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調查》:為什麼阿裏巴巴唿籲“像治理酒駕一樣打假”
治理中國的假貨問題到底有多難?6月10日央視金牌調查欄目《新聞調查》詳細揭示了消費者在網購維權中遭遇的諸多困境,唿籲平台、工商、質檢、公安、品牌方等全社會聯動起來,積極響應馬雲的公開唿籲:“像抓酒駕一樣打假”。
在西安經營手機店的薑先生,在淘寶上一家網店買了一把促銷的飛利浦剃須刀,使用一個多月後,剃須刀壞了,他去飛利浦維修中心維修才發現是假貨,這讓他很生氣。
消費者薑先生(左)
官方維修店:
不對消費者個人出具鑒定報告
薑先生首先來到西安飛利浦官方維修中心,希望由品牌方出具書麵憑證,讓他意外的是飛利浦拒絕了他的請求,公司表示:他們不會對消費者個人出具官方鑒定報告,主要是因為沒有第三方封存證據,品牌方難以對後續進行監管,一旦消費者個人對鑒定商品進行調包,將會給後續維權帶來更多不必要的麻煩。
飛利浦西安工作人員接受采訪
飛利浦公司這一說法讓薑先生無法理解,他認為飛利浦有義務幫助消費者打擊市麵上的假貨。再三協調下,西安飛利浦維修中心最終隻願在薑先生網購這款剃須刀的假發票上寫明“假冒偽劣飛利浦”字樣,蓋上飛利浦官方的圖章,但這樣的證明並不是品牌官方鑒定報告。
質監部門:
隻負責線下生產領域的問題
在品牌方碰壁後,他找到自己所在的西安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長安分局,希望出具一份質檢報告,但質監局告訴薑先生,他們隻負責處理線下生產領域的問題,比如打擊轄區內的製假工廠或者黑窩點,市場流通領域的相關事情應該歸工商局管。
薑先生進一步提及,希望能夠將自己網購的這款假剃須刀送檢,質監局副局長告訴他,消費者自掏腰包是可以送檢的,但產品檢驗是有嚴格規定,要求未拆包裝,並有相關證據,而薑先生使用過的這款剃須刀屬於舊物,顯然不符合送檢標準。
工商部門:
要找網店或網站所在地區
接著,薑先生去求助自己轄區所在的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長安分局。工作人員告訴他,工商部門一直遵循區域性屬地管理原則,薑先生所購商品的網店並非自己轄區,或者可以去找淘寶網所在的杭州市餘杭區工商分局。
工商局工作人員介紹情況
通過餘杭工商局的12315電話,薑先生投訴這款商品,一周後他收到餘杭工商部門立案的回複,但目前還沒有新的進展。
央視記者在淘寶找到這家網店,並買入店內正在出售的兩款剃須刀。商品到貨後,記者帶著未開封的快遞,找到北京飛利浦維修服務中心。很快,飛利浦維修人員確認這兩款剃須刀均為假貨。
記者帶著自己在淘寶網上購買的那兩款假飛利浦剃須刀,專程來到淘寶位於杭州的總部,找到負責售後的淘寶客服,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淘寶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他們也很為難,因為他們隻是第三方平台,並沒有鑒定假貨的資質,隻能要求消費者提供假貨憑證。
記者提供了“這兩款剃須刀被飛利浦官方認證為假貨的完整視頻”。淘寶獲得可信證據後,協助消費者做出維權處理,並關閉了這家售假店鋪。
打假依據的還是
24年前的《產品質量法》
《新聞調查》認為,這個案例充分說明,假貨已不僅僅是通過線上簡單解決,實際上它的根源深植於線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阿裏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鄭俊芳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就表示:打假不分線上線下,如果真正想把“假”打掉,必須到線下去。
2015年底至今,鄭俊芳帶領著一支2000人打假隊伍,每年花費近10個億,在阿裏平台上全力與假貨“死磕”。但她認為在線上再努力。都是隻治標不治本。因為線上隻能關店,線下的製假窩點如果不能得到控製,線上一切的努力都是無效努力。
在鄭俊芳看來,中國的假貨產業鏈之所以屢禁不止,原因之一便是,中國早已成為全球電子商務的第一大市場,但與之匹配的法律法規嚴重滯後。例如,我們現在適用的依然是1993年出台的《產品質量法》,罰款的標準依舊停留在24年前,這直接導致我們行政監管的處罰力度低,對違法者不構成威脅。
僅2016一年,阿裏巴巴共排查製售假線索4495條,案值均高於目前刑法所規定的5萬元起刑標準,截至目前確認有刑事判決的僅33例,製假售假所受到刑事處罰的比例不足1%。這一年,淘寶自行查封關閉的店鋪有18萬家,但鄭俊芳認為,僅自己對售假商家進行懲治並不能對整個電商環境起到決定性作用。
《新聞調查》在報道中說,阿裏這些年一直試圖去建立一個打通消費者和品牌方的合作鑒定機製,但苦於在淘寶平台上有10億以上商品,種類龐雜,涵蓋方方麵麵,無法讓所有品牌在入駐淘寶前都進行真假甄別。線下假貨源源不斷從小作坊、黑工廠中產出,更是像霧霾一樣從四麵八方襲來,阿裏隻能持續不斷地投入高昂的人力物力。
有部分消費者認為線上假貨就都是平台的責任,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網規研究中心主任阿拉木斯告訴記者:這個不應當!因為平台就是鬆散的組織,並以此促成了開放和繁榮的生態。各大電商平台並非消費者理解的百貨公司,而是類似於中介公司,隻為買賣雙方提供交易保障,商品真假要依賴買賣雙方自行鑒別。
針對假貨這個複雜的社會問題,今年3月14日,馬雲向全社會公開唿籲“像治理酒駕一樣治理假貨”,希望能夠通過完善法律法規以及調動各職能部門,一起聯手懲戒製假者。其實,盡快出台一部能夠適用於今天突飛勐進的電子商務時代的法律法規已成為各界共識。2016年12月19日,中國電商領域第一部綜合性法律《電子商務法》草案首次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對此非常支持:互聯網現在出現的問題,對線下的法律適用挑戰很大,強烈建議集中考慮針對線上假冒偽劣的定罪、量刑問題。
誠信問題是中國社會很大的問題,以前中國是一小塊一小塊關係網隔絕的一個社會,非常的不健康。沒有互聯網之前,誠信教育非常難,執法也非常難,但是今天通過互連網絡把我們生活中特別難解決的問題正漸漸被平台解決。政府管理和保護平台,平台管理和保護社會。你會發現,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對中國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機遇。
最後更新:2017-06-12 11: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