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68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人工智能時代的產品思維(2C)

更多深度文章,請關注:https://yq.aliyun.com/cloud


467e3d2fcd962ab586e046333c7d1104b4ceb6b8

人工智能的上半場快要結束了,從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的召開,到2016年人工智能產業的全麵爆發,人工智能的基礎技術發展已經到達了一個瓶頸期。筆者認為人工智能的上半場是技術的創新,不得不承認的是上半場我們花了太長的時間。

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裏麵,人工智能會轉入中場休息階段,最後人工智能的下半場是我們真正的進入智能時代。說是“中場休息”階段,實質上是產品的廝殺階段,同時也是商業模式的探索階段,未來五年內,人工智能的產品將會成泛濫之勢。其實,我們今天就能看到這個勢頭已經出現了:天貓精靈X1 VS 京東叮咚。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總體體驗不如手機好使(to be honest)。

獵豹CEO傅盛曾經說過:人工智能的破局點是技術和產品的結合。我個人認為,與其說是破局點不如說是“去泡沫”的過程。今天人工智能的發展多多少少是有一些泡沫,拚產品或許是唯一且最好的去泡沫的方法。那麼開發者需要什麼樣的產品思維,才能讓自己的產品在這場廝殺中生存下來呢?或者說公司需要什麼樣的產品思路才能在競爭中存活下來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2C端的人工智能產品發展趨勢。

筆者認為未來人工智能產品的思維有以下五個趨勢:

第一個趨勢:交互是人工智能產品的核心

人工智能產品交互才是真正的核心,百度總裁稱智能時代的核心本質是:“knowledge in every system, intelligence in every interaction”(知識無處不在,任何交互都是智能的)。在特定的領域中,每個人工智能的產品都應該是可以完美的通過圖靈測試的。交互讓產品有了“溫度”,雖然說這種“溫度”並不能夠與人與人之間的“溫度”相提並論。因為,人與人之間還有一種“溫度”是無交互的陪伴,這種無交互的陪伴,可能是現階段人有別於人工智能的重要區別。

但是,我相信,未來的AI產品因為與用戶在一起的時間越來,也可以慢慢提供這種無交互的“溫度”,隻是永遠都不可能做到與人類一樣的好。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產品在未來可以提供這種無交互的“溫度”呢?私人定製化的人工智能產品。

第二個趨勢:私人定製化是人工智能產品進化的方向

私人定製化的人工智能產品是未來的一大趨勢,也是人工智能產品自主進化的基礎。用戶真正期待的人工智能產品是一個真正懂自己的產品,這個產品對於用戶來說就是獨一無二的伴侶。私人定製可以幫助產品逐漸進化成用戶獨一無二的伴侶,產品與用戶待得時間越長,用戶和產品之間就會出現相互依賴關係。用戶需要產品提供相應的服務,產品需要用戶數據繼續進化。當然對於用戶來說,在這層依賴關係中,用戶需要掌握最高的主動權。

但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天貓精靈X1和京東叮咚這兩款智能音箱的連喚醒詞都是內置的,更別說一些其他的私人定製功能。其實喚醒詞這種服務,產品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就應該是交給用戶自己設置的。隻有這樣才能滿足私人定製化的要求。那麼產品到底應該是誰設計的呢?產品經理應該將產品的設計權利交還給用戶。

第三個趨勢:用戶才是人工智能產品真正的設計者

喬布斯曾經說過:做產品設計,就是要把5000個細節同時做好。這對於人工智能產品或許就是一個錯誤的引導,5000個細節同時做好這樣的思維應該是屬於大批量生產時代的產品思維方式,換句話說就是產品經理的思維方式。用全麵解決差異化的思想來解決用戶對產品的差異化細節需求,但是有一個事實:喬布斯隻有一個。所以未來人工智能產品的設計權應該是交到用戶手中。人工智能產品不應該是以產品經理的想法主導產生的,而是應該是通過分析用戶數據需求主導的。而在今天,我們有條件、有能力完成這個在過去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用戶數據主導產品,其實分析用戶數據也就是產品細節的來源。讓數據消滅產品身上產品經理的主觀意誌,最大化體現用戶的主觀意誌。真正的人工智能產品,一定是技術、內容、設計的跨界複合體,單靠某一塊很難做出真正讓用戶爽的產品。

第四個趨勢:人工智能產品將會像“搭積木”一樣簡單

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為我們提供了:自然語言生產、語音識別、專家係統(決策管理)、生物特征識別、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文本分析和NLP(自然語言處理)等諸多人工智能技術。這些技術是未來所有人工智能產品的基礎,這些技術的不斷優化是人工智能產品在技術性能上的保障。

由於這些技術的出現,它使得我們在打造人工智能產品的時候,就像是搭積木一樣簡單。根據用戶需求,將這些技術進行合理的拚湊,在配上合理的場景,為用戶提供最符合場景的內容服務。

第五個趨勢:內容服務才是人工智能產品的王道

這是人工智能時代和互聯網時代產品唯一相通的地方,不管是什麼時候,好的內容服務都是用戶最真實的訴求,內容服務也是用戶體驗最基本的要求。內容服務的另一端是場景,人工智能產品出現在什麼樣的場景,就會提供什麼樣的服務。這也充分印證了場景對於產品的重要性,這也是馬化騰在貴州提到的場景才是最重要的要素的原因。

內容服務作為產品輸出,對於用戶來說就是購買產品的價值所在。對於用戶而言,他壓根不會管你用了什麼技術,怎麼做成這個產品的。他們唯一關心的事情是這個產品的輸出是否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對於人工智能產品來說,交互也是需求之一。

人工智能經曆了半個多世紀的上半場,是時候進行“中場休息”了。我們常說休息不是停下腳步,而是為了更好的前行。對於人工智能來說,也是如此,或許通過這次“中場休息”,人工智能的泡沫化會減少一些,人工智能的發展會更健康一些。隻有擁有正確的人工智能產品的思維,才能在這場“中場休息”的決戰中取得勝利。

文章作者:袁虎,審校:@阿裏雲雲棲社區:我是主題曲哥哥


最後更新:2017-09-06 23:02:30

  上一篇:go  Java Collections
  下一篇:go  CVE-2017-9805:Struts2 REST插件遠程執行命令漏洞(S2-052) 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