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76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心理罪》:李易峰的演技啊,真是令人捉急……

先前看到無數截圖都在刷李易峰那張圖,就是說自己是演技擔當的那張圖,大家都拚命在嘲笑,我看了電影後,覺得按照劇情的設置啊(當然,這部電影的劇情也是一坨屎,我是根據一些大概念猜測的),方木這個人物在導演和演員的想象中是飽滿的,孤僻而缺少同情心不擅長表達情感的天才少年是有很多內心戲的,而廖凡這個角色“打”的時候是比較多,我覺得李易峰可能是這個意思,問題是——想象都是美好的,真相太殘忍了。

點擊播放 GIF/856K

李易峰是87年的,也就是說今年邁入30歲了,這時候轉型是明智的,畢竟不比楊洋這種年齡上還有優勢的小鮮肉,再不濟,靠顏值好歹還能撐幾年,但是就目前的表演成績來看,表演水平完全不行。

雖然沒有360度旋轉問觀眾“我帥不帥?我是不是一個邪魅的霸道的總裁?”,還有場心上人死了後的做筆錄的哭戲,確實沒往“帥”裏哭,值得表揚(也是醉了,這年頭演成這樣也值得表揚了)。但是整個表演有嚴重的問題——表演不準確,基本的準確性都不合格。

昆曲裏有一個戲《玉簪記》,有一句唱詞是“月明雲淡露華濃”,男主角從書齋走出來到外麵去,跟隨這個唱詞就有動作,於是很多學生就會直接抬頭看月亮,喏喏喏,不是說“月明”嗎?當然是抬頭看天上啊。後來老師就說,這樣演,不準確,應該是眼神略收,然後往地上看,再抬頭看天,為什麼呢?因為書齋你是對著燈看書,光線是跟外麵空間的光線不一樣的,換了個地方,眼睛要適應光線,眼睛要動,接著按照人的慣性,走出書齋進院子,一般是先看到地上的月光,才抬頭看天上的月光,李白的詩,先說“床前明月光”,再說“抬頭看明月”就是這個道理。

演員的表演要有抓住人的能力,就必須要“準確”。

我最近在寫《春光乍泄》的電影稿件,這部電影真是華語表演的教科書。張震的台詞一直是被吐槽的,但是在這部片子裏他的原聲那口台灣腔就非常好,很符合“小張”的人設,年輕八卦好奇簡單,而張國榮的粵語原聲就更不用提了,跟黎耀輝說話的台詞尾音。

台詞的“準確”並不是說要你的聲音非常好聽,當然也有技術上的講究,字正腔圓等,比如趙薇就不行,說話像嘴裏含了個橄欖,讓觀眾聽得不舒服,更重要是要有情感信息傳遞和適合這個人物的性格,比如演知性女性就不能嗓音尖,速度急躁,當然,更重要是要“有情”。

《心理罪》大量使用了李易峰的獨白,實際上是放大了他的缺陷,因為他的獨白沒有力度,沒有方木這個人物的性情指向,沒有傳遞情感。從他的台詞中聽不出這個人物的性格,很空白,像念書一樣幹巴巴的。

《春光》裏麵有一幕是張國榮被打傷了,梁朝偉送他去醫院,兩人還在分手冷戰中,在走廊上,梁朝偉站著看向張國榮,並沒有說話,大家去回放那個鏡頭,梁朝偉身體是明顯前往傾向張國榮的,有點弓著的意思,雖然一句話都沒說,但是形體上的“關心”已經非常明顯了。接下來張國榮再要求跟他複合,那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很明顯,他愛他。

大家可以結合生活常識想想,不喜歡一個人,是不是就希望躲得遠遠的?而當我們愛一個人的時候就想跟他耳鬢廝磨一百遍,就是這個道理。

身體傳遞的是情緒信息。再看張國榮的眼神,旁人一看就明,這兩個人關係不一般。

李易峰的“形體”就不說了,他連麵部表情都沒有顧到,那是大銀幕最頻繁有特寫的地方,演員一般最先顧的地方。

李易峰的麵部表演很奇特,給人一種什麼感覺呢?

