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方出貨量位列全球第一;上海高通訴美國高通宣判;東芝無法在8月31日前完成交易
1、京東方智能手機液晶顯示屏出貨量均位列全球第一
2、2018 年將成 5G 元年,日、韓商業化布局最積極
3、Intel 新一代采台積電 16 納米製程 VPU,Myriad X 正式問世
4、分析師預測2018年蘋果iPhone銷量將增長23%
5、夏普指控海信侵犯其專利 要求美ITC介入調查
6、MOSFET供需緊張到年底後段封裝訂單能見度無虞
7、HTC節節敗退 在台智能機市場被OPPO超越
8、上海高通訴美國高通索賠1億一審宣判:後者沒侵權
9、深天馬全麵屏年內量產 收購廈門天馬將衝擊行業龍頭
10、東芝無法在8月31日前完成出售芯片業務交易
一、京東方智能手機液晶顯示屏出貨量均位列全球第一
京東方2017年上半年淨利潤43億元 智能手機液晶顯示屏出貨量第一。京東方科技集團(京東方A:000725,京東方B:200725)發布2017年半年度業績報告,上半年營收446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比增長68.6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3億元。
2017年上半年,BOE(京東方)重大建設項目進展順利,事業布局穩健推進: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點亮投產,合肥第10.5代TFT-LCD生產線設備提前搬入,升級合肥整機智能製造生產線,建設再生醫學研究院;和北航簽訂“中國醫工矽穀”項目合作協議,完成京東方成都數字醫學中心項目合作協議,啟動收購法國上市公司SES(SES-imagotag SA),初步形成BOE畫屏藝術零售業務、實體零售店電子標簽物聯網係統、金融零售物聯網係統。同時推出多款AMQLED、柔性AMOLED、AR/VR等前沿技術顯示產品,無創血液監測係統及國內首創心肌、角膜等再生醫學細胞膜片。
2017年上半年,BOE(京東方)研發投入31.7億元,新增專利申請量超4,000件,其中柔性OLED、人工智能、大數據領域新增專利申請同比增長22%,累計可使用專利數量超過5.5萬件,位居全球業內前列。
根據2017年上半年市場數據,BOE(京東方)智能手機液晶顯示屏、平板電腦顯示屏、筆記本電腦顯示屏出貨量均位列全球第一,顯示器顯示屏、電視顯示屏出貨量居全球第二。
二、2018 年將成 5G 元年,日、韓商業化布局最積極
TrendForce 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指出,相較於 4G 移動通訊技術,5G 提供更快資料傳輸速率、擴大無線通訊覆蓋麵積和降低網絡時延,在消費類以外的應用,如工業、交通、醫療等垂直行業擴展。隨著韓國計劃透過 2018 年 2 月平昌冬季奧運展示 5G 技術,2018 年將成為 5G 元年,預期各國移動運營商將以更積極態度采用 5G 技術,實現營收的多樣化,以挽救傳統語音和數據服務 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下滑困境,而 5G 正式商業化預計將於 2020 年展開。
拓墣產業研究院研究協理謝雨珊分析,5G 商業化以日、韓國兩國最為積極,分別規劃透過 2018 年 2 月平昌冬季奧運、2020 年 7 月東京奧運會主辦機會,作為 5G技 術展示。其中,韓國 SK Telecom(SKT)測試範圍包括端到端 5G 網絡的存取與核心單元,並支持智能手機與各式移動設備;KT(Korea Telecom)則利用 5G 推出同步觀賽(Sync View)、360 度全景 VR(360 VR)、時間切片(Time Slice)等技術,讓觀眾得以身臨其境觀看冬季奧運。
5G 帶動 GaN 市場發展,估手機射頻前端市場 2022 年將成長至 260 億美元
從技術端來看,謝雨珊指出,5G 技術涵蓋毫米波(mmWave)頻率和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MIMO)天線運用, 以實現無線整合及架構上突破。由於 5G 頻率高,對於高功率、 高密度、高性能的射頻元件需求增加,其中氮化镓(GaN)符合其條件,滿足 5G 對功率放大器(PA)高頻需求,帶動未來 GaN 市場商機。
