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54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馬化騰:這是一個大風口

內容來源:2017年9月6日~10日,清華-青騰未來科技學堂首期在北京清華大學正式開課。9月8日,中國企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清華經管學院舉行。青騰大學學員與清華師生校友等現場聆聽了這場思想盛宴。筆記俠作為合作方,經主辦方授權獨家發布圓桌會議完整版。

圖片設計|kay 清野責編| 清野

第1717篇深度好文:4759字 | 8 分鍾閱讀

獨家·完整筆記·商業思維

本文新鮮度:口感:QQ糖

筆記君邀您,先思考:

1. 騰訊怎麼看科技和商業的結合?

2. 下一輪科技革命,機會在哪兒?

3. 如何看待這一波趨勢?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以《探索科技創新新生態》為題發表了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非常榮幸來到中國企業發展高峰論壇。

在座的有我們騰訊與清華合辦的清華-青騰未來科技學堂的學員,也有青騰大學未來商業學堂一到三期的學員,更有我們清華的企業家與學者。與同學們在一起,探討科技的未來,我覺得非常榮幸。

Brian Kobilka教授和張首晟教授都來自斯坦福。大家知道斯坦福是矽穀創新的發源地,很大的特點就是把科技和商業完美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我覺得這個是非常值得全球尤其是中國去學習的。

雖然說中國沒有像國外的斯坦福、哈佛這樣的私立學校,更多的還是公立學校,但是我們還是做了很多創新的嚐試。

騰訊和清華很早就成立了一個聯合實驗室,近期也轉向研究AI。包括這一次,我們共同舉辦了“清華-青騰未來科技學堂”。我們希望通過不斷地嚐試來促進科研和產業界結合與創新。

我了解到,這次我們學堂的48位同學是從超過一千家黑科技企業創辦者裏麵選出來的,錄取率4%,非常難。可以看到,中國目前其實也在這方麵做了很多的努力。

清華-青騰未來科技學堂首期開學合影

具體到騰訊,我們怎麼看科技和商業的結合?

我想分享幾個看法。

一、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大浪潮裏,所有產業界都必須關注科技

當今的社會在這一兩年有了很大的變化過去前十大企業基本上都是能源和金融巨頭,現在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家企業,前五家在短短的一年內成為了以科技,包括以互聯網、信息科技為主的企業。騰訊和阿裏巴巴也有幸成為了十大公司之一。

十大公司之中有七家是互聯網和科技企業,這可能給大家帶來一個觸動。

大家知道,高盛最近說它也是一個科技企業,它的員工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是科研研發人員,研發人員數量超過了Facebook。我們還沒核實這個數字,但這給我的感受就是,各行各業都這麼努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呢?

我們現在越來越感受到,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科技越來越融入到各行各業,在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大浪潮裏,科技是所有產業界都必須要去關注的。

二、未來企業基本形態:在雲端用人工智能處理大數據

騰訊可以做什麼呢?

騰訊過去的業務主要是社交、通訊、數字內容還有一些金融服務,其他的主要是投資以及與其他生態公司合作。

對我來說,我感受有幾個基礎性的因素是我們願意大力投入的:

第一是AI,第二是雲計算,第三是大數據。

我們會通過互聯網+等方式和各行各業、學界和研究界進行合作。

我曾經說過,未來所有企業基本的形態就是,在雲端用人工智能處理大數據,這是一個大方向。在這個方向上,對於騰訊來說,我們更加關注我們在AI方麵能做什麼。

去年阿爾法狗打贏了圍棋的人類世界冠軍,大家都在關注AI了,我們也快速投身於AI。

在工程上實現了圍棋算法可以打贏世界冠軍以外,我們最近還在醫療方麵也推出了一個產品叫騰訊覓影,就是用人工智能處理醫學影像,比如對食道癌進行早期篩查,還有肺的切片、乳腺癌,以及很多需要醫學影像分析的領域,和醫院專家進行合作。

通過深度算法,相信AI未來在醫療領域還是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人工智能還可以運用到金融等領域,還有我們所理解的機器人,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商業中的方方麵麵,我覺得這是一個大的趨勢和潮流。

另外一個是雲計算。“雲化”談了很多年,現在越來越清晰了。

很多企業原來是很保守的,希望把數據放在自己的內網上,不想公開,不想放到外網去,但是我覺得這個狹隘的思想已經過時了。這跟過去發明了電一樣,不可能每一家不用公共的電網,而是在自己的家裏搞一個發電廠,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過去把用電量作為衡量一個工業社會發展的指標,未來,用雲量也會成為衡量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

大數據就更不用說了,一切有雲,有AI的地方都必須涉及大數據,這毫無疑問是未來的方向。

三、騰訊希望大量的和各個產業界進行合作

在此基礎上,騰訊是希望大量地和各個產業界進行合作,也包括在這些研發處於前沿的這些高效科研機構,能夠展開充分的合作。

我們在美國有一個特殊的團隊,一個老外David Wallerstein擔任高級副總裁,他的抬頭是CXO,Chief Exploration Officer,首席探索官,很少有企業有這樣的職位。

