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工程師的職業之路
原文:https://blog.csdn.net/ladofwind/article/details/19103915
記得看過某篇文章寫到21世紀世界範圍內最好的前十大職業有軟件工程師一項,平心而論,應該說缺少的是良好職業素養的,有經驗的,合格的軟件工程師。
從國內招聘網站上的數據也能看出來,近些年由於移動互聯網,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以及因為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整合一係列影響,軟件工程師需求一直很旺盛,另一方麵,高校的計算機專業培養出的人與企業需要的人有差距,所以知名大學的碩士博士首先有更多的機會進入知名的企業和科研單位,得到快速提升的機會,進入工作崗位後,個人資質不同,自學能力不同,有的人能夠向上遊移動,有的人被淘汰轉行,或者找個地方混日子。
其實現在無論各大網站還是傳統軟件公司,都還是很缺乏人才的,尤其是能獨當一麵的合格工程師,IT行業的獵頭公司特別多,也是供求關係的一種體現。在一些論壇裏,有很多人自嘲做軟件的是碼農,IT民工,有部分人是自嘲,因為IT行業蓬勃發展的北上廣深杭州都是物價房價高企的大城市,因此在這些城市本身立足就已不易,所以剛畢業頭幾年是很屌絲的,即使是名校碩士,為房子車子也少說要奮鬥十幾二十年,但是和其他行業比,相對還是有優勢的,我周圍就有很多機械,物理專業的博士碩士,轉行投身IT,這至少說明IT比很多專業薪水高,職位多。
從職業發展角度,有的人向往大公司,外企,有的人理想是創業,做自己的產品,不能相提並論,自己做東西相對辛苦,壓力大,且有不低的失敗率,但是從經驗提升,從回報率來講也是最高的,就看個人能否承受相對不穩定的生活及對自己產品或者公司的執著,有成功有失敗,回頭看隻是過程,自己享受這個過程就不足惜,當然也要看自己的家庭背景及各方麵承受力,對生活的期望和要求,大部分人還是希望有相對的穩定和保障,所以在公司謀取自己的職位也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作為一個軟件工程師,前三五年能夠熟練掌握一門語言,熟練掌握開發工具及相關行業知識就很不錯,在移動互聯網,互聯網公司可能這個時間要縮短,因為變化太快,記得蘋果手機有了APP平台後,有一年IOS開發經驗的工程師就已經炙手可熱,兩年的就已經算大拿了,這是行業的特殊性,當然當平台或者技術趨於成熟後,比拚的還是個人的自學能力和努力。再往後,做完幾個項目或者產品後,有了一定的全局觀,可以在架構,係統層麵看問題,通常是5到8年,甚至更久,看個人機遇,其實剛畢業進外企不一定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大的外企分工過於細致,每個人隻做好一小塊,如果沒有工作之餘閱讀書籍或者其他項目經驗的話,長期下來全局觀一定受限,反而是中小公司由於人力有限,能夠得到很多項目上獨當一麵的機會,在項目或者產品的開發中獲取大量經驗。10年以上的,基本可以做到項目管理,產品管理,或者研發管理,當然了,有些小公司3年5年就做項目經理的不在少數,國內軟件水平參差不齊,客戶的要求也參差不齊,所以有各種各樣的團隊也很正常,什麼團隊做什麼東西,一個平均5年工作經驗的團隊,要求軟件做出來可靠性,安全性,可維護性可擴展性上有高水準,顯然也不現實。個人覺得目前國內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受國家或者政策限製較少,發展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投身這些行業都能獲得比較良好的職業發展和技能提高,傳統軟件國內大環境不是太好,除了金融電信等極度依賴IT基礎設施來盈利的行業,其他如政府,企業,軟件的替代性都比較強,功能質量要求上都有很大浮動,很多時候客戶關係更加左右競標和項目的結局,近些年雖然有所好轉,但真正透明化,市場化還需要時間。相比來說,外企是一個有經驗並追求穩定的工程師的較好的選擇,勞動強度相對民營企業較低,薪資待遇比較高,雖然也有市場競爭公司的不穩定性存在,但從性價比來說是比較高的,隻要不混日子,及時更新知識,隨著進一步國際化和國內IT行業的發展,還是有一定競爭力的,尤其是近期幾大互聯網公司和國內純軟件公司在研發和產品上的不斷加大力度,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的基礎上,我也看到很多以前工作在外企的人回到民營企業,他們在外企的工作經驗,對產品質量和軟件工程,開發規範的理解,正是民營企業需要的,隨著國內市場容量的增長,回流現象在若幹年內一定還會持續。
回想現在的大環境和十幾年前已經有很大不同,當時,大多數國內公司還是作坊式的,招幾個畢業生就開始沒日沒夜幹活,攢出一個軟件就出去賣錢,客戶也不怎麼懂,能用就行,到後來,當時的畢業生已經過了30甚至40歲,IT行業也誕生出華為,阿裏,騰訊這樣的世界級公司,整個行業愈發成熟,記得當年很多IT論壇問得最多的問題是:做軟件30歲以後怎麼辦,還能幹什麼? 很多人當時認為這是青春飯,30歲就會被剛畢業能熬夜的人替代,現在看來是多麼可笑,軟件工程師是一個和其他行業一樣的職業,歐美公司裏白頭發白胡子老頭一樣在寫程序,隻是可能在寫架構,寫核心代碼,寫編譯器,他們的經驗和對軟件的認識絕非5年10年的人所能望其項背,這也是歐美軟件強國的進步之處,好在國內大環境也越來越好,90年代出道的程序員如今也都40歲左右了,其中還有部分人從事一線技術或者技術管理工作,國內公司也越來越看重技術,技術在科技企業起著決定性作用,很多公司也像外企一樣有了兩條職業升遷路線,一條管理,一條技術,做技術的可以做到專家,甚至首席科學家,讓願意從事技術的人也能夠安心,有他們在,年輕人能夠提高的更快,中國軟件才有希望,什麼時候看到中國的IT公司裏有像IBM那樣一批批花白頭發還在一線工作的資深工程師,那中國的軟件水平可能就與世界同步了。
最後更新:2017-04-03 12: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