另一方麵,5G 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MIMO)技術運用在基地台,促使基地台天線數量成長,加速天線及 D2D(Device to Device)核心技術研發。而超密集組網(UDN)、高頻段通訊將使設備需求產生變化,包括對小型基地台的需求。當移動終端在網絡升級後,將提高載波技術應用,以及持續提升手機支持的頻段,預估手機射頻前端(RF Front-end)元件市場產值從 2017 年 110 億美元,成長至 2022 年 260 億美元。
三、
Intel 新一代采台積電 16 納米製程 VPU,Myriad X 正式問世
日前才推出全球第一款采 USB 格式的獨立 AI 加速器 Movidius Neural Compute Stick 的英特爾(Intel)旗下芯片製造商 Movidius,29 日又宣布推出全新的 Myriad X 視覺處理單元(VPU)。這是全球第一個配備專用神經網絡計算引擎的係統芯片(SoC),可用於加速端的深度學習推理,比如無人機、機器人、智能鏡頭、虛擬現實等產品。
據了解,Myriad X 導入稱為神經計算引擎(Neural Compute Engine)的新架構,這是一種芯片 DNN 運算加速器。Movidius 表示,在該加速器的幫助下,Myriad X 可在理論計算能力 4+ TOPS 的基礎上,達到超過每秒兆次(TOPS)的最高輸出量。這在針對深度學習的應用,例如無人機、機器人、智能攝像機、虛擬現實(VR)等產品,可以提供在同樣功耗條件下更強化的性能。
此外,Myriad X 還有 4 個內含 C 語言程序設計,以及 128 位超長指令集(VLIW)的向量處理器。借由前代 Myriad 2 處理器一樣配置的 MIPI 通道,以及擴展的 2.5 MB 存儲器,使 Myriad X 達到更多圖像及視覺加速器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如同 Myriad 2,Myriad X 的向量處理器也是針對電腦中視覺工作負載優化的專門 SHAVE 處理器,Myriad X 同樣也支持最新 LPDDR4 存儲器。
Myriad X 另一個新功能是 4K 硬件編碼,其支持 30 Hz(H.264 / H.265)和 60 Hz(M / JPEG)的 4K 硬件編碼作業。界麵方麵,Myriad X 支持 USB 3.1 和 PCIe 3.0 兩項對外連結端口。所有一切都與 Myriad 2 一樣,將在 2W 功率內完成,甚至有機會更低到 1W 功率。
新 Myriad X 相較前一代 Myriad 2 提供更優化的功耗表現,原因是來自采用台積電 16 納米製程。從 28 納米製程縮小到 16 納米 FinFET 製程,Movidius 能使 Myriad X 功率節省,投入更多到 SHAVE 處理器、加速器、界麵和存儲器。
雖然英特爾有自己的晶圓廠,Movidius 表示,英特爾 2016 年收購之前,Myriad X 就已在進行研發,且已選定台積電 16 納米 FinFET 製程生產。相較之前的 Myriad 2 以 28 納米製程生產,足足提升了一個世代。
盡管具體細節尚未公布,隨著 Myriad X 發布的軟件開發套件(SDK)一起問世,包含一個神經網絡編譯器,以及用外掛方式開發應用的專門化 FLIC 架構。因此 Myriad X 和 Myriad 2 一樣,可透過專屬的 Myriad Development Kit(MDK)進行程序設計。
據了解,現階段 Myriad 2 將不會被 Myriad X 取代。因在 2016 年 1 月,Myriad 2 的價格已降到每顆 10 美元以下。Myriad X 使用更高成本的 16 納米 FinFET 製程,以及額外的硬件結構,在性能更高、價格也很可能更高的情況下,短時間內要“改朝換代”恐怕不容易。
四、分析師預測2018年蘋果iPhone銷量將增長23%
盡管分析師們在數字方麵無法達成一致,但是幾乎所有的最新預測都認為iPhone的銷量將會在2018年實現強勁增長,增長預期在9.1%到23%不等。
市場分析機構IDC預計,2018年iPhone的銷量增長將達到9.1%,iPhone 7s係列則會在明年實現近兩位數的增長。iPhone 8的到來將會讓iPhone在2018年迎來重大升級周期,蘋果的情況隻會變得越來越好。
