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程即人生:從編代碼中學到的三條生活感悟
“如何從一堆襪子中將它們高效地各自配成一對?”
你可能會想,拜托這麼無聊的問題有意思嘛?不過作為一名程序員,這類的“奇葩”的想法還真是時常閃過腦海。哈哈,當你把這類問題拿出來和那些非程序員討論的時候,你能想象他們滿是黑線的表情嗎?
其實編程就是在持續不斷地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你會考慮該使用什麼樣的語言,是否要把你寫的代碼歸類或者分段,如何組織代碼?如何讓代碼運行地更高效?在花了一段時間編程之後,你就會注意到你開始不由自主地將這些技能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但這並不是編程和日常生活相關的唯一方式,它還能夠教會我們一些重要的人生課。
1、隻要你願意,總會有各種辦法完成任務
之前在給自己的產品Wordeys(https://wordeys.com/)進行登陸頁麵編程時,我打算做一個梯度環境,這是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我瀏覽了一些用過這種環境的網站,然後在我們的網頁上重寫了其中一個。這之後,我又想,希望在每一個頁麵上都能使用多種梯度環境,我開始增加代碼,不過很快我就意識到這樣可能行不通……於是我決定刪除之前寫的,並查看之前保存的那些網頁。後來我把自己寫的代碼刪了兩次,一直到第三次,結果看起來已經既高效又易懂。
鏈接:https://imgur.com/gallery/Ag9TWv2
雖然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可能不會總是像我提到的,簡單地瀏覽網頁,就能尋求到可能的解決方案一樣,多種解決方案還是存在的。想找個新工作?拿出一份優秀的履曆說不定就能做到,你可以利用多餘的時間,做一些雖然無薪但有意義的工作來完善簡曆,或者,參加興趣工作坊或訓練營,學習新技能給自己充電,再或者打電話給HR(好吧別認真)……以上任何一種方法都可以解決問題,如果綜合起來,也可以實現目標的。
2.把事情做好,你需要耐心、勤奮、誠實。
今年早些時候,GitLab(https://about.gitlab.com/)的其中一個數據庫發生了嚴重的事故。由於一個錯誤的CLI(命令行接口),一位員工開始刪除錯誤的程序目錄。本應在db2.cluster.gitlab.com上運行的程序,他在db1.cluster.gitlab.com上運行了。雖然他立即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是當他終止程序的時候,300GB的數據隻剩下4.5GB了。對於一些公司來說,這簡直可說是世界末日。無論什麼原因,諸如此類的失誤導致失去顧客數據,對於一家公司來說絕對是有可能發生的非常糟糕的事情。贏得信任如此困難,而失去卻是如此容易。
然而,GitLab對於數據損失的態度卻非常坦蕩!他們直接發了推特,讓每個人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並且坦言,他們並不確定結果是好還是壞。之後,他們在穀歌文檔中也持續不斷更新進展情況。
因此,在這件事之後,雖然損失了295.5GB的客戶數據,但大家還是對他們的開誠布公大加讚賞。就是這種對錯誤保持誠實的態度,讓他們贏得了客戶和圍觀群眾的一致好評和信任。
3.沒有“完成”,隻有“進行中”或“已終止”
程序會創造許多事物。當你查看一個程序員的GitHub信息,你能看到一堆他們做過的,或正在做的事情。
要判斷一個軟件是否有效,人們通常會檢查最後更新時間,以及之前報告的問題。這就是我所說的,是“進展中”還是“已放棄”。
這在生活中其實並無二致。夢想和目標總是很少能夠達到,因為你總會期待著下一個新的目標。如果目標是買輛好車,那麼總會有好的車。如果目標開始是生活自立,那麼你總會期待更高的收入。如果目標是吃得健康,那麼也總是會有更健康的選擇。
這些林林總總的目標,要麼仍在進行中,要麼你也可以自行認定已經實現了或者終止了。環境和觀點會隨著時間改變,你也會因實際情況不斷重塑這些項目。
原文發布時間為:2017-5-14
本文來自雲棲社區合作夥伴“大數據文摘”,了解相關信息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眾號
最後更新:2017-05-16 15: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