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4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李白和杜甫說:在盛唐,有一個山西人比我倆都紅……

王維在政治上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成就,他的偉大之處在於他集詩人,畫家,音樂家,書法家,佛學家等多種身份於一身,是盛唐氣象的完美代表。縱然李白千秋逸調,杜甫一代規模,但若論才華的全麵性,王維毫無懸念是唐代詩壇第一人!

文 | 周公子

1

大唐開元年間,一個20歲的年輕人最近有點煩。

自從自己高中狀元,王公貴族們便趨之若鶩,請柬不斷,幾乎日日都要吟遊赴宴。上門提親的人更是踏破了門檻,爭破了頭,不知道多少官宦人家意欲引其為乘龍快婿……

隻是這些,倒也罷了。

最令年輕人無奈的是,還有一些無良周刊捕風捉影,到處造謠散播他和玉真公主的緋聞:《新科狀元與玉真公主不得不說的故事》《揭秘王維科考之路:才華顏值雙絕倫,琵琶一曲定功名》……

正煩悶間,隻見書童又抱了厚厚一疊文人考生們相求結交的詩文和名帖而來,年輕人帥氣的側臉上不由浮出一絲苦笑,搖著頭輕歎了一口氣:“何時可得清靜啊!我都沒時間搞創作了…”

第二年他又進士及第,轟動長安!煩歸煩,班還是要上的。

身為太樂丞,他最近正在負責排練一隻叫做《五方獅子舞》的樂曲。當天,一切都很順利,即將收工之際,一個伶人下屬卻突然私自舞起了五方獅子中的黃獅子,年輕人大驚失色,連忙喊停!

可惜一切為時晚矣,暗處一雙鬼鬼祟祟的眼睛看到這一幕後露出了陰險又得意的笑容:王維,你的好運到此為止了!

2

看到這,如果你以為這個叫王維的年輕人招人嫉妒隻是因為“運氣好”,那你就天真了。其實他更令人嫉妒的是以下這些——

首先是出身,公元701年王維出生於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門第高貴,其母更是出身於五大望族之首的博陵崔氏。

五大望族雖然形成於魏晉時期,但是到了唐代依然地位尊崇,至於尊崇到什麼地步,一個例子就可以完美說明。

據可靠記載,有一次唐太宗為公主招駙馬,結果詭異的現象出現了:大臣們居然紛紛稱病躲避,無人應征……是的,你沒有看錯,因為他們都想和五大望族聯姻,以至於連公主也不願娶!

這就說明五大望族在唐代的地位確實非比尋常。

講完出身,接下來我們要秀才華了。

出身名門,又是長子的王維從小接受的是全麵的素質教育,《唐才子傳》記錄他“九歲知屬辭,工草隸,閑音律”,也就是說王維不僅從小吟詩作文,還工書擅畫,雅通音律。

一般來說,我們普通人一輩子能練就一樣看家本領就阿彌陀佛了,可是,人家王維卻是樣樣都玩出了花。

作詩就不用說了,詩至盛唐,眾體皆備,而王維無所不長,明代《唐詩品匯》中說“五古七古,以王維為名家;五律七律五排五絕,以王維為正宗;七絕以王維為羽翼。”除此之外,王維還以自己的一顆雲水禪心將山水田園詩開辟出一個新境界。

書法上王維兼長草、隸各體;畫畫更是開山鼻祖級別的超級大BOSS,後世譽其為“南宗畫派之祖”,錢鍾書更是奉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連王維自己都自負地說“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

音樂才能也是被傳的神乎其神。傳說有人弄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如何題名。王維瞥了一眼便輕描淡寫道 :“圖中所彈乃《霓裳羽衣曲》第三疊第一拍。”這都能看出來?有好事者便請來樂師演奏,對照之下竟是分毫不差。

有如此才華如果人還長的帥,那真的就是沒天理了。

偏偏這種“沒天理”的事就讓王維攤上了,後人形容王維“妙年潔白,風姿鬱美”。可以了,不需要更多了,就這8個字的想象空間已經足以傾倒眾生了。

看到這,是不是已經發自內心地羨慕嫉妒恨:有如此出身,又何必有如此才華,有如此才華,又何必有如此顏值啊!