他現在看的很多的產品和投資方向都不是騰訊目前在做的事情,包括太空探索,衛星公司我們也投資了。

比如我們投的阿拉伯衛星公司,可以用小衛星拍攝近地麵的實時或者是準實時的影像照片。另外生物醫藥的投資我們也很積極。

當然包括我們也投資了特斯拉5%的股權,我們覺得特斯拉裏麵的很多黑科技都會源源不斷的誕生,它是未來方向的一個代表。

所有未來的科技都和雲、AI和大數據分不開。

當它們結合的時候,我們就有用武之地了,就可以幫上忙了。場景和市場是最重要的,隻要你有市場,不管是技術還是人才,包括新的科技,都會跟著你走,這是我們探討的未來。

四、希望產業界和學校界更加緊密地聯手起來

最後我想講在這種環境下,產學研需要有一些創新的生態。

一年前我參加了香港的Hong Kong X,這是紅杉資本沈南鵬和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他們發起的組織。我們感覺到產學研結合應該是大有可為的,希望依托香港的國際化和高校資源,依托粵港澳大灣區有智能製造、人才和生產基地的大環境,做一些事情。

他們的團隊跟我介紹,國外在產學研方麵有一些新的變化,比如在波士頓附近有一個奧林工程學院。這個學院很特別,學生一進來就打破傳統院係專業,通過跨界融合的方式與企業合作,讓學生通過做項目的方式把理論和實踐的學習得到結合。

再比如加拿大的滑鐵盧大學也有很多跟企業合作的項目。

另外,MIT最近也有一個叫“引擎”的計劃,通過一些學校的基金,鼓勵學生把想法變成一個現實,把一些樣品變成商品,這是個新的趨勢。

李澤湘教授和港科大的校長希望說服我支持他們一些新的計劃。

比如能不能在香港按照剛才提到的一些新模式成立一個新型的教育機構,我們姑且叫做灣區科技大學,或者說科技中學,從頭培養創新人才,為整個粵港澳灣區做服務。

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點子,我們還在探索,也不知道香港政府在土地上和其他政策上有沒有支持。

對騰訊來說,我們最近暑假做的一個事情,就是發起了騰訊粵港澳青年營。

我們請了粵港澳三地大概一百名的青年,主要是高中生,參加夏令營,到深圳的騰訊、大疆等一些企業去接觸科技,在騰訊可以體驗AI,包括AR、VR等技術,以及無現金的消費體驗,也包括到大疆去體驗無人機和機器人等。

當然還有很多青年人特別喜歡的活動,像帆船、棒球,這些都是他們平時比較少接觸的活動,年輕人很興奮。這也促成了粵港澳三地青年人的融合。

我們還開放了暑期實習崗位給粵港澳三地的大學生。這些方向都是我們努力在做的。

最後希望我們產業界和學校界能夠去更加緊密地聯手起來,共同迎接未來整個產業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浪潮,謝謝大家!

圓桌環節

1.下一輪科技革命,騰訊發揮最大作用是在哪方麵?

從計算機、從解決人們最簡單的通訊溝通的角度去看,會發現我們跟各個學科之間的跨越度其實是一個連接、有內在的一些關係的。

未來這些學科,其實歸根結底一定要用到我們人類的計算機和算法的進步來加速研發的過程。這個方向是肯定對的。

我相信人工智能的演化第一步肯定會成為人類的幫手,成為人類研究和解決下一代技術時候的一個助手。

AI再怎麼發展,還是一個戰術性的支持和幫助。戰略性的比較複雜的,沒有多次重複的一些規律的一些領域,還是離不開人腦,離不開人的一個判斷。

你可以展望,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在未來,無論是在生物層麵還是在生活中的方方麵麵,都會產生一個很大的作用。

其實騰訊在思考,在這方麵發揮最大作用的是哪方麵?

剛才我也講了場景,在垂直足夠細分的領域裏麵,我覺得還是有機會的。這方麵代替一些人、比人做得好,是比較好的。

我們想積極尋找在細分領域裏麵能用上AI技術信息化技術商業機會。

對於我來說,最重要的是你講得再多,我考慮“關我什麼事”,明天、明年我能見到什麼跟它有關的。產品體驗、市場、用戶體驗能不能提高效率,甚至是說能不能顯得很酷,這是我想得最多的。

所以我希望能跟大家學習,能夠抓住你們的靈感,能夠跟我們的夢想結合起來。

騰訊這五六年已經完全大變樣,更開放和生態化的思想已經形成,我們是往這個方向走的。但競爭不可避免,一方麵國內的幾個商家的競爭一定程度上反而促進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發展,比如O2O、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等。

