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66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馬雲爸爸的“新零售”,能給化妝品產業帶來什麼驚喜?

導讀

香奈兒女士有句名言,“不用香水的女人沒有未來”。而在老姚看來,在線上沒有存在感的店鋪,已經沒有未來;對新零售沒有心得的店主,也沒有未來。老姚說:“也許這句話,很多實體店的老板並不愛聽,但這可能就是真相。”

作者:姚永斌

這幾年,由於電商飛速發展,和實體店形成了比較強的競爭關係,很多老板一邊轉載著馬雲的各種雞湯,一邊大罵馬雲。對於馬雲最近提出來的“新零售”,也許並沒有“從心底過”。好多人一臉懵逼,覺得“馬雲又在玩概念?”。

但馬雲給“新零售”正兒八經的下了個定義:線上線下整合,結合物流就是新零售;還有個英文名字叫“C2B+F”。

不光是馬雲,國務院2016年11月11日印發的《關於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中也明確提出:“建立適應融合發展的標準規範、競爭規則,引導實體零售企業逐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將線下物流、服務、體驗等優勢與線上商流、資金流、信息流融合,拓展智能化、網絡化的全渠道布局。”這明確了推動我國實體零售企業創新轉型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同時,在調整商業結構、創新發展方式、促進跨界融合、優化發展環境、強化政策支持等方麵作出具體部署。

一個是商業大佬,一個是國家機關,共同表達了一個“新零售”的景象:線上線下必須融合,各種資源必須整合,所有渠道必須聯合。

那麼對於化妝品行業,“新零售”又是什麼場景呢?

1、從品牌商的角度來說,新零售時代,消費者在線上和線下必須能夠暢通無阻地享受同樣標準的服務。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各個品牌都有自己的會員,但這些會員的信息全部是割裂的,在張三店裏買東西的積分,到李四店裏是不能用的,在線下買東西的積分,線上是不承認的。

如果從供給側看,張三的店和李四的店、線上和線下,屬於不同的老板,自然沒有打通的必要。但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消費者消費的是同一個品牌的產品,憑什麼要設置這麼多門檻呢?

事實上,服裝行業很多品牌目前已經實現了線上線下會員信息的互通。而在化妝品行業,“會員通”也已經是很多品牌正在進行的工作,百雀羚、自然堂、韓束等品牌都已經開始嚐試。比如,伽藍集團很早就有一個“唿叫中心”,通過係統已經將自營和KA渠道的會員實現了線上線下打通。

當然,這種打通,目前非常艱難,有些企業甚至隻是被天貓推著在走,因為“會員通”是支付寶目前主推的業務之一。

但是,我認為,未來這種打通一定是一個趨勢。因為這是方便消費者的事情,無論供給側的這些老板當下願意或者不願意,未來一定會被競爭逼迫著往前走,走向融合。

對於品牌商來說,未來不光是線上線下會員通,產品流、信息流、資金流都會走向融合。

2、從零售店的角度來說,“新零售時代”有幾個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是“線上線下互動交流”。

屈臣氏這幾年變化其實很大,在擁抱互聯網方麵的動作尤其值得關注。屈臣氏目前不光在天貓、京東等主流電商平台有線上店,而且屈臣氏出了兩個app,一個叫屈臣氏中國,一個叫屈臣氏萵筍。全新推出了“門店自提”和“閃電送”服務,前者通過屈臣氏手機APP,能查詢附近的屈臣氏店鋪下單,然後去門店取貨;而後者,在app下單之後,可享受4小時送貨到家的服務。更重要的是,屈臣氏的app還上線了“全球購”功能,這意味著,屈臣氏未來將可以真正實現,“買全球賣全球”,線上線下充分融合。

不僅是屈臣氏,絲芙蘭、妍麗等很多線下實體店,包括嬌蘭佳人,都已經或者計劃到線上開店。在基於定位技術和4小時送貨上門的物流服務的基礎上,線下化妝品店在未來幾年,有很大的可能像美團和餓了麼在餐飲行業掀起的風浪一樣,將絕大多數線下店搬到線上。

當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被徹底改變,線上搜索、了解和比較信息成為一種習慣之後,對於實體店老板來說,就必須想明白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有沒有什麼東西未來是不會被互聯網連接的,如果有那現在抓緊時間布局,未來可以生存。第二件事是,如果找不到未來不會被互聯網連接的事物,那就隻能抓緊擁抱互聯網;因為當消費者都聯網之後,在互聯網上沒有存在感的實體店,注定是沒有未來的。

