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8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藏在北京胡同裏的30座豪宅,秒殺所有豪華別墅,馬雲都住不起!

咱大北京是皇城,是皇親國戚聚集的地方!於是好多小夥伴問小編,那些傳說中的王爺都住哪呢?

怎麼隻看到個恭王府捏?其實,咱北京的王府有很多,單從清代統計,就有王府89座!按照封建等級製度,主要分為親王府、郡王府、貝勒府、貝子府。

隨著朝代的更迭,很多王府曆盡滄桑,到了現在很多都不再以“王府”的身份示人了,但是還是有很多王府保留了部分原貌,小編今天就獻上京城王府地圖一份,各位玩家們趕緊收藏!周末就去逛王府,漲姿勢!

01 恭王府

恭王府是清代最大的一座王府,曆經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曆史進程,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曆史文化信息,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恭王府前半部是富麗堂皇的府邸,後半部為幽深秀麗的古典園林,總占地麵積將近6萬平方米。

特點1:府邸主人非富即貴

乾隆四十年前後,和珅相中了這塊四周縈水、遙接西山又離皇宮不遠的風水寶地,遂以高價買下了這裏的多處房產,建造了大名鼎鼎的“和第”。

和珅因罪被賜死之後,嘉慶皇帝將這座宅第賜給了他“愛豪宅不愛江山”的胞弟慶僖親王永璘。於此同時,嫁給和珅之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

鹹豐元年,身兼議政王、軍機領班大臣等要職的恭親王奕䜣成為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他大築邸園,並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

特點2:藏寶樓富可敵國

恭王府府邸最深處有一座兩層的後罩樓,後麵的牆共開了88扇窗戶,裏麵有108間房,據說這裏是和珅的“藏寶樓”,當年放滿了珍寶,富可敵國。嘉慶四年,嘉慶皇帝抄了和珅的家,搜出來的財富共約白銀八億兩,相當於當時清政府十五年的財政收入。

特點3:9999隻蝙蝠

和珅特別中意“福”字,蝙蝠就是取“福”字的意思了。據不完全統計,恭王府內有9999隻蝙蝠樣式的雕刻和裝飾,建於石山上的福廳更像一隻展翅的蝙蝠。

特點4:恭王府“三絕”

恭王府中有三絕,分別是花園中的西洋門、康熙禦筆“福”字碑和室內大戲樓。

當年和珅宅邸甚至不僅限於今日的恭王府,乾隆末期,他還在什刹海前海西岸,也就是今天的郭沫若故居處建了一座花園,並建起了一條長堤,這條堤叫“和公堤”,也就是今天的荷花市場,建國後,長堤西側被填平,建成什刹海體校。

門票:70元(包括門票,講解員,參觀景點,看大戲樓並欣賞節目演出、品嚐王府蓋碗茶和小吃)。如果隻參觀王府,隻需40元。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什刹海前海西街17號(近定阜街)

交通:乘坐地鐵6號線到北海北站,下車後步行可至。

02 禮親王府

禮王府位於西黃城根南街7號、9號,明代曾是崇禎皇帝外戚周奎的私宅。清朝入關進駐北京之後,此地為禮親王、清太祖次子、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代善所有。

特點1:清代第一王

和碩禮親王是滿清王朝十二位鐵帽子王之首,其始封者為和碩禮烈親王代善,末代為濬銘。爵位世襲共傳十代,共有十五人襲爵。從崇德元年(1636年)至清朝遜位後三年(1914年)共278年,堪稱清代第一王。

特點2:王府規格高

北京有句老話“禮王府房,豫王府牆”,說得是禮王府的房子多,豫王府的院牆高。由此可以看出禮王府的規格,在北京諸多王府裏麵的等級是非常高的。禮王府南起大醬房胡同,北至頒賞胡同,占地約30公頃。

嘉慶十二年,禮王府毀於大火,當時的禮親王昭連於原址重建,民國後曾為蔡元培所辦之華北大學,如今是國務院機關辦公地。

地址:北京西城區西皇城根南街7號、9號

03 雍親王府

雍親王說的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個兒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還是王爺時的府邸。現在為藏傳佛教寺廟,稱雍和宮。

特點1:出過兩位皇帝的龍潛福地

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駕崩之後,曾在此停放靈柩,因此雍和宮主要殿堂原綠色琉璃瓦均被改為了黃色琉璃瓦。又因為乾隆皇帝誕生於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所以殿宇為黃瓦紅牆,與紫禁城皇宮一樣的規格。