另一方麵也產生了惡性競爭,創業者也很無奈,要站隊,好像接受了這邊的投資,那邊就不行。競爭形成這樣的格局,其實我們也是很無奈的。你可以看到盡管我們開通了很多微信支付的場景,但是你要知道我們其實並不排斥另外一家的,反之就不是這樣的了。

所以在享受競爭帶來的高速發展的時候,的確我個人有時候也有一些挺厭煩的,就覺得大家都往科技,往用戶體驗做不就好了嗎?為什麼要排他呢?這是一個很不健康的事情。

其實我也很想打破,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也希望業界生態,大家更加支持這個方向。

短時間內還不太容易,還需要大家努力。

未來很多的傳統行業都跟互聯網、跟數字化結合,甚至包括工業界、製造業都在談兩化融合——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已經開始有這個趨勢了。

其實又回到我們互聯網企業怎麼看的問題。

2.騰訊如何看待這一波趨勢?

一方麵覺得這是一個大風口,另一方麵又覺得這可能是下一階段決定生死的一個大的機會,邁不過可能就死掉了,就會很擔心。所以都在全力往這方麵去研究。因為這裏麵可能醞釀的價值很大,但是它的複雜度大很多。

原來隻是在互聯網行業,要麼在通訊,要麼在電商,要麼在搜索,都是窄的範圍。

現在都要走到前台,走到和各行各業連接,提供基礎方案的底層生態之爭,所以對我們來說感受到既感受到壓力,又有很大的動力。

現在國內幾個大的互聯網公司都在往這個方向狂奔,都在很積極的布局,商業上、技術上都在大量的儲備。

很多和“互聯網+”有關的很多大量的場景,其實就在互聯網+的很多領域才有場景。場景產生一切,剛才提到了包括跟AI的結合。所以就會變成很多創業公司就會感覺到有很多機會。

因為原來沒有機會創業的,現在突然間有了互聯網,又是一個洗牌的機會。原來很沉悶的行業,突然間有可能大洗牌,當然很激動。

另外一方麵,還麵臨著很多的生態、站隊,這是很多人拿資本,希望拿一個中立的資本,把選擇權拿到最後。

現在目前的情況客觀的說就是這樣的,不是很完美,但是這個就是現實。我們也沒有辦法,但是還要努力,希望未來早一點渡過這一關。

我們的戰略就是半條命,另外半條命交給合作夥伴。

很多同事說這個不讓做,那個不讓做。我說是,要做你就自己出去做,我可以投資你。很多東西我們內部不做,盡量做能發揮自己核心優勢的事,其他都交給合作夥伴,占小股就行,這樣他們更有活力。

3.今後企業如何更好參與到教育中?

目前醫療和教育是最難結合的。我們也投了大量的醫療和教育有關的企業,但是感覺還是抓到了皮毛,這個產業鏈太長了,各個角度隻是做了一小部分。給我們的感覺,這個路還比較長。

除了前麵介紹的一些新形態的產學研的模式以外,最近我們也觀察到利用互聯網,可能有一部分AI把人的教育的個性化更係統性的提升了

以前有提慕課的說法,現在資訊也個性化了,跟過去千篇一律的不一樣了。

現在教育有很多機會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能夠針對性的針對個人,對不同的教育內容進行反饋,再滾動決定下一步的教育的內容。我覺得這個跡象已經開始出現了。

第二是利用信息技術的遠程、視頻寬帶,以及配對和匹配,我們發現很多的教育可以改變過去統一到一個地方上課,或者是老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不一定匹配的時候,可以用信息化的方式匹配最適合這個學生的老師或者是一些遠程的教學。

最近比較火的是有一些企業提供外教服務,現在不一定要在現場上課,可以通過互聯網跟北美、美國鄉村的一個老師之間視頻,一對一或者是一對四的溝通和互動,體驗效果非常好。

這個原來沒有信息化的技術都是想象不到的,這是我們最近觀察到的一個情況。

這可能隻是個開始,而且我也非常有興趣利用我們技術在教育方麵發揮力量。

謝謝!

筆記達人英雄&Joy從現場發回第一手筆記

2017年9月6日,清華-青騰未來科技學堂首期在北京清華大學正式開學,從前期1000餘個黑科技項目創始人報名者中脫穎而出的48位創始人成為首期學員,錄取率4%。48個項目總估值超890億,66%過B輪,包含摩拜單車、知乎、商湯科技、富途證券、雲知聲、Wecash閃銀等6家獨角獸。

最後更新:2017-09-10 13:15:41

  上一篇:go 李易峰和她親密合照,王俊凱在她麵前這麼放鬆,原來她還有著這樣的身份!
  下一篇:go 吳昕終於脫單了?潘瑋柏親口認愛!預見有悲傷依然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