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事!京东正式杀进地产界,巨头之争即将打响!
经历了几个月的传闻和猜测之后,10月24日,京东正式宣布进军房地产市场,覆盖住宅、商业地产、特色地产三大市场,并放出豪言,称将在5年内实现流量、线上交易量的双料冠军。
目前,京东商城房产频道已经上线,已有大量新房在京东销售。据京东介绍,首期上线的京东房产频道已经有82家开发商和35家服务商入驻,涉及2027个项目,覆盖超过20个城市,并且已经与国内房地产企业碧桂园等众多开发商达成合作。消费者可以通过京东或是“京X计划”背后的多个流量入口了解到众多开发商推出的房源。
在发布会上,京东房产方面透露,双11期间,京东房产就将与碧桂园将推出“京碧辉煌”计划,在湘赣闽桂四省联动。
京东房产业务选择这个时间点上线,让双十一大战增添了新品种火药味,众所周知,就在半个多月前,支付宝的租房频道正式上线。但京东房地产部总经理曾伏虎的解释是,现在上线是因为:“我来了一个季度,得抓紧时间转正。”这听起来像是玩笑话,对于京东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来说,切入一个规模以十万亿计的市场,怎么也该借个天时地利人和。
虽然京东在地产业务上的脚步比阿里慢了一点,京东集团副总裁辛利军也坦陈,直到今年,京东才像拨玉米那样,把自己的能力拨开来看,发掘给更多产业赋能的可能。但是这一次,京东想的比阿里更大更全。当支付宝只是想给公寓品牌运营商一个免费的入口,京东考虑的是一套与房地产多种业态合作,并且一起做大蛋糕的模式。
一言以蔽之,对于房地产,阿里还只是想尝试一下,而京东一下子就上升到了生意高度。那么,它就必须想好三件事:做什么、凭什么和怎么做。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出现了许多知名开发商的身影,其中碧桂园、蓝光集团等已经与京东达成了战略合作,其他的则抱着感兴趣的态度,没人会怀疑京东在导流方面的能力。房地产是个低频生意,开发商最头疼的就是客户在哪里,唯一肯定的是,大购房人大多数是京东的客户。截至6月末,京东商城的用户数为2.6亿个,这个数字仍在快速增长之中。
另外,众所周知,京东的大股东是腾讯,2年前,双方推出了京腾计划,京东获得了腾讯的流量入口,此后这个计划被延展为京X计划,为京东引流的平台增加了今日头条、百度、奇虎360等。按照京东的估算,这些合作伙伴可以到达100%的互联网用户。
一直以来,在地产项目中,营销费用的占比很高,知名开发商才可以实现1.5%、2.5%水平,很多小开发商甚至需要投入7~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一个百亿规模项目,仅营销费用就要七、八个亿,其中相当一部分花在了筛选客户的过程中。但凡开发商的靶心能准一环,便可节约大量成本。
由于京东掌握了用户多个维度的数据,例如家庭地址、工作单位、购买记录,甚至是年龄、婚姻状况和有无生育,具有精准到达潜在购房人的能力。京东唯一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把握精准投放的分寸,不过分干扰用户,不泄露用户数据。
虽然总价不菲,但房屋终究是一种货品。辛利军认为,京东最重要的能力是——实现人和货更有效率的匹配。据其介绍,京东目前管理着超过500万个SKU,而沃尔玛的SKU数为15万个,但两者的存货周转率相同。
当然,作为一个互联网零售企业,京东比开发商的科技含量高很多。它还有很多可以输出的东西,例如在线上线下一体化方面的经验,一些好用的技术和软件,运营会员的能力等,甚至包括它成熟的支付系统,以及金融服务业务。
事实上,京东很早就开始房产方面的尝试。如京东与远洋、绿地等房企合作,进行不局限于众筹的购房促销等活动。有行业人士评论称,市场中频频传出京东布局房地产的声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京东近年来获得较大规模的土地储备。据京东2016年财报披露,截至2016年底,京东已在全国15个城市拿下390万平方米土地,合5850亩。
但据曾伏虎透露,京东房地产的定位既不是开发商也不是买家,而是服务商。换言之,京东要做的是房地产电商,并不会涉及房地产开发。亦有京东内部人士对全天候科技表示,京东已有的土地主要是配合电商主业,如用于办公、仓储和物流,京东不可能发展房地产业务。