先別急著膜拜,下麵還有更刺激的:王維同學不僅才華顏值雙在線,更讓人嫉妒到吐血的是,他居然還一舉打破了天才們智商高情商低,一正必一負的千古魔咒。(反麵典型:王勃、駱賓王……)

口說無憑,上實錘:話說有一天王大帥哥心血來潮,想約一個叫裴迪的好友出來遊山玩水,而裴老弟當時正頭懸梁錐刺股,熱火朝天備考公務員,這個時候換你會怎麼說?

我猜一般人大概會這樣講:學啥啊,出來嗨!然而,人家王維是這樣說的:“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意思就是:還不都是因為你太與眾不同、太有趣了,我實在忍不住想喊你出來耍哦。

咱還能再會聊天一點嗎?就憑這句話,裴迪是不是“天機清妙”我們不知道,你王維“天機清妙”倒是證據確鑿了。

所謂“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裏挑一”,而王維二者兼具,再加上逆天的才華,簡直百萬裏也難挑其一。

有人說:上帝給誰的都不會太多——此時此刻,我隻想代表人民群眾問一句:這話誰說的?來來來,站出來!

3

其實上麵那句話說的沒毛病。

上天固然給了王維萬千寵愛,但也確實一次又一次奪走了他最為寶貴的東西。

首先是9歲的時候痛失父愛。父親早逝,家道中落,母親獨自一個人拉扯養活7個孩子,其中艱辛可想而知,身為長子的王維沒有一天不在期盼自己可以早日成人,為母分憂。

轉眼到了十五歲,已是翩翩少年郎的王維同學決定踏上征程,進京求仕。沒爹的孩子早當家。(有爹的孩子15歲時過的是這樣的日子: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複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杜甫《百憂集行》)

就這樣,在同齡人還在摘梨摸棗的時候,王維同學已經身負詩、文、書、畫、音五項絕學,高手林立的盛唐詩壇即將迎來一個熠熠生彩的大明星。

開元716年,輝煌的大唐盛世已經拉開了華麗的序幕,一個躊躇滿誌的少年向著帝都長安的方向進發了。他的眼中透著與年齡並不相稱的沉穩與從容:我一定要金榜題名,衣錦還鄉!

唯有如此,才能重振門庭,回報母親。

長安,我來了!

4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初涉詩壇的王維絲毫沒有怯場,一上台就交出了令人驚豔的作品。比如,這首作於十七歲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不小心就刷屏刷了一千多年,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簡直是他鄉遊子逢年過節,思鄉懷舊之必備金句。

自古高手出少年啊!

憑借幾首口碑爆棚的初期代表作(另有《洛陽女兒行》《桃源行》),再加上音樂繪畫等各項技能的神助攻,王維很快就在人才濟濟的長安城脫穎而出,一舉成為王公貴族座上賓。

我們來看看當時的王維受歡迎到什麼程度:“名盛於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寧、薛王待若師友”。(寧王、薛王都是唐玄宗的兄弟)

文人墨客更是爭相以結識王維為榮,彼時的王維儼然成了上流社會“品位”的代名詞,走到哪都自帶巨星光環,身邊是清一色的土豪真愛粉。

其中,以身為重度音樂發燒友的歧王李範與王維最為投緣。(就是杜大叔詩裏 “歧王宅裏尋常見”的歧王,為玄宗之弟)

彼時李白尚未出川,杜甫還在家上牆爬樹,盛唐詩壇上王維可謂獨步江湖,一枝獨秀!

年少的王維卻並沒有因此而飄飄然,而是時刻銘記自己來到長安的目標:科考在即,勢在必得!

可就在此時,岐王卻告訴了他一個壞消息:“聽說今年京兆府試已經有人通過玉真公主舉薦,第一名恐已內定……”

聞聽此言,王維星光熠熠的眼眸瞬時黯淡了下去。歧王卻報之一笑: “摩詰不必沮喪,我自有妙計助你奪魁!”