特點2:全國規格最高的佛教寺院

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被改作正式的藏傳佛教寺廟,並成為清政府掌管全國藏傳佛教事務的中心。可以說,雍和宮是清朝中後期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傳說,雍正的特工機構“血滴子”總部就設在雍親王府。傳說雍正改雍親王府為雍和宮,就是為了給這個特務衙署提供辦公地點,據說這裏還有一條特殊的秘密通道,不過到目前為止,傳說終究隻是傳說,並沒有證據~

門票:25元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雍和宮大街12號

交通:公交62、44、特2路雍和宮下車,公交13、116、684路在國子監下車。乘地鐵5號線或2號線到雍和宮C口出。

04 慶親王府

慶親王府位於西城區定阜街西部路北,是清代4個恩封世襲罔替的親王府之一。清末,慶親王奕劻是王公中的首富,曾經獨攬朝權。1908年,他成為清代第十二位“鐵帽子王”。他因賣官、招權納賄,全國各地大小官員無不以曠世奇珍覲獻,金珠寶貝、海陸珍肴裝滿了慶親王府的府庫。

特點1:四大世襲罔替親王府之一

奕劻在鹹豐二年承襲貝勒爵,同治十一年晉郡王銜,光緒二十年被封為慶親王,光緒三十四年又以親王世襲罔替。奕劻是自順承郡王勒克德渾以來,二百五十年間第一位以宗室旁枝身份獲得世襲罔替特權的鐵帽子王。

特點2:和珅舊宅

慶親王府原是乾隆帝的愛臣和珅的舊宅。嘉慶四年和珅被誅,沒收其宅,賜給第一代慶親王永璘作府邸。和珅的宅子可以說是個個豪啊!

慶親王府是清代4個恩封世襲的親王府之一,其東側是濤貝勒府、恭王府,西側是梅蘭芳故居,梅蘭芳故居以前是王府馬官居住的地方,梅蘭芳先生曾在這裏生活了10年,如今王府是北京衛戍區司令部及家屬區。

地址:西城區定阜街3號

05 醇親王府

醇親王府有兩處,南府在西城太平湖洞裏,原是榮親王府;北府在後海北沿,是清代規模較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後作為納蘭明珠、永瑆的宅邸。1872年醇親王奕譞成為宅子的主人,醇王府的名稱也是由此得來。

特點1:納蘭明珠舊宅

醇親王府原是康熙朝大學士納蘭明珠的宅院,他的長子、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就是在這裏出生和長大的。

特點2:曾出過兩位皇帝

醇親王府曾出過兩個皇帝,一個是在南府出生的奕譞的兒子光緒皇帝,另一個是在北府出生的奕譞的孫子宣統皇帝。光緒皇帝和宣統皇帝是清王朝最後的兩個皇帝,可以說醇親王府見證了大清王朝的結束。建國後,醇親王府花園成為宋慶齡居所,如今,府邸部分為國家宗教局所在地。

門票:免費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後海北沿44號

交通:乘坐北京公交635路815路在德內甘水橋下車,沿甘露寺胡同行至後海後海北沿。

06 孚郡王府(怡親王府“二版”)

孚郡王府是清代規模較大的一座王府,曾作為十三爺胤祥的怡親王府。1851年孚郡王奕成為宅子的主人,孚王府的名稱也因此而來。

特點1:雍正最信任兄弟的宅院

雍正登上皇位之後,遭到大多數兄弟的反對,隻有他的十三弟胤祥支持他,於是雍正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並為他營建了怡親王府。1730年,胤祥病重將死,雍正皇帝親赴王府探視,但未及見到最後一麵。雍正為胤祥舉辦了隆重的葬禮,並將怡親王府改建為賢良寺,以示紀念。

特點2:九爺府

鹹豐皇帝封6歲的九弟奕譓為孚郡王。1864年,改賜孚郡王奕譓,稱孚王府,因奕譓是道光帝第九子,故俗稱“九爺府”。

07 淳親王府

淳親王府位於東城區東交民巷正義路西側五號院,是康熙皇帝第七子允佑的府宅。允佑於雍正元年晉封為淳親王,此府是受封後建成的。

特點1:康熙七子允佑舊居

允佑因生有殘疾,又始終沒有參與過儲位之爭,且聽從調遣,恪盡職守,所以曾得雍正皇帝讚揚。王府主要殿宇均覆以綠色琉璃瓦,簷下施以鬥栱,空間軒敞,很有氣勢。其格局與東單北極閣的寧郡王府極為相似,代表了清代王府的一種典型布局形式。

