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鄧州,微信也可以繳納社保了!“社保”繳費指南公布……
當人歲數大了
身體也開始“貌合神離”了
最關心的是什麼
來來來
看這裏
城鄉居民社會保險
讓你得到最大的保障
城鄉居民社會保險具體指什麼?
城鄉居民社會保險是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及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兩險”。原新農合和城鎮醫療保險合並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
“兩險”由哪個部門征繳?
2017年起,鄧州市“兩險”由地稅部門負責征繳。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征收範圍及標準如何規定?
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至59周歲,本地戶籍,非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不屬於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製度覆蓋範圍的城鄉居民,均可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繳費人可在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4000元、5000元16個檔次中,自行選擇一個檔次按年繳費。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征收範圍及標準如何規定?
在鄧州市行政區域內不屬於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範圍的人員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包括:1.農村居民;2.城鎮非從業居民;3.職業高中、中專、技校學生;4.國家和我省規定的其他人員。
根據豫人社〔2017〕47號文件規定,鄧州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年度繳費標準為180元,其中全日製在校大中專院校學生的個人年度繳費標準為150元。
2017年“兩險”采取什麼樣的征繳方式?
為方便廣大繳費人,2017年仍沿用往年“兩險”征繳模式,以各行政村(社區)統一集中征繳為主,以自行申報繳費為輔。
集中繳費依托網格化管理平台,城鄉居民在所屬行政村(社區)繳費,各村(社區)社保協管員統一將收取保費繳入地稅部門。農業戶口在校生原則上隨家庭成員在所屬村組繳費,非農業戶口在校生由所在學校統一代收代繳。下崗、破產企業失業人員逐步納入所屬村(社區)統一繳費,原所在單位服務站繼續做好繳費服務。
自行繳費方式有四種:一是微信繳費。微信搜索“河南地稅”公眾號,點擊右下角“微服務”,選擇社保費繳納,按照提示操作,可以為他人代繳。二是手機APP繳費。手機百度搜索“河南地稅手機APP”,下載安裝,經過實名認證,注冊登錄,點擊繳稅,選擇社保費進行繳費。三是銀行代收。繳費人攜帶身份證件到郵政儲蓄銀行、中原銀行繳費。四是大廳繳納。繳費人攜帶身份證件到地稅辦稅服務大廳繳費。為避免繳費擁堵,請盡量選擇微信繳費或者手機APP繳費方式,足不出戶,方便快捷。
通過集中征繳、微信繳費、手機APP繳費或者銀行代收方式繳費後,繳費人需要報銷憑證的,可持身份證件到轄區地稅部門申請開具。
五保、低保、貧困人員在繳費方麵有哪些補助政策?
五保戶醫療保險費用由民政部門全額資助;低保對象參加醫療保險,民政部門給予30元定額補助;對於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醫療保險,民政部門給予30元定額資助,市財政給予100元補貼。補助資金由各鄉鎮落實到補助對象,地稅部門按180元征收。
重度殘疾人在養老保險繳費方麵有哪些補助政策?
市財政為重度(1-2級)殘疾人,每年代繳養老保險費100元。該類殘疾人可以不再繳費直接享受財政代繳100元養老待遇,也可以選擇一檔再進行繳費,與財政代繳資金合並享受待遇。
對參保的烈士遺屬,獨生子女及計劃生育雙女家庭在養老保險繳費方麵有哪些補貼政策?
對參保的烈士遺屬,領證的獨生子女和農村計劃生育雙女父母年齡在45-59周歲的每人每年補貼100元(由計生委提供名單),地稅部門在征收環節按照繳費人選擇的繳費檔次據實征收,財政補貼由相關部門辦理。
村幹部繳納養老保險費怎麼補貼?
村幹部本人繳納養老保險費,財政每年給予1000元補貼,但是繳費低於500元的,財政不予補貼,當年不繳費的也不予補貼。地稅部門按照繳費人選擇的檔次據實證實,財政補貼由相關部門打入個人賬戶。
非本地戶籍常住人員可在我市參加醫療保險嗎?
非本地戶籍在鄧州市常住人員,可以鄧州市參保繳費,辦理暫住證享受醫保待遇。
繳費人員身份重疊如何享受政府補貼?
享受財政全額資助繳費,不再重複享受其他資助或者補貼政策。如既是五保戶,又是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的,可選擇享受五保戶全額資助繳費政策,不再享受貧困人員資助和補貼。
來源:鄧州頭條
2、點擊右下角的“微服務”,選擇“社保費繳納”
3、輸入被繳納人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點擊“確定”。
5、點擊“繳費”
6、點擊“繳款”
7、輸入繳納社保費的銀行卡號碼,此處可以輸入其他人的銀行卡號完成支付。
8、輸入銀行卡號密碼和辦理銀行卡時預留的手機號碼,獲取驗證碼後輸入驗證碼,點擊“付款”
9、稍等片刻即可看到成功支付結果。繳費人如需繳費憑證可以到辦稅大廳索取繳費憑證。
10、如果第一次支付不成功,請等待15分鍾後繼續按照上麵操作流程重新繳納社保費。
(來源:河南地稅)
綜合整理:鄧州便民網
編輯:叮叮
最後更新:2017-10-27 18:4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