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實體店全麵開業 PK 無人超市!
近日,劉強東正式揭開準備了一年之久“京東實體店”的神秘麵紗,並向所有人宣布:今年年底前,全國開業300家!截止到8月9日,京東在線下已經布局92家3C零售體驗店。
這一次不是便利店,更不是服務站,而是真正的京東實體店!以銷售手機、家電、電腦、數碼為主,這正是劉強東的發家之源。
曾經隻是線上搶你生意,現在線下也來了。那些傳統的電腦城、家電大賣場、手機專賣店,能在這一輪洗牌中存活嗎?
沒錯,在無人超市全麵來襲之前,劉強東率先掀起新零售大潮。我們與其擔憂無人超市的失業,不如先抓住眼前的這場革命!
全麵顛覆,四大殺招!
選址
過去開一家店,都是打聽、想象、朋友推薦,沒有任何邏輯。而京東實體店,通過12年積累的大數據智能選址。
數據經營
顧客邁入店門的一刻,就被人臉識別成為會員,同時記錄顧客在店裏每一個產品前的停留時間和行為,自動分析興趣愛好。
實時同價
店裏的所有商品均來自京東自營,與線上實時同價,旁邊還有二維碼,掃描即可看到詳情和他人評價。
靈活購買
顧客可以當場提貨,也可讓京東配送到家。同時還有金融服務的支持,不帶錢靠一張臉也能逛商場。
數據經營
顧客分析
也就是說,店主將對顧客產生前所未有地了解:哪個貨架客流最密集,哪些產品最受歡迎,從而準備第二批貨,實現零庫存。
過去商家生產什麼,店裏賣什麼,我們就買什麼。而京東實體店將倒過來,我們喜歡什麼,店裏就賣什麼,再讓廠家多生產什麼!
他比無人超市更狠,不是狠在科技創新,而是狠在更現實,更能快速顛覆傳統零售,更容易覆蓋全國貼近普通人!
無論是4個月前火爆的京東便利店,還是今天突然襲來的京東智慧實體店,背後這件事都暴露了劉強東的終極霸業!
加盟直營!沒錯,不是劉強東自己要買多少地,而是他正把自己的品牌、技術、物流、金融,開放給所有想要改變的人。
為何電商先打敗實體,而後又實現自己實體?
電商似乎有整死實體店的一萬個理由,為何又回來找死?
互聯網的崛起,帶動了電商的興起,在網購的衝擊下,不少實體店關閉:萬達百貨、百麗、七匹狼、GAP、人人樂、美邦等關店的消息頻繁爆出,虧損、利潤大跌、客流稀少、被迫轉型等詞匯不斷出現。
馬雲、劉強東和雷軍們最初就是搞垮了那些實體店贏得了市場,最終做大做強了的,為何自己又開起了實體店?
電商如此密集布局實體店,肯定不是腦袋一熱,說幹就幹的,是經過精細的市場調研縝密的思考得出結論,電商開實體店大概有這麼幾條原因:
轉化率倒逼電商轉向
電商經過這幾年的快速發展,市場越來越成熟,如今線上顧客的增長遇到瓶頸,而且線上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在線下開實體店,加強顧客的購物體驗,不失為一種為線上引流的好方法。從某種意義上,實體商業已不再扮演簡單的“商品搬運工”的角色,它們已經逐漸成為了生活方式。人們逛實體店的過程本身除了購買以外,還在享受一種購買的過程。這與在線上目的明確的購買行為不同,線下有著更多的隨機購買,消費者也享受這段過程。
加強資源的整合
雖然網購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但網購並不能滿足我們生活的全部,我們還是有很多時間在外麵,當然這些時間網購往往不能夠滿足,這是線下一塊巨大的“肥肉”,電商企業不可能沒有看到,若是加以整合,形成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作戰方針,那將又獲得一塊巨大的市場。
針對三四線城市和農村
在渠道下沉的過程中,實體店是不可避免的連接點,但這又是市場藍海。一二線市場飽和,想要再增加一點份額,勢必會付出巨大的代價,小城市和農村卻囿於物流原因,無法觸及,若在中間開起實體店,似乎就大有作為了。
教育消費者
以亞馬遜為例,亞馬遜旗下還擁有Kindle、Fire TV、Echo、Fire Tablet等硬件產品。相較於通過互聯網渠道進行銷售,消費者在消費硬件產品等高卷入度商品時,肯定希望能有更多的試用過程,因此線下渠道是不容忽視的環節。但如果使用非自身控製的線下渠道,在對硬件產品進行銷售和推廣時必然遇到諸多不確定性帶來的麻煩,因此通過Amazon Books渠道進行硬件產品的銷售,並使顧客能在門店內得到經過培訓的亞馬遜專業人員的答疑解惑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電商找了一萬個理由幹掉了實體店,卻又陷於自身的泥淖,不能自拔,現卻反過頭來想依靠實體店增加流量,可謂敗也實體,成也實體!
互聯網行業鐵打的商業流水的模式,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則,也不存在長久的“蕭規曹隨”,想要在這競爭激烈的電商裏立於不敗之地,就要不斷創新,然而此次電商紛紛爭開實體店,不知是模式創新還是往後退化,自尋死路還是鳳凰涅槃。
過去幾年,很多實體店都在抱怨網購讓他們難以生存,然而互聯網就擺在那裏,迎接著每一個擁抱它的人;未來幾年,很多實體店要開始抱怨別人的實體店了。然而新零售就擺在那裏,歡迎著每一個接受它的人。
所以,有些倒閉潮根本不值得憐憫。因為,他們明明又一次看到了危機,卻還在裝睡!
最後更新:2017-08-20 01: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