鹹豐十年,王府成為英國使館,使館曾遭義和團數萬拳勇近一個月進攻,英軍一個連堅持抵擋,一直等到八國聯軍攻入北京解圍。

門票:30元

地址:東城區東交民巷正義路西側5號院

08 睿親王府

睿親王府共有兩處,一處在東華門大街南邊的普渡寺一帶,一處在外交部街。前者是睿親王進北京後的住所,後者則是乾隆年間恢複睿親王世爵後的新府。

特點1:攝政王多爾袞府邸

睿親王即攝政王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極之弟,是清初開國(1636)八大鐵帽子王之一。

特點2:園內建築十分奢華

睿親王新府規模十分宏大,曾有房五百多間。中路建築有東西翼樓、銀安殿、二道門、神庫、安福堂等殿堂,像是小版紫禁城。西路為王府花園,東路為宗祠,大廚房、燈籠庫和戲台等,府門外還有馬圈和車房。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外交部街31號

09 鄭親王府

鄭王府位於北京大木倉胡同,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第六子濟爾哈朗的府邸。濟爾哈朗亦是清朝的開國功臣之一,是清朝曆史上除多爾袞外唯一一位受“叔王”封號的人。

特點1:北京所有王府花園之冠

乾隆十三年(1748年),因第七代鄭親王被斥革,乾隆皇帝命濟爾哈朗之弟費揚武裔孫德沛承襲。德沛對於鄭王府的貢獻,在於著力園林建設,致使“惠園”成為北京所有王府花園之冠。

現在王府隻有東部的建築還有存留,包含了街門、正門、正殿、5間東配樓、三間西配樓和5間正寢,依稀可以看出其昔日的恢宏與氣派。民國後,王府先被抵押給西什庫教堂,1925年複賃給中國大學。中國大學使用時將王府後殿改名逸仙堂,今尚延用。如今是“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所在地。

地址:西城大木廠(現稱大木倉)

10 濤貝勒府

濤貝勒府原是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允嵎居住的愉王府,光緒二十八年醇親王奕譞的第七子載濤過繼給鍾郡王奕詥為嗣,承襲貝勒爵,遷居於愉王府,作為貝勒府,稱濤貝勒府。

特點1:三大中西合璧建築之一

濤貝勒府古樸典雅,綠樹成蔭,主體建築古色古香,是北平著名的三大中西合璧建築之一。這裏依舊保留著清代宮廷的痕跡,長廊、樓亭、花廳、假山,一個都不少。

建於原濤貝勒府馬圈及花園前空地上的原輔仁大學主樓,濤貝勒府是京城著名三大中西合璧建築之一。清代宮廷的長廊、樓亭、花廳等,遺跡保存完好。

地址:西城柳陰街路西

11 平西王府

特點1:北京唯一不在內城的王府

該府為北京唯一不在內城的王府,主人則是康熙立下的第一位太子胤礽,也是立了廢,廢了立,立了再廢的太子。四爺也得叫他一聲“哥哥”。他是康熙王朝,也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位繼位前就公開冊立的皇太子。

平西王府就是康熙為太子所建,康熙駕崩,雍正胤禛繼位。將這座王府賜予弘皙,而把允礽關在景山禁所,直到他死後,他的靈柩才停在該府。

平西府附近的仿古建築,因弘皙為理郡王,該府又叫理親王府。但是由於弘皙因罪被革去親王,所以這座王府就改名為“弘皙府”。因地處昌平,人們叫它“平皙府”,久而久之就成了平西府了。2005年,平西王府在原址重建。

地址:昌平鄭家莊

交通:430、426、487、533、537、607、643、836、871、949、966、984 、985、996、快速公交3號線。

12 廉親王府

特點1:八阿哥胤禩府邸

實際上,胤禩的廉親王府有兩處。《京師坊巷誌稿》記載:第一處為“裕親王、廉親王府,俱在王府大街。”第二處“今皆為昭忠祠”文中提到的“昭忠祠”在台基廠頭條一帶,不過現在這裏早已物是人非了。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台基廠

13 和親王府

特點1:九阿哥胤禟府邸

王府的前身是胤禟的九貝子府,而九貝子府原是恭親王常寧府邸的一部分。當年胤禟分府,恭親王府分成了兩部份:一部分劃給胤禟做貝子府,另一部分則分給滿都護為貝勒府。

特點2:弘晝的府邸

後來,該府被分給雍正第五子弘晝,也就成了現在的和親王府。清末時,原建築被拆,重建一座三層小樓,成為當時的陸軍部和海軍部。民國時曾先後是總統府、國務院、總理府。段祺瑞執政府所在地也是這裏。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駐地。