呆板,緊接著自己也發現了呆板,然後開始做表情,很明顯的慢半拍,人物的反應都不像是本能反應,而是人為的停頓下來思考後再做出來應對的動作表情,這就是為什麼看他和謝君豪廖凡對戲總不在一個頻道上的緣故,因為節奏不對等。

我理解的是,這是演員開始意識到了自己的弱勢,然後想彌補,結果導致脫節的反應。

全片裏李易峰最好的一個表情是跟女主角一起坐滑板車的那個微笑表情,最自然流暢,因為那就是拍廣告片的“帥”的表情,不涉及戲劇的表情。

被粉絲大讚的“哭的場麵”,層次非常單一,就如同我說過的,這場戲最多隻能誇他沒有往“帥”裏哭,不像下麵哭成這樣:

最起碼哭成了這樣:

但是人的“哭”,注意了,一定是有層次感的。哪怕生活中的人,一場哭,不會是同一種情緒,有些女人跟老公吵架吧,首先是有點委屈的偷偷抹淚,結果自己越想越傷心了,抽泣聲大起來了,這時候心裏想得是老公來哄,假如他過來了怎麼哭,他不過來又是怎樣哭,這裏都是很微妙的。哪怕是小小的哭都這樣,何況方木看到陳希被殺,他自詡天才,什麼都能預料到,結果沒保護好她,痛恨自己,一種情緒,又兼他一直沒對陳希表白過,往後再也沒有機會了,另一種情緒.....

這就是表演的藝術,要哭出層次感。

放個經典教科書式的“哭”。

張曼玉影片1997年《甜蜜蜜》,曾誌偉被打死,張曼玉去認屍的一個幾分鍾的哭泣鏡頭。

最開始沒證明屍體前,昏昏的茫然,仿佛聯想不到跟她有什麼關係一樣,重大刺激下,人會出現這種恍惚和漠然態度,更重要是一種僥幸心理。

把屍體翻過來,發現了背後為了她紋的那隻米老鼠,一瞬間想到當時的場景去了,恍惚中出現不屬於現場的淒涼笑容。

從過去的場景拉回現實場景,開始回過神來,有了悲傷狀。

最後,完全哭崩了。

一個幾分鍾的瞬間,好演員通過他的表演,把這個瞬間拉長了,讓觀眾記憶深刻。

什麼叫做表演藝術的層次感?第一,你要能理解人物的情感,第二,你要把你的理解外化,傳遞給觀眾。

這不是個容易的工作。

為什麼我們看以前的演員演戲就是演的更好一些,人生的經驗豐富,對於人生的喜怒哀樂的理解更加到位,更加悲憫。

從來學問欺富貴,真文章在孤燈下,這句話同樣適用於表演藝術,人生經驗越豐滿,經曆過貧寒和不順利,演起來會更細膩,有分寸。

技術的到位。表演就是一門技術,要想演得好,必須勤奮,勤於奔波片場,還要勤於思考。

最後,要有表演欲和天分,這一點反而是最難的。老天爺賞飯吃,這很重要。

最後的最後,其實,演員這個職業,演技這樣東西,很好分辨,當他站在你麵前,你相不相信他是個有故事的人,這很重要。

用兩張劇照對比,大家就知道我什麼意思了。是微笑的謝君豪讓你更有興趣聽他的故事,還是很看似很炫酷的李易峰讓你更有興趣聽他的故事?我想答案是一目了然的。

李易峰,生活中不知道是不是個有故事的男同學,但是在電影裏,肯定是沒有的,至少目前沒有。(窮,請幫忙點擊廣告,謝謝啦!)

查看我的上篇文章:從《金瓶梅》裏“偷情”描寫說起~(上)

蘋果手機專屬讚賞二維碼

最後更新:2017-08-20 22:37:11

  上一篇:go 鹿晗粉絲強烈要求鹿晗加入《戰狼3》?吳京暖心回應
  下一篇:go 戲裏精英戲外暖心,靳東大概就是好男人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