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79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諸葛亮舌戰群儒是假的,但在他之前這個人舌戰群儒卻真改變了中國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在東吳舌戰群儒的故事,在中國可以說是婦孺皆知,這可惜這是羅貫中虛構的故事。不過諸葛亮之前的幾百年還真有一個舌戰群儒的牛人,而且結果也實現了他們的理想,他就是戰國時商鞅變法中的主角,公孫鞅——

話說秦國新君孝公即位後為改變國家的麵貌,登了一個布告,向天下求賢,而在魏國有一個叫公孫鞅的牛人正不得誌,便到了秦國與秦孝公談了三天三夜。

這三天裏,秦國的文武群臣,見秦孝公一連三日不上朝,不知出了何事。這日,秦孝公突然升殿,群臣皆集聚於大殿之上,隻見秦孝公說:“諸位愛卿,寡人有一事不明欲請教之。當今天下諸侯紛爭,七強並立,而秦國最弱,何耶?”群臣聞聽紛紛私語,皆不知該如何回答。

秦孝公見群臣議論紛紛,沒有確切的回答,便製止群臣的議論說:“諸位愛卿不言,寡人知也。中原諸國之所以國富兵強,皆因實行新法所致矣。昔寡人意欲變法,隻是無人可助之。今寡人得一天下奇才,助寡人變法,行富國強兵之道也。”然後,將公孫鞅請出,介紹給大家。群臣看到公孫鞅,無人相識,亦未聽說過此人。仔細觀之,雖然是相貌堂堂,儀表人才,可是畢竟太年輕,皆不屑一顧。

秦孝公接著又說:“寡人與公孫先生敘談三個晝夜,頓開茅塞,若行富國強兵之道,唯有破除舊製,建立新法,以宣揚國君之威德,教化萬民,大興農戰哉。不知諸位愛卿以為如何?”這時,站在台階上的公孫鞅唯恐一些反對變法的大臣出麵阻撓,動搖秦孝公變法的決心,便首先說:“主公,臣曾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懷疑自己行為之人,是不可能成功的;懷疑自己事業之人,亦不可能成功。’因而,請主公不可猶豫,盡快下定決心實行新法,無須顧慮天下人之議論、批評也。臣還聞知:‘行事高明之人,往往會遭到一般人之譏笑;有獨特見解的人,開始時總要受到一些人的反對和誹謗。’俗語說:‘愚笨之人,在事情辦成之後還不明白;而聰明之人,在事情發生前,就能有所察覺。’因此,不能與那些愚笨之人商議事業的開始,隻能讓他們享受事業成功之後的果實。所以,隻要能使國家富強,就不要效法舊製;隻要對庶民百姓有利,就不必沿用舊禮。請主公對變法之事勿再猶豫矣。”

大夫甘龍聽罷公孫鞅之言,心中非常不樂,便接過來話語說:“臣以為,公孫先生所言非也!臣曾聽說過:‘聖人不改變習俗,以教化人民;智者不改變舊製,方能治理好國家。’依照人民的習俗來教化人民,可以不勞而成;按舊製治理國家,各級官吏皆熟知,萬民亦會安定。若改變萬民熟知之禮法,不遵循秦之先賢傳之古製,天下人皆會議論,主公忘其先祖也。因而,古製、禮法不可廢也。望主公三思而行之。”

公孫鞅聽罷駁斥甘龍說:“大夫之言差矣,此乃世俗偏見也。一般人隻知安心於舊俗;讀死書之儒者,局限於一孔之見,這兩種人固然跳不出古製的約束也。若使此等人士治理國家,隻能按常規、舊製,循規蹈矩,何以談富國強兵乎?因而,不能與此等人商討變法、改革之大事矣。夏、商、周三代,可以用不同之禮製而王之,統一天下;春秋之五霸,亦用不同之法度而稱霸於世,號令諸侯也。所以,智者是依據形勢之變化而製定法令;愚者隻能受舊製、禮法之製約,不思進取,故不變也。因此,請主公不要聽信那些因循守舊之語矣。”甘龍被公孫鞅駁斥的麵紅耳赤,啞口無言,隻好怏怏而退。

這時,在甘龍身旁的大夫杜摯見此,非常生氣,覺得公孫鞅過於年輕狂妄,竟敢鼓動秦孝公更改舊製、禮法,此乃大逆不道之舉也,豈能不阻之?便上前說:“臣以為,當今秦國乃七強之列,不可言為弱;領地之闊,不可言小。若守古製、禮法,可國安民定,以觀天下也。臣曾聽說:‘利益不到百倍,不可變更法度;功效不過十倍不可改換器用。’臣還聽說:‘效法古代不會有過失,遵循舊禮就不會出現差錯。’因而,望主公深思熟慮而行之,萬不可輕信狂妄小人之佞言也。”

公孫鞅聽罷杜摯所言便又駁斥說:“大夫所言差矣。何為古代?何謂效法古代無過失乎?世人皆知,前世各代皆為古也。而各代所行之禮教、法度皆不同也,當效法何代為最佳乎?昔各代帝王所施行之法令,並非是絲毫不差的相互承襲。伏羲、神農治理萬民之法,是教化;黃帝、堯、舜治理萬民之法,雖然開始使用刑罰,但不牽連旁人;後來到了周代文、武二王時,又依據當時之情況製定了禮教。這就是說,曆代各禮法皆是因時因勢而定之,方能各得其宜也,並非是一成不變矣。其實,各種兵器、鎧甲、裝備等器物之變化,亦是為戰時使用需要而變化。所以說,治理國家之方法未有一成不變之理,隻要對國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商湯、周武皆未效法古代,同樣稱王,國家昌盛;夏桀、殷紂並沒有改變舊製、禮法,亦同樣身敗國亡。由此可知,反古未必錯,循古未必對也。望主公變法之心勿便哉!”

杜摯被公孫鞅一席話駁斥得啞口無言。其他一些反對變法之人,見甘龍、杜縶如此能言善辯之人,皆被駁斥的無言以對,皆不敢再言。秦孝公見群臣皆不言之,便說:“公孫先生所言正和寡人心意也。寡人亦曾聽說:‘居於窮鄉僻壤,或居於偏僻小巷之人,往往容易少見多怪;學識淺薄,或見識不廣之學究,常常進行無益之爭論。愚蠢之人感到高興之事,正是聰明之人認為可悲之事;狂妄之人感到快樂之事,正是賢能之人所憂傷之事也。’因此,寡人決心不管什麼人反對變法之事,寡人亦決心施行變法。望眾位愛卿全力支持寡人之變法焉。”這時,文武群臣聞聽秦孝公決心變法,皆不再言。

最後更新:2017-10-21 23:01:32

  上一篇:go 前阿裏巴巴CEO衛哲:早期人才流失率高達120%,馬雲用3招解決了
  下一篇:go 李白這個水貨,居然騙了我們一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