5

幾日後,歧王在府內大宴玉真公主。

觥籌交錯間,歧王笑談自己近來得遇佳曲,欲邀公主一同賞鑒,亦喜音律的玉真公主自是欣然允之。

岐王一個手勢後,但見樂廳內款款步出一個懷抱琵琶的少年,長身玉立,眉目疏朗,向王爺公主大方施禮之後便風姿落落地行至樂廳中央就座。

玉真公主不禁暗自驚歎:此少年氣度雍容,不似伶人,不知何許人也?

再回看處,少年已是輕撥琴弦,指尖翻飛,一首《鬱輪袍》如山澗清泉傾瀉而出,頃刻間大廳之內鳳吟鸞吹,佳音繞梁,明快處似高山落流水,哀切處如孤雁嘯長空。

一曲終了,玉真公主驚為天人。“如此才俊,屈就樂工,簡直暴殄天物啊!”

岐王聞之朗然一笑:“皇妹誤會,此人並非樂工,乃是為兄知音。他不僅琵琶彈得好,詩詞繪畫更是當今獨步,實為難得一見之全才。”

玉真公主更加驚詫:“此人還能吟詩作畫?可有詩作可賞?”

聞聽此語,王維放下琵琶,從容奉上詩稿,公主翻開詩集,頓感眼前一亮:原來字也寫的這麼好!

而接下來映入眼簾的這首小詩,其清新絕倫,更是令玉真公主驚唿不已!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我早就拜讀此詩,一直以為是先賢佳作,沒想到竟出自當世少年郎之手!如此大才,何不參加科考,一展所長啊!”

劇情至此,正中岐王下懷。於是,其頓做痛心疾首狀:“唉!不瞞皇妹,此人身負絕學,誌在奪魁,而今聽說第一名已由皇妹許與他人,恐怕他是不會去赴試了……大唐失此良才,實在可惜啊!”

語罷,岐王端起酒杯一飲而盡,而後又是一聲喟然長歎:“唉!可惜啊可惜……

性情中人的玉真公主此時已徹底被岐王飽滿的情緒所感染,隻見她玉手一拍,娥眉一挑,豪氣幹雲地說道:“好個有誌青年!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要靠才華。如此人才不中狀元,誰中狀元?!我現在就發消息給考功郎,必取王維為解頭!”

大功告成!岐王心中暗喜,表麵卻是故作嗔怒:“摩詰,還不快向公主致謝!”

6

就這樣,自帶才華+貴人相助,十九歲的王維在京兆府試中一舉奪魁,光耀門楣,第二年又進士及第。

這絕對是一件秒登頭條的大新聞。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在唐朝三十歲考中明經出門已經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唿了,但是五十歲中進士卻還是可以敲鑼打鼓的風光事。

比如,孟郊46歲才考中,慶功宴和退休儀式差不多都可以一起辦了,還豪情萬丈地寫下了“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而王維不過才20歲就中了進士,其風光程度可想而知。

《少年行》

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係馬高樓垂柳邊!

別人窮其一生追求的繁華與風光,王維弱冠之年便已盡數擁有,怎不令人誌得意滿。

母親,我終於做到了!無愧你的付出與期待!

此時的王維,恰似一個少年英俠,滿懷盛唐的意氣與豪情。就在他張開雙臂準備盡情擁抱更加美好燦爛的明天時,意外發生了……

7

進士及第後,王維被量才適用,任職為太樂丞,專門負責皇家歌舞音樂類事務。這個藝術類職位對王維來說,可謂人崗相宜,如魚得水。

可是王維一路走來實在太順利了,嫉妒眼紅者自然不在少數。所以任職不到半年,就因為“伶人舞黃獅子”被人一舉告發,貶官千裏。

隻是舞個獅子而已,有那麼嚴重嗎?答案是有的,因為在唐代黃獅子舞是帝王專利,任何官員在皇帝未到場之時,不得私自觀看,否則論罪處理。

看似是一件小事,卻犯了皇家大忌,王維因此被貶出帝都長安,遠赴千裏之外的山東濟州任職司倉參軍。

一朝從風光無限的皇家歌舞團團長下放到基層糧倉管理員,對王維來說簡直就是從雲端跌落深淵,回首昨日還是熱手可熱的王公貴族座上賓,今時卻已是無人問津的天涯淪落人。

二十年的寒窗苦讀才走到今天的位置,而失去卻隻是一瞬間……

微官易得罪,謫去濟州陰。

縱有歸來日,多愁年鬢侵。

縱有歸來之日,或許也已是兩鬢斑白——敏感的王維已經預感到此去前程叵測:還會有柳暗花明的一天嗎?

