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部門三令五申喊停校園貸,京東憑何逆勢而動?
隨著9月各大高校開學,校園貸問題再度浮出水麵。一方麵,監管三令五申禁止網貸機構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但另一方麵,卻仍有個別互金公司大舉向校園貸市場進軍。
最新的消息是,京東正在全國各地啟動“京東校園合夥人”招聘,大力拓展校園貸業務。京東官方甚至還披露了一組數據——京東校園金融服務已經覆蓋全國約3000所高校,約2800萬大學生。
今年9月大學生開學後,京東金融對在校大學生專門推出了一款名為“校園零花錢”的現金貸產品,在校大學生隻要通過學籍卡、身份證即可獲得現金,30分鍾內快速到賬。
對於京東來說,校園貸是一個擁有巨大空間的市場。這個市場有多大?權威機構曾列舉過一組數據,2015年全國高校人數為2628萬,如果按每個學生每年消費5000元估算,校園貸市場可以達到1300億,這樣的市場誘惑或許是京東無論如何都無法抵禦的。
此外,當前監管對於校園貸痛下狠手,導致很多平台關閉或轉型(盈燦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23日,全國共有62家互金平台開展校園貸,已有59家校園貸平台退出),這客觀上造成校園貸市場出現了真空。而京東金融,此時開始收編互金平台退出的市場,迅速擴大市場份額。
啟動“京東校園合夥人”計劃,就是上述市場拓展行動的重要一步。
剛從京東集團分拆獨立的京東金融,像一隻初生勐虎,急於在業績上有更好表現,校園貸自然是其哪怕刀頭舔血,也要冒險一搏的市場。
在網上還能看到,還有兩張關於“京東校園合夥人”招募計劃的照片。而事實上,多地金融辦早已明確提出“不得委托學生、校園工作人員、校園商戶等在學校開展推銷或代理活動。”京東金融肆無忌憚的違規,並直接拉剛入校的大學生下水,推其現金貸業務,其一些列違規行為,將會給已經漸趨規範校園貸市場帶來何種變化,這也是對銀監會、教育部等監管部門的一次考驗。
最後更新:2017-10-08 05:23:11