華爾街普遍預測iPhone明年的增長幅度將達到13%,來自摩根斯坦利的知名蘋果分析師Katy Huberty認為,這一數字將會達到23%。在解釋這種差異時,Huberty表示,華爾街誤解了iPhone在中國市場銷量下降的原因。
Katy Huberty指出,iPhone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下滑並不是蘋果失去了對Vivo等本土品牌的優勢,而是中國消費者正在等待蘋果在iPhone上做出改變。與此同時,Katy Huberty提出了一個事實作為證據,那就是人們對蘋果產品的需求並沒有減少。Mac電腦、iPad以及服務業務都正在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
另外,Katy Huberty還提出了銷量和發貨量之間的區別。大部分數據顯示,發貨量可能無法反映最終的銷售數據。她還表示,與中國本土品牌相比,iPhone的質量更高,這意味著消費者的升級頻率更低。
五、夏普指控海信侵犯其專利 要求美ITC介入調查
據路透社北京時間8月30日報道,日本夏普公司周三表示,已要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調查中國海信集團,使得雙方的爭執進一步升級。夏普已指控海信侵犯其專利。
夏普此前已把美洲電視品牌使用權授權給了海信。然而,為了奪回品牌使用權,夏普今年6月在美國起訴海信,聲稱海信在美國以夏普品牌銷售低質低價液晶電視,損害了夏普品牌形象,要求海信停止使用夏普商標,並索賠至少1億美元。
企業之所以頻繁在ITC提起訴訟,是因為ITC有權禁止侵犯美國專利的商品進口到美國。相比之下,企業在法院提起訴訟則是為了贏得賠償金。
夏普計劃在2018財年(始於明年4月)將全球電視機銷量提高一倍至1000萬台以上。作為這一計劃的一部分,夏普已表示,正在中國擴大電視機銷售活動,利用高端品牌重新進入美洲電視市場。
夏普目前的控股股東是富士康,後者是全球最大電子品代工商。
六、MOSFET供需緊張到年底後段封裝訂單能見度無虞
時序進入智能手機傳統旺季,快充話題持續發酵,大陸四大天王Oppo、Vivo、華為、小米將陸續導入更多快充功能,另一方麵,超微(AMD)、英特爾(Intel)、NVIDIA新款服務器平台、顯示卡等產品陸續進入市場,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使用顆數大增,但國際龍頭業者功率分離式元件部分因轉攻車用、工業用之超接麵(Super Junction)、絕緣閘雙載子功率場效電晶體(IGBT)等高階領域,傳統PC用MOSFET供需持續緊張,IDM廠外包比例增加,後段封裝廠商看好MOSFET供需趨緊將持續到年底沒問題,如捷敏、菱生等業者訂單能見度基本上看至第3季底無虞,其中,捷敏8月營收可望再挑戰單月新高水準。
功率半導體封測廠捷敏主攻MOSFET、IGBT、二極體、電源管理IC封測,約有7成以上聚焦MOSFET封裝。熟悉相關產業人士表示,如台係MOSFET業者大中、富鼎、尼克森已經陸續因應供需狀況調整價格,市場看好這波供需緊張至少持續到年底,不管是功率半導體元件廠還是後段封裝廠,營運都可望持續受惠。
熟悉捷敏人士表示,市場估計,今年MOSFET產業供需狀況大致底定,將持續供不應求到年底,也使得捷敏訂單能見度相當清晰,第3季底已無太大問題,估計第3季整體營收將逐月成長,8月營收將優於7月,持續保持高檔。捷敏上半年受到匯損衝擊,不過市場看好今年業績仍有機會挑戰5~10%成長區間,車用電子產品陸續進入認證,也因車用電子前景看好,整體功率半導體市況呈現正向發展。
熟悉產業人士表示,今年國際巨頭包括英特爾、NVIDIA、超微新產品大軍百花齊放,新款CPU或顯示卡產品鎖定人工智能(AI)、挖礦、電競領域,服務器平台鎖定資料中心等熱門潛力市場,PC相關用MOSFET供需緊張。其次,智能手機快充蔚為風潮,以及節能家電、新能源車等,今年功率半導體市場應用可說是熱鬧非凡。
捷敏2017年第2季獲利已經創下曆史次高,上半年EPS為2.39元,7月營收也下營收新高水準,市場看好8月將會再創單月營收曆史新高,後續捷敏持續布局車用領域,包括自駕車、充電樁等,都是捷敏積極布局領域,目前持續保持良好的認證進度。
而IGBT更是高階工業用、車用功率半導體發展趨勢,熟悉封測業者表示,捷敏目前IGBT相關產品營收比重約5%,雖說是起步階段,但看好其未來潛力高,2018年IGBT元件封裝之業績比重,可望挑戰1成。捷敏發言體係對於財務數字等訊息,並不公開評論。