地址:東四十條路口,鐵獅子胡同

14 新怡親王府

特點1:十三阿哥胤詳 府邸

雍正剛繼位時,所有人都反對他,隻有十三阿哥支持他,因此雍正封他為和碩怡親王,承襲九代。王府前後共有三處,且有新舊兩處之分。其中,舊府位於王府井帥府園,隻居住過始封王允祥(胤詳)一代。允祥死後,雍正把此府改為賢良寺。

乾隆二十年移於冰盞胡同,李鴻章剛進京的時候就住在這裏。20世紀80年代曾為校尉小學,如今已無。新府位於朝陽門內大街路北,住的是允祥第七子弘曉。後來慈禧太後發動宮廷政變,處死了繼襲怡親王爵位的載垣。將此府賜予道光帝第九子奕譓,即孚郡王。

特點2:寧郡王府就成了第三座怡親王府

同治三年,怡親王爵位恢複,但繼承親王爵位的後人已住在寧郡王府。因此寧郡王府就成了第三座怡親王府。

(新府)門票:免費

(新府)地址:北京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137號

(新府)交通:101電車、109電車、110路、112電車到朝內小街下車。

15 淳郡王府

特點1:十阿哥胤䄉府邸

胤䄉(yìné)是康熙的第十子。雍正二年被革爵圈禁,乾隆二年被釋放。他的府邸是淳郡王府,也叫十王府。鹹豐十年(1860),王府成為英國使館。

如今隻餘大門、梁公府(淳親王府)還有兵營(武官樓)及少數平房。

地址:西城區什刹海南官房胡同西口路北

16 克勤郡王府

特點1:曹雪芹姑父宅邸

克勤郡王府是順治年間所建,始封為代善長子嶽托,嶽托重孫納爾蘇改封平郡王。其側福晉為曹寅長女,所以納爾蘇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姑父。

如今是北京第二實驗小學

地址:石駙馬大街(今宣武門內新文化街)

17 豫親王府(遺址)

特點1:綿延13代

豫親王府始於努爾哈赤第十五子多鐸,此後綿延13代。

特點2:賣給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建立協和醫院

清廷倒台後,末代豫王將王府賣給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後者將其拆除,建了協和醫學院及附屬醫院。如今僅存門前石獅。

地址:東單三條,帥府園東口,今協和醫院

18 莊親王府

特點1:消失的王府

始封為太祖之弟舒爾哈齊,初封承澤親王,康熙第十六子允祿承其爵。後改為莊王,如今建築已無。不過在天津南開區白堤路82號還有一座,為北洋政府江西督軍李純家祠,它的前身就是北京的莊親王府。

地址:原址在西四北太平倉,如今已無

19 順承郡王府

特點1:張作霖的大帥府

王府是禮親王代善之孫勒克德渾的府邸,勒克德渾則是滿清第十一位“鐵帽子王”。民國時曾一度為張作霖的大帥府,解放後成為全國政協辦公地。王府原在西城區趙登禹路,上世紀末被遷往朝陽公園東側異地複建,現在則是高級會所,王府規製盡失。

地址:原址在麻線胡同

20 醇親王南府

晚清,醇親王奕譞夫婦(光緒父母)

特點1:宣統皇帝出生地

醇親王奕譞最早的王府,在太平湖。後來光緒出生於此,成為“潛龍邸”。按大清規製,光緒繼位後醇親王必須遷出,於是才有了後海的醇親王北府。

如今是中央音樂學院所在地,其前庭院宮門與中央音樂學院連為一體。當年汪峰組過一個樂隊叫鮑家街43號,就是以王府門牌號命名的。

門票:免費

地址:西城區鮑家街43號

交通:地鐵2號線長椿街站下車,步行可到

21 僧王府

特點1:蒙古王爺的府邸

蒙古王爺僧格林沁的府邸。晚清名將,頗得道光、鹹豐兩帝寵信,曾參與對太平天國、英法聯軍等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用騎兵對英法聯軍作正麵進攻,大敗潰逃,聽任聯軍在圓明園、京城肆虐。如今成為機關部門宿舍,部分淪為雜院

地址:南鑼鼓巷南炒豆胡同73、75、77號

22 肅親王府

“恭王府的房子,豫王府的牆,肅王府的銀子用鬥量。”

