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護理與監測 智能可穿戴發展的另一個方向
我們知道,過去幾年,發展勢頭較好的智能可穿戴設備當屬手環與手表,但它能實現的功能無非都是聚焦在記步、睡眠、心率等幾個方麵,今年7月,曾經最高估值為32億美元被視為矽穀獨角獸的智能手環廠商Jawbone宣布停業清盤。
移動醫療設備
可穿戴設備要讓用戶買單,必然需要它與智能手機之間有著明顯的差異化特點,如果智能手機能夠完整實現的功能,再把它複製到可穿戴設備上是沒有說服力與吸引力的。而諸多研究表明了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的態度:昂貴且無用。
從需求層麵,智能可穿戴設備當前的品牌標簽是與健康、運動緊密結合。而當前都市亞健康人群頗多,對健康需求強烈,本身可收集和分析用戶身體數據的可穿戴設備單品就已經具備了一個移動醫療設備的雛形,在醫藥研究和臨床領域,當前一些製藥公司、醫院、初創公司等已經在就可穿戴設備上的病患數據進行分析,進一步研究和製定護理計劃。
國外有公司從健身追蹤器以及其他設備中收集數據,改善對慢性病患者的護理以及對肥胖、糖尿病和癌症等疾病的臨床研究。智能可穿戴設備之所以能做到與醫藥健康領域結合起來,因為人的位置參數,心跳、血壓、睡眠,都是人體參數。而可穿戴設備可以統計、分析、管理、跟蹤這些數據,幫助醫學領域更好的了解並使用這些數據,本質上它可以針對每個人都建立一個醫療數據中心。
朗銳慧康(www.lrioh.com)認為當前的技術客觀條件相對成熟的一個重大標誌是,當前的感應器越來越發達也越來越便宜,因此醫學行業與可穿戴設備的結合的方向是可行的。
智能手表不應該僅僅是手機的配件,而是更加獨立的更加智能化的時尚科技外加醫療硬件單品,這才是說服用戶購買產品的理由。
最後更新:2017-10-17 12: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