辛利军也一直强调,京东进入地产市场,不是分蛋糕的,而是帮大家把蛋糕做大的。不过,地产圈内有个公认的结论,目前一手房年交易规模在10万亿左右,10万亿将是市场的顶部。这意味着,新房市场的蛋糕已经确定尺寸了。如果京东希望做一个大蛋糕,则需要在其他业态上寻找机会。
虽然房地产电商的概念由来已久,但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房地产交易具有长周期、大金额、强监管属性,首付款一般都得打到建委的资金监管账户上。因此,要实现房地产的线上交易,首先要打通政府环节。正是由于这个难题,此前的房地产电商实际上售卖的只是优惠券,例如3万抵十万,本质上是广告,顺便起到收诚意金锁客的作用。这种商业模式常常孽生各种违规操作,自2014年开始,一二线城市相继叫停了房地产电商。
那么,京东还如何实现线上交易,像卖3C产品那样卖房子呢?曾伏虎认为,京东具有金融服务的能力,在政策允许的框架内,京东可以运用这方面能力,“京东目前还是平台的思路,会帮助开发商一起开发系统,提供展示、服务跟踪评价、服务商筛选比较等多维度功能,给消费者提供足够的信息,来消解其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
另外,虚假房源是房产电商平台的一个顽疾,曾伏虎表示,京东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对于正品行货的保障,这套正品行货的保障办法同样适用于房地产业务,包括有怎样的进驻要求、对哪些部分做核验和管理、如何通过第三方数据和反馈做管理和监测等,“京东在这方面是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链家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房产销售总规模在20万亿,其中二手房规模在6万亿左右,二手房租赁占2万亿,而新房的交易规模达到12万亿左右,规模占比最大。而链家在2016年,其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巨大的市场空间,成为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的必争之地。
从另一个角度看,互联网巨头也能借机让自身的产品、大数据等渗入大众生活的更多层面。比如支付宝信用体系的加入就让房源有了保障,用户的租房体验也得以提高。由此,互联网巨头能够与大众之间产生更加紧密的黏性。在衣食行都被互联网巨头渗入之后,住这一最重要的层面终究也没有成为“漏网之鱼”。
今年9月底,支付宝的租房业务正式上线,10月10日,支付宝又宣布已有超过100万间公寓正式入驻支付宝,并在8座城市开启支付宝信用租房。蚂蚁金服创新及智能服务事业部总经理王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把它放到战略高度,要做成中国最大的租房平台。”
而在新房市场,2010年淘宝房产频道正式推出,曾一度陷入困境,并于2014年并入虚拟及生活服务事业部后重新包装上线。
另一头,认识到用户的需求已经不再是简单购物,而是更多的体验和乐趣,苏宁开始与万达、恒大合作,将联合定制苏宁广场、生活广场、苏宁超市、红孩子母婴、苏宁影城、苏宁小店入驻国内主流的商业广场、各类住宅小区等。
实际上,京东在此次房产业务发布之前,也有过多次房产电商业务的尝试。2014年双十一期间,京东金融联合远洋集团开展互联网营销,试水房地产众筹;2015年,京东又在6.18店庆当天,推出千套特价房。
而作为在商业地产中担任吸引客流角色的创新模式,京东将会推动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生鲜超市7 fresh、京东之家、京东母婴体验店等多种线下爆款形态的落地。
这其中将充分运用到京东的大数据能力,以京东之家为例,此前在36氪的报道中,京东之家门店的选品和陈列都依靠京东平台上的大数据来决定,举个例子,京东可以从自身的物流数据中得出门店附近消费者的数码购物习惯,喜欢消费的品类和价位,来决定门店中所展示的商品。这种数据分析能力,反过来又可以给整个商场的商户提供参考。
巨头们已经吹响了进军地产的号角,可以预见的是,巨头们在房产市场的后续布局,未来一定会产生正面竞争。
文章来源:一米好地综合
不买房就能投资房产的秘密
点我下载“一米好地”APP,最新投资资讯尽在掌握
最后更新:2017-10-25 17: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