七、
HTC節節敗退 在台智能機市場被OPPO超越
據《電子時報》北京時間8月29日報道,業界消息稱,在競爭加劇的情況下,中國台灣前兩大智能機廠商HTC和華碩要扭轉陷入困境的智能機業務,麵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按照智能機出貨量計算,OPPO在今年7月份超越了HTC成為台灣第四大智能機廠商,排在三星電子、蘋果公司以及華碩之後。而且,當地零售渠道的數據顯示,OPPO旗艦機R11成為了7月份台灣最暢銷Android智能機。
HTC今年6月份營收達到新台幣68.91億元(約合2.2848億美元),創下今年目前為止的最高水平,這歸功於最新旗艦機HTC U11的發布。然而,U11的銷售勢頭似乎在7月份開始放緩,拖累當月營收降低至新台幣61.9億元,環比下降10%,同比下降2%。
消息稱,下半年對於HTC來說更為困難,因為U11已經上市了一段時間,而蘋果、三星、LG電子、華為、OPPO、小米公司等其他智能機廠商將開始推出他們的新旗艦機。
因此,業界推測HTC正在評估戰略選擇也就不足為奇了。消息稱,HTC可能考慮剝離虛擬現實業務,甚至出售整個公司。HTC拒絕就市場推測置評。
華碩的業務運營也在今年上半年遇到了阻礙,拖累第二季度每股收益降至新台幣2.70元,創下近7年來的新低,迫使其把下一代ZenFone 4家族產品的發布時間從此前的4月份推遲到了8月份。
華碩還被迫在近期重組了企業結構,調整營銷策略,旨在提高管理係統的效率,加快新產品進入市場的速度。不過,華碩的新營銷策略和新企業結構能否扭轉其智能機業務還有待觀察。
消息稱,華碩已經在公司內部把今年的智能機出貨量目標從最初的2000萬部下調至了1500萬部。
八、上海高通訴美國高通索賠1億一審宣判:後者沒侵權
據《勞動報》報道,昨天,上海高院對備受各界關注的“中美高通”商標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作出一審宣判,該案曾被人稱為繼美國蘋果與唯冠ipad商標糾紛之後,中國知識產權糾紛的“一號大案”。
2013年9月25日、9月27日,上海高通向公證機構分別申請網絡證據公證,公證美國高通在官方網站及其官方博客宣傳、介紹卡爾康公司產品及服務時,使用了“高通處理器”、“高通驍龍處理器”、“高通參考設計”等表述,並以“美國高通公司”、“高通公司”、“高通技術公司”等表述指代卡爾康公司及其在華關聯公司。2014年4月28日,上海高通向上海高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被告美國高通停止在企業名稱中使用“高通”字號,連帶賠償其損失人民幣1億元並支付其因維權所支付的合理費用人民幣50萬元並登報道歉。
庭審中,上海高通堅持認為,其使用、注冊“高通”作為商標和企業字號遠早於三名被告,美國高通、高通中國公司及高通上海分公司使用和注冊包含“高通”字號的企業名稱,致使一般公眾產生混淆,不能辨別“美國高通”還是“中國高通”。且美國高通曾一度試圖收購原告,故其用“高通”作為其翻譯的企業名稱的字號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主觀惡意明顯。同時,由於被告與原告的經營範圍重合或近似,經營的產品和服務類似,被告使用包含“高通”字號的中文企業名稱,不可避免地將會使相關公眾對於原、被告產生市場混淆誤認,構成不正當競爭。
法院判決認為,該案被訴侵權的手機芯片、“參考設計”服務,與原告上海高通相關商標的核定使用商品漢卡,相關商標的相關核定服務項目均不構成類似商品或服務,原告上海高通關於美國高通等三名被告將相同或近似商標“高通”“高通驍龍”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的行為、以及將“高通”字號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突出使用行為構成商標侵權的訴訟請求,缺乏事實與法律依據,法院予以駁回。
同時,法院認為,美國高通等三名被告具有使用“高通”字號的正當理由和合法依據,其相關注冊及使用行為並無不當。上海高通關於三名被告注冊及使用“高通”字號構成擅自使用他人企業名稱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訴訟請求不能成立,法院駁回了原告全部訴訟請求。
