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NASA計劃是不是天方夜譚?
阿裏巴巴未來20年的願景是構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創造1億就業機會,幫助1000萬家企業盈利。就像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那樣,驅動人類科技和生活極大進步。”
這是3月9號,馬雲在阿裏巴巴首屆技術大會上說的話。看到這裏,默默去查了一下,目前世界第五大經濟體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2016年,英國的GDP總量是大約3萬億美金,按照目前2.5%左右的GDP增長率,20年後,英國的GDP總額將達到5萬億美金,約等於35萬億人民幣。
自2017財年第二季度(2016年7月1日至9月30日)開始,阿裏巴巴財報不再公布商品交易總額(GMV),但2016財年的數據顯示,該財年(2015年4月到2016年3月底)阿裏巴巴的GMV總額已經過了3萬億人民幣,而2014—2016財年,阿裏巴巴的GMV同比增速為55.8%、45%、25%,根據測算,2016年阿裏巴巴的GMV應該在4萬億人民幣左右。
如果反過來倒推,阿裏巴巴要在20年後達到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的體量,也就是35萬億人民幣左右的體量,那麼阿裏巴巴每年的增速要保持在12%左右。
雖然2017財年最新的季度財報顯示,阿裏2017財年全年收入預估將增長53%,但從二十年的跨度來說,要在這麼多年裏讓整個阿裏平均維持在12%的增速,也並不容易。這可能是馬雲這篇講話以及提出NASA計劃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麵,馬雲此舉還要解決阿裏長期以來戰略定位跟公眾認知不符的問題。很多人覺得阿裏是一家商業公司,而對阿裏稍稍了解的業內人士又常常會誤解,覺得阿裏的主營領域戰線太廣,似乎沒有一條主線。
阿裏巴巴首席技術官張建峰說,阿裏的商業做得太成功,掩蓋了技術的光芒。實際上,阿裏巴巴是一家技術驅動的技術+商業公司。按照這個說法,如果給阿裏隻下一個定語,那應該就是科技公司。阿裏現在有超過2萬名工程師、500多位博士,從就業人員的比例來看,也是名副其實的科技主導型。所以阿裏巴巴阿裏是電商?支付?金融?媒體?都不是,馬雲定了調,是一家科技公司,當然,這一戰略定位要得到公眾和專業人士認可,恐怕也要看阿裏在科技領域接下來的表現。
關於NASA,眾所周知,那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簡稱。馬雲將阿裏的計劃與NASA計劃相提並論,不可謂雄心不大。以馬雲一貫的擅長宏大敘事的話語風格來看,他說出這個比喻並不讓人驚訝。他的類比也並不難理解。NASA看上去做的都是航空航天方麵的高精尖工程,但NASA之所以赫赫有名,不僅在於它推動了人類探索太空水平大大提升,更給世俗人類的生活進步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溢出效應,NASA的很多基礎技術間接推動了現在很多影響當下的重要科學技術,比如電子計算機、互聯網、人工智能,間接直接與這一計劃有關。
馬雲並不隱諱自己的雄心,他說:“我們將建立阿裏巴巴的‘NASA’,以擔當未來的責任。麵向機器學習、芯片、IoT、操作係統、生物識別這些核心技術,我們將組建嶄新的團隊,建立新的機製和方法,全力以赴。以前我們的技術跟著業務走,是‘兵工廠模式’,但手榴彈造得再好,也造不出導彈來。阿裏巴巴必須思考建立導彈的機製,成立新技術研發體係,聚焦核心領域的研究。這些研究的目標是為了解決10年、20年後的困難。”
在過去幾年裏,對中國互聯網巨頭有一個頗有殺傷力的指責,那就是,中國的互聯網巨頭跟大部分中國企業一樣,過度商業化,功利主義之上,隻知道埋頭掙錢,不知道仰望星空。這種批評當然是有比較對象。那就是國外尤其美國的互聯網巨頭。比如,以搜索引擎起家的穀歌,最初隻是一家互聯網廣告和軟件公司,如今它留給用戶更多印象的,已經變成了穀歌眼鏡、無人駕駛汽車、全球熱氣球WiFi網絡等,而在人工智能、機器人、清潔能源、太空旅行、人類健康等更多領域,穀歌也已經有更遠大的理想。
