅了,但葉縣人民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