特點1:不守“規矩”的王府

始於太宗長子豪格,罕見的沒有按大清規製建,不見王府大門,不見綠琉璃瓦覆蓋的銀安殿,外表看來像個大院。王府原本是道光年間大學士寶興的宅邸,後來輾轉到了內務府大總管榮祿的手裏。

1900年6月義和團攻打東交民巷,兩千餘教民跑肅王府避難。日、英使館軍隊要求借用王府大院防禦,這座王府遂在戰火中被夷為平地。

地址:初在東城禦河橋東,庚子亂後遷於北新橋船板胡同

23 貝子府

特點:5號線旁的王府

貝子奕謨的府邸,規模不大,五六十年代成了某單位的家屬宿舍。1976年地震後,淪為大雜院。後來地鐵5號線和平安大街的擴建,將宅院占用了一部分。

地址:東四九條西口路北

24 誠親王府(棍貝子府)

原是明代的鏡園舊址,清代初年,此府為康熙帝第三子誠親王允祉新府。嘉慶皇帝將此府賜給女兒莊靜固倫公主,公主下嫁內蒙古土默特世襲貝子瑪尼巴達喇。其後代棍布劄布承襲貝子,於是此府又被稱為棍貝子府。

特點:積水潭醫院

清末至民國年間此府猶存,1956年改建成北京積水潭醫院。

地址:北二環積水潭醫院處

25 那王府

那王府位於東城區安定門地區,是蒙古和碩親王那彥圖王府。院中有2南房3間,西廂房3間,西廂為過廳,北房5間。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至文化大革命之前,那王府用於幼兒園。現在部分辟為會所。

地址:那王府在寶鈔胡同內國祥胡同甲2號

26 大公主府

大公主府原位於東城區。乾隆二年(1737)建。為康熙皇帝第24子誠親王允秘的王府,同治八年(1869),改做為鹹豐皇帝女兒榮安固倫公主的府邸,後又轉賜給榮壽固倫公主,榮壽公主是恭親王的長女,故稱“大公主府”。

1985年按原格局遷建到密雲縣白河郊野公園,占地2.1萬平方米,建房屋130多間,分門殿、正殿、寢宮門、寢殿、後罩樓五進院落。

地址:大公主府原位於東城區

27 和敬公主府

敬公主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東城區張自忠路7號(原鐵獅子胡同)。是清乾隆皇帝第三女固倫和敬公主下嫁後的賜第。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張自忠路7號

行車路線:13、42、113、115、118、701、823路張自忠路站。

28 洵貝勒府

宅第坐北朝南,西界臨西單北大街。現宅路北的垣牆和一組四合院均保存完整。載洵為醇賢親王奕第七子,攝政王載灃之弟。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載洵過繼給端郡王奕為嗣,襲貝勒,光緒三十四年加郡王銜。

宣統初年協助其兄攝政王,任海軍大臣。清宣統二年(1910)赴美考察軍政,在舊金山登陸時遭愛國華僑鄺佑治行刺未遂,辛亥革命後長期居住天津直到亡故。載洵入繼時原在平安裏西大街的端王府已被八國聯軍燒毀,故在東槐裏立府。

地址:洵貝勒府位於北京西單北大街110號。

29 霱(yù)公府

霱公府在西絨線胡同51號。霱公即溥霱貝子,綿勳之曾孫。公府是貝子綿勳於同治八年(1869)自安定門內寬街遷出後的新府。是現存較為完整的貝子級府第。霱公府分中路和東、西兩路,在中路南北縱軸線上有府門,由五進院落組成。1959年在此開辦四川飯店。

地址:霱公府在西絨線胡同51號

30 綿德府

綿德是清高宗第一子定親王永璜之長子,乾隆十五年(1750)襲王爵,乾隆四十二年封鎮國公,此處是封鎮國公以後的住宅。曾作為吳應熊的駙馬府。

1777年鎮國公綿德成為宅子的主人,綿德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恭王府曆經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曆史進程,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曆史文化信息。1913年蒙藏院在此開辦蒙藏專門學校。

地址:綿德府綿德府在西城區小石虎胡同33號

這30座豪宅,不是你想住就能住的,不過倒是可以有空去逛逛!

最後更新:2017-10-08 10:02:43

  上一篇:go 昨夜阿裏18歲成人禮超震撼,馬雲炫酷造型刷屏!最後卻因一句話亮了
  下一篇:go 陳小春受傷了 兒子強烈要求查看一下傷口 春哥不高興的說不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