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25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馬雲最新演講:未來我最擔心的是孩子的教育!

9月10,無錫,2017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上,作為業界大咖,馬雲侃侃而談物聯網對時代的影響,精彩之處卻話鋒突變,指出“未來我最擔心的是孩子的教育”。

他在擔心什麼?作為家長,你是否也想過這些?

1馬雲演講節選

我想從我們做企業的角度來做一些分享,一些我們的思考,我自己覺得每個人是否會成功、是否會快樂,我們都需要有不同的眼光去看問題,你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深度不一樣、廣度不一樣,你可能就會做得機會多一點。

阿裏巴巴剛過了18周年的周年慶,今天的阿裏巴巴不是今天做成的,是18年以前的決定做成的。而18年以後的你、20年以後的你,不是20年以後決定的,而是今天的思考、今天的決定。

(中間,馬雲講了各種企業、行業的變革,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IT、DT、AI給社會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大,這些變化,人們大多是樂意或被迫但最終都會接受的。但談及教育,似乎我們的改革卻很被動。)

未來我最擔心的一個行業變革,那就是教育,我們很幸運,我們這些人二十年內混混也能混過去,但是我們的孩子們是混不過去的,如果我們今天依舊有今天這樣的教學方法,方式和課程,去教育這些孩子,那麼這些孩子三十年以後將會找不到工作。

每次的變革,都必須是教育的變革,要走在前麵,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世界,高度注重三十年以後可能什麼樣的產業,由此來調整大學的課程,小學的課程和中小學的課程,因為隻有這樣,我們這個社會才是平穩的,隻有這樣,我們的下一代有了機會,我們才不會人類之間發生很多的問題。

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孩子們的教育,也不應該按照原來的死記硬背,去記很多東西,因為這些活可能絕大部分,不是所有,很多將會被計算機所取代。我們要做的工作,是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隻有讓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有些人天生會讀書,活活氣死你,我是不太會讀書,但是我也沒有那麼傻,但是有些人真會讀書,好像上輩子會讀過書來,有的人彈鋼琴,三個小時就學會,我學三個月都沒搞清楚音譜在那兒,每個人都是自己最好的。

你發現自己最好,了解自己,並且在這兒發展起來,我相信我們一定會有未來的機會。

2 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約有6200萬教育邊緣化群體——留守兒童,占全國少年兒童總數的1/4,這些家庭中,親子隔離、家庭分裂,家庭教育嚴重缺失。即使是剩下的3/4家庭中,家庭教育也被學校教育擠占,家庭成為了學校的“第二課堂、第二戰場”。

在這樣的家庭教育環境下,培養出了“有理想沒方向,有個性沒主見,有學曆沒學問,有知識沒文化,成年人未成人”的“新生代青年”。他們雖然取得了文憑,但對應的精神世界沒有得到成長、過於貧瘠。

教育的真諦,就是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我國的教育製度已然開始改變,中高考製度都在改革,即便仍然沒有全麵脫離應試教育,但對學生的個性發展、綜合發展都有了極大的重視。這意味著,家長並不是要給孩子灌輸教科書上的知識,而是讓孩子自我發現、自我實現。

家長在學校教育之外,從小發現孩子有沒有屬於自己的稟賦、愛好、特長,想方設法點燃孩子心中的火焰,讓他們嚐試做不同的事情,鼓勵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幫助他找到真正的愛好。讓每一個孩子的天賦展現是家長的終極使命。

3.成功家庭教育的衡量標準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肩負著極大的責任,既然如此重要那衡量成功的家庭教育有哪些標準呢?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列舉了三大標——

第一,在兒童期,教孩子與書為伴,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第二,培養孩子的情商,而不是更多強調智商。家長要提煉並關注孩子的情商,使他成為一個大氣、包容、有愛心的人。

第三,孩子到高中階段形成明確的個人愛好,有主動學習的方向。孩子有了興趣作為引導,學習也變成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除此之外,孩子未來過得幸福與否也是判斷家庭教育成功的“試金石”。周國平對幸福做過如下定義:“一個人要獲得幸福,要做好兩件事。即八小時內找到一件自己喜歡的且能夠幹好的事,八小時外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這樣,24小時都幸福。”

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你的家庭教育達標了嗎?

-- END --

最後更新:2017-10-08 11:56:52

  上一篇:go 王俊凱大學班級合照,一個細節說明他的不同,能和他成為同學真是福氣
  下一篇:go 《爸爸去哪兒5》陳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