另一家巨頭Facebook也收購了太陽能無人機製造商TitanAerospace,並利用無人機把互聯網接入部署到那些網絡基礎設施不完善的發展中國家。此外,無論是亞馬遜還是IBM還是微軟、特斯拉等科技巨頭無不將相當多的資本投向最前沿的核心科技。
不必上溯太遠,就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到現在,不到三十年裏,全世界發生的最大改變力量並不是來自政治或者軍事,而是科技。正如馬雲指出,也是很多評論家不斷重複的,包括阿裏巴巴在內,中國大量互聯網巨頭和科技公司,他們的技術,仍然是隻為了滿足當下商業需求,不會脫離自身的產品範圍。就以阿裏為例,當淘寶、支付寶、阿裏影業等業務部門需要語音和圖像識別、金融雲、安全和 GPU 渲染等技術支持時,阿裏雲和各自的技術部門為其開發相應的功能,而阿裏雲現在雖然已經成為阿裏底層基礎技術的主要代表,但它最初是建立在前段產品和商業化的需要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但上列國外巨頭的相當部分投資卻跟它的產品跟業務沒有關係,而是指向了更長線甚至壓根兒就跟自己毫無關係短期內也看不出任何收益的基礎技術。
說到這裏,你可能明白了。比較國內國外互聯網科技巨頭的表現,媒體過去針對此現象進行批評時,一般會批評三點,第一,中國的企業積累太少,而且有些公司有功利短視傾向,這是微觀因素;第二,中國專利保護、產學研轉化機製、科技人才的激勵不到位,這是中觀因素;第三,國家層麵缺少支持和政策指引,這是宏觀因素。
今天,馬雲提出來NASA計劃。說真的,真的還隻是提出來。馬雲敢提出,以及阿裏巴巴現在敢有這個底氣提出,最主要的原因,恐怕主要還是跟阿裏巴巴這幾年的資本、技術以及人才積累有關,跟馬雲的眼光視野和格局有關,但是,我們要問的是,阿裏巴巴再強大,畢竟就是一個公司而已,其他問題呢?解決了嗎?
所以,有人提出來,阿裏巴巴的NASA計劃會不會是天方夜譚。恐怕並不是對馬雲沒有信心,更主要的是基於思維慣性對中觀和宏觀的環境仍然缺少信心。
NASA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背後是20世紀中期美國強盛的國力以及完善的科技支持、人才激勵政策以及國內完整成熟的學術體係、研發體係;同樣的,穀歌、微軟、亞馬遜、臉書、特斯拉之所以敢做超越公司層麵的長線投資,關懷“詩和遠方”,也絕不隻是這幾家公司的老板一時頭腦發熱,背後有著良好的政策支持、運轉順暢的產學研體係以及廣泛的社會支持,有已經非常成熟的技術創新到生產到商業開發再到投資創新的良性循環。
而現在,馬雲終於提出了計劃,但我們的疑問接踵而來,單憑阿裏巴巴單兵突進,即使阿裏富可敵國,能夠扛起這麼重的重任嗎?阿裏巴巴在推進這一計劃中,勢必會遇到重重阻力和障礙,這些整體的製度體製成本是否隻由阿裏一家承擔?如果阿裏的計劃遇到挫折,阿裏能否堅持住,能否不再走回短期商業性戰勝長期戰略性的老路?
跟阿裏之前的所有戰略相比,比如“新平台”、“新金融”、“新零售”,或者“文娛”、“醫療健康”之類,NASA計劃顯然藍圖更大,戰略意圖更明顯,對社會還有人類未來都有正外部性。NASA計劃會不會是天方夜譚,取決於馬雲和阿裏,也取決於外部力量,包括政府社會的支持。隻要整體環境形成正向循環,那NASA就不是天方夜譚。反過來,如果隻讓阿裏一家去啃,最終成效如何,恐怕還是要打個問號。
最後更新:2017-10-08 07:09:06
上一篇:
同穿一塊布,柳岩穿得賽旗袍,蔣欣像蒙了一塊抹布
下一篇:
楊冪之後再無白淺?劉亦菲正麵PK楊冪
汪涵介紹潘粵明,卻遭沈夢辰搶話宣傳新電影,汪涵直接懟她毫不留情
韓雪怒噴攜程,沒想到恰到好處,親子園事件再次發酵!
周星馳成為票房冠軍喜劇之王的秘訣隻有兩個字,卻被諷刺人品差貪財
馬雲一出手網宿科技遭遇5年來大潰敗 高管掀起減持比賽
馬雲越南煲雞湯;搜狗昨晚紐交所上市;攜程給家長兩周帶薪假
謝娜張傑深夜與友人聚會,娜姐孕期未改愛玩天性,準媽媽過渡期太過煎熬
與金馬獎影後搭戲 吳昕評價他“有一顆老人的心” 如今終於火了
除了高曉鬆這些明星也曬早餐,吳昕爺們陳赫接地氣最後一位才叫奢侈
謝娜懷孕3個月出門逛街,網友:和賈玲有的一拚!
就在剛才,馬雲哽咽了,今年這個雙十一,估計他的夢想要破滅了,但葉縣人民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