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80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馬化騰、張瑞敏不為人知的關係

這個世界太喧囂了,尤其在商業領域。有太多人喜歡扮演成功學導師,有太多人喜歡站在聚光燈下喋喋不休。他們似乎無所不知,但深究起來,又往往一無所知。

我喜歡寧靜的人,我喜歡寧靜的力量。寧靜的確是一種力量,少說、多做的人,一旦說話,往往是創見,人們都愛聽。創見如同糖塊,語言就像水,話說得越多,創見就被稀釋得越多。我們需要的是創見,而不是口若懸河的演說家。

在中國商界,至少有兩個人深知寧靜的力量:一個是張瑞敏;一個是馬化騰。

張瑞敏的海爾是“中國製造”的代表。十幾年前,張瑞敏就說,他行走在高原上,前麵已經沒有標杆,他必須自己探路。那時他就提出了“人單合一”的構想。十幾年來,張瑞敏很少說什麼,他不混企業家圈子,結交的主要是學者。他藏書量極大,每年的閱讀量超過一百本書。他懂得寧靜的力量。

對張瑞敏的“人單合一”構想和實踐,我一直抱觀望態度,甚至充滿腹誹。但如今檢視海爾的業績,我們不得不承認是相當不錯的。2017年上半年,青島海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9%。海爾已經成為一個聚合了200多家小微公司的創業平台,這些平台公司的年營收加起來超過一百億元人民幣。

馬化騰的騰訊是互聯網經濟的代表。互聯網行業天天是新聞,其中不乏一夜暴富的神話故事。騰訊的成功世所公認,尤其是微信獲得的巨大成功使這家公司具備了持續增長的基礎。但馬化騰相當低調,極少接受媒體采訪,更不會滔滔不絕地講所謂的成功學。隻要稍微了解騰訊,就知道騰訊的文化是工程師文化,馬化騰是典型的產品經理。

最近,馬化騰的一篇講話稿在網上廣為流傳——《人要清醒,外麵掌聲越熱烈就越危險》。他回顧了自己的創業曆程及他對互聯網發展趨勢的理解。在回顧創業曆程時他說,他是一個內向的人,不喜歡管人,沒有人認為他會創辦企業,包括他的父母。

“開始創業後,我發現和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樣,之前我看到很多美國矽穀創業的書,講創業都是非常勵誌和令人向往的。但實際上,我們初期經常在想的是下一個月的工資和房租怎麼解決,一年內的收入來自哪裏。這個階段,我們做了很多外包工作,幫別人開發軟件,進而賺一點微薄的錢。我的名片寫著工程師Title,不寫老板,不然給合作方看見自己親自幹活,很難看。”

馬化騰也懂得寧靜的力量。在他看來,關鍵的問題是發現、滿足用戶需求,而不是別的什麼。

儒家有“慎獨”的傳統,普遍被認為是法家人物的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也說“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道家顯然更主張虛靜,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複。” 要言之,中國古代思想,沒有不主張守靜的。喬布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源於禪宗帶給他的啟發,而禪宗無疑更強調靜的作用。

一個人之所以能靜,首先是認識到自己的有限性的結果。認識到自己的有限性,難免焦慮。因此,張瑞敏深感獨行者的孤獨,馬化騰甚至說,騰訊“現在真的是半條命”。如何化解焦慮,甚至通過重生引領潮流呢?隻有守靜,隻有返歸內心,而不是外求。通俗地講,隻有戰勝“小我”,才能超越別人。

為什麼說任何工作從本質上講都是修行?因為任何工作本質上都是人接近天道(客觀規律)的載體。有人說,未來無法預知,但是當你真的了悟天道,你就知道了事物的發展方向。“聞道則喜”,你也就不再焦慮了。而這,需要心靜。(本文刊發於《中國企業家》雜誌)

最後更新:2017-10-08 17:35:04

  上一篇:go 馬化騰要開醫院了?企鵝醫生和騰訊雙雙否認
  下一篇:go 盤點女星奇葩禮服,劉詩詩摔倒我不扶,我隻服霍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