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7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李白杜甫高度相似詩句為何沒人說抄襲?

李白、杜甫兩個相似詩句

丁啟陣

李白《渡荊門送別》詩中有兩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杜甫《旅夜書懷》詩中有兩句:“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李白、杜甫的這兩個詩句,除了都是佳句、名句之外,句法、詞語也有相似之處。

山隨平野盡 詩意圖

月湧大江流 詩意圖

因為是佳句、名句,因為相似,它們便不可避免地成為文學史家們比較、品評的對象。

歸納起來,比較、品評不外乎兩種意見:一種意見是,雖然都是壯語,但杜甫詩句略勝李白詩句一籌;另一種意見是,兩者表現的是不一樣的景,都是心領神會得來的詩句,沒有必要強分高下優劣。

前者如明代學者胡應麟,他認為,“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堪稱李白詩歌中的壯語,但是,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骨力超過了李白的詩句。清初黃生認為,李白的詩句隻表現了江山之景,而杜甫詩句則表現了野潤、星垂、江流、月湧四種景致。意思是,杜甫詩句比李白詩句的內容更加豐富、細致。

後者如王琦引丁龍友說,李白詩句表現的是白天的景物,杜甫詩句表現的是夜間的景物;李白詩句是坐在行進的船上打量一眼,杜甫詩句是停船後仔細觀看,兩者不能一概而論。清人翁方綱認為,李白杜甫兩人的詩句,是湊巧不約而同,因此沒有必要討論誰效仿誰,誰比誰好(差)。

有意思的是,古往今來,“揚李抑杜”、“揚杜抑李”都大有人在。但是,沒見有誰拿這兩句詩說事、臧否詩人人品的。

論寫作時間,應該是李白詩句在先,杜甫詩句在後。李白的《渡荊門送別》寫於玄宗李隆基開元十三年(725),李白二十五歲;杜甫的《旅夜書懷》寫於代宗李豫永泰元年(765),前後整整差了四十年。如果一定要說誰創作,誰模仿,自然隻能是杜甫模仿李白。

一直以來沒有人提出杜甫詩句仿自李白詩句的猜測,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幾個:

一、大多數學者承認,兩人的詩句都是佳句,各有千秋,難分軒輊。

二、句法、詞語固然有相似處,但所表現景致有明顯的差異。

三、兩人的詩句,語言都很口語化,有可能不約而同,不謀而合。

四、杜甫“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他不屑於簡單模仿他人詩句。

五、縱觀現存杜甫全部詩作,的確沒有模仿李白詩句的痕跡。

由此可見,曆代學者在這個問題上是很嚴謹、慎重的。

不過,這裏我倒是想要做一次不太嚴謹、慎重的猜測:杜甫無意模仿李白詩句,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句法、詞語實在是太相似了,使我不得不懷疑兩者之間有一定的聯係。情況可能是這樣的:杜甫早年讀過李白的《渡荊門送別》詩,“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兩句在腦子裏留有模煳的印象。四十年後自己作詩時,已經忘了李白的詩句。於是,恍惚間吟出了這兩句詩。 2017-9-3

最後更新:2017-10-08 02:28:27

  上一篇:go 鹿晗和迪麗熱巴十大相似之處—緣分天注定
  下一篇:go 鹿晗和迪麗熱巴在跑男—相識相知全過程分析第十六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