3、從零售店的角度來說,新零售時代的第二個關健詞是“互動體驗”。

絕大多數人都知道,學術界有一個“馬斯洛需求理論”,人的需求被從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歸宿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而消費升級的本質,就是人的需求沿著馬斯洛需求的一次集體爬升,當社會上一個基數比較大的群體,收入同時得到提升,就會形成一次消費升級的浪潮。

消費端的這種升級,會反過來推動供給側的升級。對應馬斯洛需求的5個層級,供給側也會沿著產品經濟、商品經濟、服務經濟、體驗經濟和真實經濟五個階段去爬升。產品經濟對應的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當產品極大的豐富,絕大多數人的基本生存需求被滿足之後,就會產生商品經濟,這時候品牌就會大量誕生,消費者購買品牌的根本動力是獲得安全感和情感慰藉,也就是獲得馬斯洛需求層次上的安全需求和情感需求。

當前,化妝品行業的新一輪的消費升級,主要是消費者從安全和情感需求階段,開始向“尊重需求”升級,而相對應的供給側的升級,則是從商品經濟開始向服務和體驗經濟升級。

消費者需要獲得尊重感,所以她們不願意聽BA推銷,她們希望自己拿主意,希望在獲取服務之前先征得許可。

在這樣的背景下,目前,走在行業前列的實體店,其“人”、“貨”、“場”都是圍繞著提供更好的體驗在重構,體驗區是現在化妝品零售店非常重要的一個區域。

屈臣氏第8代店鋪重裝開業,一反常態將彩妝區放在入口處,甚至特設了屈臣氏彩妝體驗中心,讓彩妝師駐店為顧客試妝並引導消費,並有意引入數字化技術,借助最新AR技術推出“虛擬試妝”服務。

嬌蘭佳人本月在2000家店的發布會上特別提出,培訓“彩妝師+藥妝師”的計劃,也是為了給消費者提供個性化服務。

當下,化妝品專營店的體驗主要圍繞“彩妝”及“麵膜”,再加上一些簡單的後院項目在展開。但這裏有幾個誤區,需要特別說明一下:

第一,彩妝並不等於體驗,隻有彩妝師跟得上顧客需求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構成體驗。所以,沒有人才儲備,盲目引進彩妝品牌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帶來損失。當下彩妝大熱,很多店主沒想清楚的情況下,一家店引進4個彩妝品牌,有的還是定位重複的品牌,這無疑等於自殺。

第二,在電商的步步緊逼之下,當下前店後院有些回潮的趨勢,很多老板認為後院項目能增加體驗,從而對抗電商。於是,專營店裏增加了好多把消費者“放倒”的項目。當前,前店後院能有發展前景的,但前店和後院都必須非常專業,並且前店和後院分開運作,兩者隻是互相倒流,增加對消費者的服務深度。比如,山東的青春別墅、吉林的長風美妝。

第三,所有的體驗,必須以消費者獲得尊重為前提,如果離開了這個前提,所有的“體驗”最終都會走向“宰客”,或者隻是徒勞增加成本。

4、從零售店的角度來說,新零售時代第三個關健詞是“零售信息化工具的利用”。

無論是馬雲推出的“無人購物超市”還是“盒馬鮮生”,都是零售信息化工具使用超前的企業案例,是化妝品零售企業的努力方向。

如嬌蘭佳人董事長蔡汝青所言:“技術進步了,門店智能化是遲早的事情,互聯網為門店賦能是遲早的事”、“實體零售利用互聯網技術捍衛自身利益是遲早的事”。

更重要的是,新技術推動了零售的“透明”和消費者的“自由”,這是滿足消費者對“真實”和“尊重”需求的一種方式。

比如,在“盒馬鮮生”無論店內就餐還是外帶海鮮,所有的製作過程全程透明,完全在消費者的“眼皮”下進行,讓消費者的體驗感很強;而且所有商品自選,隻要付過款的商品,款台做好標記(款台隨處可見),這些商品都可以在店內馬上使用,沒有人員監督;最後離開超市前,將未結過帳的商品自動掃碼支付即可。

所以,當下不是化妝品店生意好做不好做的問題,而是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零售店該如何適應這種變化的問題。

新零售是消費升級的最好詮釋,也是供給側改革的方向,線上線下的融合,已經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

作者簡介:姚永斌,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美妝運營分會秘書長、媒體人,喜財經、愛化妝品。用財經的眼光研究化妝品產業經濟,分享化妝品行業的正能量。

第6期預告:《洋買辦假裝的調性不是“調性”》

說明:嘉賓觀點不代表CBO立場,歡迎讀者留言探討。

最後更新:2017-08-30 22:54:00

  上一篇:go 謝娜真的懷孕了?和張傑一起走進醫院孕檢大樓
  下一篇:go 鹿晗為演新劇請奧運冠軍當教練,與關曉彤搭檔粉絲量近六千萬不火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