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78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諸葛亮的“空城計”漏洞百出,這才是司馬懿的高明之處

《三國演義》中有許多橋段讓人耳熟能詳,比如溫酒斬華雄,草船借箭,空城退敵,但這些畢竟是作為小說作品中出現的,究竟在曆史上是否存在,就很難說了。畢竟《三國演義》是作為小說存在著作的,許多事實並非史實。

今天我們要講講“空城退敵”這一橋段,當時的背景已經是諸葛亮掌握蜀國大權,出祁山時在馬謖痛失街亭之後,諸葛亮退兵守城。後來諸葛亮以空城嚇退多疑的司馬懿,這橋段甚至被後人列入三十六計中,成了心理戰役的主要例子。

實際上,空城退敵的情節還是經不起推敲的。首先最明顯的問題,諸葛亮當時鎮守西城縣,地方就那麼大,即便裏麵藏滿伏兵也未必能打贏司馬懿十萬大軍,所以說司馬懿的退兵絕非中計。

就當時的背景來看,蜀國的實力已經嚴重旁落,武將和謀士都比較匱乏,再加上頻繁的發動戰爭,致使國力衰減,最後隻有智謀超群的諸葛亮成了蜀國的頂梁柱。

至於司馬懿本人,一輩子都在自保,曹操掌權時明知道司馬懿有才卻也不用他,更忌諱司馬懿有狼顧之相,生怕此人以後謀反,幾次想除掉司馬懿。即使後來曹丕掌權,也不敢重用司馬懿。

而司馬懿第一次被魏國所用就是為了對付諸葛亮,當時他已經七十多歲了,假如司馬懿真的除掉了諸葛亮,也隻能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場。

司馬懿本人臨死前曾經有一句遺言,“吾事魏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極矣;人皆疑吾有異誌,吾嚐懷恐懼。”

這一句話就道出了司馬懿的本意,司馬懿的一生在魏國做官,但是卻沒有掌實權,不但不能被重用,而且還有性命之憂。司馬懿一直忍到七十多歲才迎來了機會,他的前半生都在忍,在亂世三國中,各種群雄崛起,等他們彼此廝殺殆盡時,司馬懿才為自己找到了機會。

最後更新:2017-10-08 01:06:11

  上一篇:go 周星馳連“旺財”都能捧紅,而這3人卻怎麼也捧不起來?
  下一篇:go 吳磊像風一樣的帥男 深夜在大街上騎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