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做到這一點,孩子會更受歡迎!別不信!
TA的每日心情
2017-7-3 08:58
簽到天數: 9 天
[LV.3]偶爾看看II
店鋪德國斯迪姆兒童座椅威望0 發消息周末,鄰居家的孩子來找她的兒子玩,兩個男孩結伴玩總能玩他個天翻地覆, 雙腳滿是泥漿、灰頭土臉的就走回來了。這位媽媽卻並沒有發脾氣,隻是在為孩子換新鞋襪時,隻給他穿了一隻鞋、一隻襪子就離開了……
當媽的還真不能太勤快!
她為啥會這樣做呢?其實,在此之前,每次兒子和小夥伴玩都會弄得全身上下一塌煳塗,每當看到孩子回家的模樣,媽媽的內心都是崩潰的。還好她克製住了內心的千軍萬馬, 每回都將收拾得煥然一新了。
但時間久了,就得想辦法收拾殘局,於是,想出了這個主意。即獨創的家庭勞動教育法——無論做什麼事,隻為孩子做一半,另一半必須由孩子獨立完成。兒子鞋髒了,她就在孩子麵前擦亮一隻鞋,一邊做一邊告訴孩子要領,另一隻鞋讓孩子自己動手擦幹淨,即使孩子做不好,也讓他感受身受到父母勞動的艱辛。
她認為這種做法與“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有同工異曲之妙。
當今做父母的,幾乎都知道溺愛對孩子的危害,但能真正分清什麼是溺愛的人卻寥寥無幾。很多父母對孩子過於關注,恨不得事事包辦——因為看到孩子學習累,孩子書包,媽媽每次都代替收拾,鉛筆每次都代替削尖;老師交代孩子的事,媽媽全印在腦子裏,不一會兒提醒一次!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一天,小編和一位小學班主任聊天,她告訴我這樣一件事,說批評幾個沒帶齊用具的學生,幾個孩子都如此埋怨:“都怪媽媽忘給我帶了!“、“是爸爸粗心拿錯了”。好像犯了錯,和自身一點關係沒有。
所以說,作為父母,你事事包辦,究竟給孩子帶來了什麼?無非是帶來了孩子的懶惰與無能,也帶來了父母的悲哀和失望。反觀前文那位媽媽,她既不為孩子事事包辦,也非束手高閣,而是凡事隻幫孩子一半,一邊幫一邊教育,反而取得不錯的教育效果。值得大家學習與思考。
媽媽應適當學會“偷懶”,孩子力所能及的,請盡量讓他自己動手,哪怕做不好,也要給予表揚,此舉可增強孩子自信。 執行時,家長務必放下“孩子還小,以後再教也來的及”的錯誤觀念,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製定什麼事情是孩子自己要做的。
這樣安排好,孩子習慣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時候,不用家長催促,自然就會去做了,執行力也就有了。
當然,這種方法在運用時要節奏適當,既然家長運用了“偷懶”的辦法,還須堅持到底,不能被孩子的軟磨硬泡或發脾氣給難住,不能心軟,否則前麵的努力會前功盡棄。一言以蔽之,你“懶”一點,孩子就能變得勤快一點,孩子勤快一點,你的心情也能好一點,對孩子的愛也能更多一點!
當然,更重要的是,孩子變勤快了,孩子的稱讚數將瞬間飆升,孩子的一生都會因此而大不相同。
最後更新:2017-11-01 0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