王維的預感沒有錯,他的淬火之旅才剛剛開始。

8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貶黜的歲月中,最牽掛的還是魂牽夢繞的家,萬千的思鄉之情見到遠道而來的故人卻隻化作輕輕地一問:老鄉,你來的時候我家窗前的那株臘梅結花苞了嗎?

看似不經意的一問,卻讓每一個讀到的人都禁不住心起漣漪。又是一首思鄉的佳作,比之17歲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更添意境。

濟州的基層公務員王維一幹就是4年,好不容易後來遇到大赦,終於回到長安,可惜很快又被分配到淇上,境遇並沒有什麼起色。

二十到三十幾歲的大好時光就這樣在仕途蹭蹬中悄然流逝,而長兄如父,此時的王維還擔負著家庭的重擔——“小妹日長成,兄弟未有娶”,所以即使心中苦悶,也隻能 “此去欲何言,窮邊徇微祿。”

好在上天並沒有將王維徹底遺忘,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拜相,王維上詩明誌,被提拔為右拾遺,從八品,與第一個官職太樂丞為同級。用了十幾年才回到曾經的高度,可見“舞獅案”對王維來說是個多大的坑。

好不容易才從坑裏爬出來,可惜好景不長,三年之後張九齡被口蜜腹劍的李林甫所排擠,貶為荊州長史。王維又一次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

“舉世無相識,終生思舊恩!”望著恩師張九齡黯然離去的背影,王維知道自己恐怕再沒有機會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了。

果不其然,他的預感又一次得到了驗證:很快,李林甫就以慰問軍隊為由將他支到了荒遠的涼州,是的,這次被貶的更遠……

但是這次我們要感謝李林甫,沒有這次出塞,也就沒有下麵這首“千古壯觀”的名篇: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不愧是畫中聖手,一個“直”,一個“圓”,一副雄渾大氣的邊塞圖唿之欲出。

幾年後,從邊塞回到長安,朝堂上依然是奸人當政,暗無天日。而曆經逆境錘煉的王維,此時此刻的心境也已經悄然發生轉變。

平生濟世之理想再也沒有辦法實現了怎麼辦?

沒關係,我還可以做一件更有意義的事——比如,為千秋萬世締造一個詩意的世界。

9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所謂締造一個詩意的世界,其實王維一句話就做到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可是王維是慷慨的,他還給到了我們以下: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千裏橫黛色,數峰出雲間;

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

……

每一句都是一幅天然山水畫。

隻是詩中有畫還不算牛,音樂家的王維還能融“詩畫音”於一爐,捕“光影色”於一瞬,讓畫麵自帶音響!不服來“聽”: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鬆裏;

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

細枝風響亂,疏影月光寒;

……

詩是有聲畫,畫是無聲詩——果然,全才就是不一樣!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正當王維亦官亦隱,決定在悠然閑適的山水世界中“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時,漁陽鼙鼓卻已動地而來,帶給他最大創傷的安史之亂爆發了。

10

安史之亂,李白,杜甫,王維可謂人人遭殃。

可是王維的遭遇是最凶險的,由於他才名遠播,連安祿山都是他的資深粉絲,捕獲偶像一枚,安祿山死活要給王維一個官職做。王維迫不得已,今天吃啞藥,明天吃瀉藥,試圖搞殘自己讓粉絲死了這條心。

安祿山卻是軟硬不吃,不管三七二十一給偶像頭上扣了個給事中的偽職。(你願不願意做是你的事,我給不給是我的心意!)