九、
深天馬全麵屏年內量產 收購廈門天馬將衝擊行業龍頭
今年以來,受終端產品與技術升級對麵板需求增加等因素影響,中小尺寸麵板市場供應偏緊,麵板廠商市場供應持續緊俏。其中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深天馬”)上半年產線滿產滿銷,並在布局AMOLED和全麵屏產品,有望趕上這一波全麵屏的浪潮。
日前,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深天馬”)發布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2.04億元,同比增長24.83%;淨利潤2.65億元,同比增長69.15%。
中報披露,在量產技術應用方麵,深天馬a-Si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已十分成熟;托管的廈門天馬第5.5代LTPS產線繼續保持滿產滿銷,第6代LTPS產線產能和良率持續提升;聯營公司上海天馬有機發光第5.5代AMOLED產線FHD產品已實現量產交付;武漢天馬第6代LTPSAMOLED產線於2017年4月20日實現全線貫通,並成功點亮5.5寸剛性和柔性AMOLED產品。
深天馬表示,公司聚焦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為代表的消費品市場和以車載、醫療、POS、HMI等為代表的專業顯示市場,在LTPS、AMOLED、觸控一體化技術(On-cell、In-cell)、柔性顯示、ForceTouch等方麵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TEDIn-cell內嵌式單芯片觸控顯示解決方案已大量導入終端客戶;在全麵屏方麵,將於年內實現量產。
另一方麵,深天馬因計劃購買廈門天馬100%股權正在進行資產重組,尚在等待主管部門確認。廈門天馬擁有中國大陸第一條第 5.5 代及第一條第 6 代低溫 多晶矽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LTPS TFT-LCD)及彩色濾光膜(CF) 生產線,目標市場定位於中小尺寸顯示市場,第 6 代 LTPSTFT-LCD 及 CF 生產線,目前正處於良率爬坡階段。
目前深天馬的產業基地分布在深圳、上海、成都、武漢、廈門、日本等六地,已經為近千家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顯示解決方案和服務支持。一旦完成此次資產重組,深天馬將在規模以及協同效應能力上將顯著增強,同時配合其核心競爭力和產業布局,有望向全球頂級的中小尺寸麵板廠商發起衝擊。
十、東芝無法在8月31日前完成出售芯片業務交易
北京時間8月30日早間消息,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說法稱,東芝很可能無法在此前提出的8月31日截止期限之前,敲定以175億美元出售存儲芯片業務的交易。東芝目前仍然與收購方存在細節分歧。
消息人士表示,與西部數據所牽頭財團的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西部數據日本的負責人正在敲定細節。不過,雙方還沒有就某些細節,例如未來西部數據的持股比例達成一致,而雙方仍將繼續談判。
東芝發言人表示,不會對談判細節置評。西部數據拒絕對此做出回應。
東芝過去幾個月一直在嚐試出售存儲芯片業務,以彌補與美國核能業務西屋電氣有關的超過60億美元負債。
東芝計劃於明年3月底的本財年底之前完成出售,確保不會連續第二年報告負的資產淨值。這樣的結果可能導致東芝被東京證券交易所摘牌。
考慮到監管部門審批可能需要6個月時間,因此東芝希望在8月底前與競購方達成協議,確保交易能及時完成。
除西部數據之外,該財團還包括私募股權公司KKR,以及日本開發銀行創新網絡。消息人士表示,該財團提出的收購價格約為1.9萬億日元(約合175億美元)。
【關於轉載】:轉載僅限全文轉載並完整保留文章標題及內容,不得刪改、添加內容繞開原創保護,且文章開頭必須注明:轉自“摩爾芯聞MooreNews”微信公眾號。謝謝合作!
最後更新:2017-10-07 2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