果然是人怕出名豬怕壯。同樣是被叛軍所俘,杜甫同學因為官小名微關了沒幾天就被放了出來,除了不能出城外,行動自由幾乎不受限製。因此才能目睹山河破碎寫出了《春望》《哀江頭》《哀王孫》等名篇,最後更是伺機逃出了長安城。

後來安史之亂平定,所有被安祿山授以偽官的人員全部定罪處罰,砍頭的砍頭,流放的流放,隻有王維因為在囚禁期間寫下了“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的悲愴之句幸免於難,不僅如此,後來還幾番升遷,最高官至尚書右丞,因此世人又稱其為“王右丞”。

雖然從結果來看,王維無疑是幸運的,但是被俘且出任偽職的屈辱經曆還是在他一向清雅高潔的心上刻上了沉重的一刀。從此王維抹去了對政治的最後一絲熱情,毅然轉身走了山水更深處。

是的,那裏才是我的歸宿。

11

宿昔朱顏成暮齒,須臾白發變垂髫。

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

上天縱然給了王維很多,而奪走的卻更多——幼年喪父,壯年喪妻,中年喪母,老來無子,再加上安史之亂的創傷,午夜夢回他又何嚐不曾肝腸寸斷,痛徹心扉?

既然上天要讓我失去一切,當初為何又要給予我所有?是的,沒有人生來就是超脫的,一切不過是因為他們承受了足夠的痛。

王維的母親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虔誠到王維的名和字都取自一個佛家高人之名——“維摩詰”,這也冥冥之中注定了王維終將與佛學結下不解之緣。

曾經看盡繁華絢爛,如今也已遍嚐人間至痛,王維就此曆劫飛升,心如止水,於拈花微笑之中將山水田園詩開辟出一個新境界:詩中無我,詩中有禪。

是的,一次次的淬火,是為了讓你擺脫世間所有的浮躁和誘惑,返璞歸真,透悟生命的真諦: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生命一如這山澗深處的芙蓉花,不管是否有人來欣賞,它都會茂盛地開,自在地落:“生命從不是為了別人而存在。”

是的,一朵花的存在不是為了讓別人感慨“花近高樓傷客心”或者“叢菊兩開他日淚”,它隻是單純為了自我而綻放——這就是生命的本質。

不僅看到了花的生命,此時心境空明的王維仿佛連山水的生命都能感受到——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山水的脈搏就隱藏在這深度的寧靜中……

此外,王維也在山水自然中重新發現了自我的生命之美,有時他會在明月映照下“獨坐幽篁裏,彈琴複長嘯”,有時他會在晚風薄暮中“依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還有時他會在雨後深院內“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是的,王維賦予了山水生命,山水也療愈了王維的傷痛,清風明月間,他們相互陪伴,彼此成就。

761年,一個風輕雲淡的日子裏,60歲的王維端坐桌前,寫下幾封給親友的書信之後,從容而逝——他的一生恰似一縷清風,優雅而來,優雅而去。

這是我第一次寫到一個人離去而不覺得感傷,俗世的生命雖然已經走到盡頭,但我相信王維已然在另一個世界“坐看雲起”。

但去莫複問,白雲無盡時。

12

王國維先生在《文學與教育》一書中說過:“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學家,何則?政治家與國民以物質上之利益,而文學家與以精神上之利益。夫精神之於物質,二者孰重?且物質上之利益,一時的也;精神上之利益,永久的也。”

客觀地說,王維在政治上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成就,他的偉大之處在於他集詩人,畫家,音樂家,書法家,佛學家等多種身份於一身,是盛唐氣象的完美代表。縱然李白千秋逸調,杜甫一代規模,但若論才華的全麵性,王維毫無懸念是唐代詩壇第一人。

雖然今天我們已經難窺其書法繪畫之真跡,但好在王維以他豐富、從容、優雅的盛唐特質為我們留下了一個空靈淡遠的山水世界,讓奔走紅塵的人們能夠偶爾放慢腳步,於“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雲”的愜意中感受山水自然的饋贈,從“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的靜謐中覓一處心靈棲息之地,在“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禪機中參悟麵對人生困頓的平靜……

是的,“一個人隻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王維做到了,你呢?

最後更新:2017-10-14 23:03:28

  上一篇:go 《羞羞的鐵拳》:就喜劇而言,馬麗是bug一般的存在
  下一篇:go 鹿晗關曉彤公布戀情;那英宣布退出“新歌聲”;《空天獵》票房慘淡疑似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